伊朗为期五年的武器禁运即将解除,旺盛需求引来不少军工企业
(本专栏所采用的图片来自伊朗外交部及其他新闻网站)
就在今天,伊朗外交部宣布为期五年的武器禁运条例将自动解除,某国针对伊朗武器运输、其他有关活动和金融服务的限制举措完全失效。当然,伊朗方面承诺会继续限制其核计划,严格履行伊核协议。

在此之前,美国向联合国提交一份试图无限期延长对伊武器禁运的决议草案,但并未通过。
武器禁运时期,伊朗被迫发展自主国防工业,期间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也拿出了一些成果。
比方说:
1、“Mobin”隐形无人机,及其使用的“Toloo-4”涡喷发动机;

“Mobin”隐形无人机因尺寸较小,航程仅有450km,最大飞行速度约900km/h,有效载荷只有120kg不到。
而其配套的“Toloo-4”涡喷发动机因工艺原因,推力只有345千克,寿命不到20小时。
2、Bavar-373防空导弹系统;

Bavar-373防空导弹系统借鉴了俄罗斯S-300,采用自主开发的准垂直发射系统,理论上还可以“移植”到军舰上。
其射程可达300km,配套的搜索与火控雷达能够同时跟踪10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6个目标。
(伊朗方面给出的数据,未被有效证实)
3、Heidar-1无人战斗车

Heidar-1无人战斗车有多个样式,车顶可安装一挺突击步枪,配有用于武器瞄准的伸缩式光学传感器。
4、Heidar空对地反坦克导弹

Heidar反坦克导弹是伊朗军工最出色的产品,可穿透1000mm以上的合金钢装甲,同时顺利完成量产试验,目前已经列装于部队。
由此可见,伊朗在这5年的封锁中,已经初步培养了具备很大潜力的自主国防工业,且确定了“朴素实用”的装备风格。

不过,随着伊朗武器禁运条令的解除,许多军工企业也纷纷表示有进军伊朗市场的意图。比如说法国的达索公司,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克劳斯•玛菲•韦格曼公司,印度的塔塔集团,我国的北方工业公司等...
不知伊朗那刚刚成长起来的国防工业,能不能在外国物美价廉的军工产品中生存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