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医保目录药品-XC02抗高血压药

2023-11-21 21:11 作者:紫杉FA  | 我要投稿

抗高血压药

——2022年医保目录药品-XC02抗高血压药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药物可分为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药、钙通道阻滞剂、交感神经抑制剂、利尿药以及血管扩张药几类。

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药:包括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恩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等;肾素抑制药,如瑞米吉仑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XC01心脏治疗药里有详细介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使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减少,可减少醛固酮分泌,使水钠潴留减轻,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有利于减轻心脏前负荷。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可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II对血管紧张素II受体1(AT1)的作用,可导致剂量依赖性的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无明显的心率或心排血量变化。

肾素是由旁球细胞分泌,为一种蛋白水解酶,当肾素进入血液后与肝脏产生的α2球蛋白作用,催化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生成10肽的血管紧张素I。再经过肺内转化酶作用形成血管紧张素II(8肽)及血管紧张素III(7肽)。肾素抑制剂阻断肾素作用,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进而产生降压作用。

钙通道阻滞剂(CCB):代表药物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䓬、氨氯地平等。

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交感神经抑制药:包括中枢性降压药,如甲基多巴、可乐定等;神经节阻断药,如樟磺咪芬等;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包括α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等,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以及α及β受体阻断药,如拉贝洛尔、卡维地洛等。

中枢性降压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激活延脑中枢α2受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发放交感神经冲动,致使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并能抑制肾素的释放。但长期使用也可因水钠潴留而影响降压作用。

神经节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神经节细胞N1胆碱受体结合,竞争性地阻止乙酰胆碱(ACh)与受体结合,使胆碱酯酶不能引起节细胞的除极化,从而阻断了神经冲动在神经节中的传递。神经节阻断药在过去曾用于治疗高血压,但由于其作用过于广泛,副作用多,故现已少用于治疗高血压,主要用于麻醉时控制性降压作用,以减少手术区出血。也可用于主动脉瘤手术,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能预防因手术剥离而牵拉组织所造成的交感神经反射,使患者血压不至于明显升高。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药通过影响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储存,产生拮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作用的药物。与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作用相似,但作用部位不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作用于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断药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中,α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α受体结合,拮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激动剂对α受体的激动作用,对β受体基本无作用。α受体阻断药能阻断儿茶酚胺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使收缩状态的小动脉舒张,产生降压效应。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药可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不良反应较多,长期降压效果差。β受体阻滞剂参与血压调控的机制包括:阻断心肌细胞的β1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心排出量;阻断肾小球旁细胞的β1受体,抑制肾素分泌,抑制RAAS系统活性;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同时可阻断内脏血管平滑肌的α1受体,造成内脏血管舒张,降低血流外周阻力。

利尿药:包括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氯噻酮等;袢利尿药,包括呋塞米、依地尼酸等;保钾利尿药,包括螺内酯、氨苯蝶啶等。

利尿药主要是通过增加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减少钠和水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压。

噻嗪类利尿剂通过作用于远曲小管始端的Na+-Cl-共同转运载体,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来增加尿量,包括氢氯噻嗪、氯噻嗪等。

髓袢利尿药(loop diuretics)或者袢利尿药又称高效能利尿药(high efficacy diuretics),主要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干扰Na+-K+-2CI-同向转运系统。

保钾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在增加Na+排出的同时减少了K+的排泄,属于低效能利尿剂或弱小利尿剂。可分为两类,一类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H+共同转运体,抑制Na+重吸收并减少K+分泌,其作用不依赖醛固酮。另一类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与醛固酮受体结合,竞争性拮抗醛固酮,间接抑制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段的钠通道的K+-Na+交换,排钠保钾产生低效利尿作用。

血管扩张药:包括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药,如肼屈嗪、硝普钠等;钾通道开放药,如二氮嗪、米诺地尔等。

钾通道开放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息期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去极化则兴奋并激发血管平滑肌收缩。当钾通道开放剂使钾通道开放时,K+流向细胞外,使膜电位超级化。超级化细胞能对抗去极化倾向,电活动减少,细胞膜稳定,从而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XC02A中枢作用的抗肾上腺素能药

318.利血平,Reserpine

1.利血平化学结构

适应症:高血压(轻、中度)。

利血平是一种抗胆碱酯酶药,能够阻断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而使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在体内耗竭,通过阻止交感神经末梢中去甲肾上腺素摄取进入囊泡而致使其被单胺氧化酶降解,耗尽去甲肾上腺素的贮存,妨碍交感神经冲动的传递,因而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中枢神经的镇静和抑制作用可能是利血平进入脑内,耗竭中枢儿茶酚胺贮存的结果。

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将单胺包装到囊泡中以便突触释放,对神经传递至关重要。利血平以面向细胞质的构象与VMAT2结合,扩大了前庭,阻止了底物的进入。从而耗竭儿茶酚胺。

利血平作用耗竭儿茶酚胺,副作用多为影响正常儿茶酚胺类的功能。停药后有反跳现象;作用于中枢,促进儿茶酚胺释放排空,引起镇静、嗜睡;大剂量可以导致抑郁症;引起胃溃疡;消化系统症状,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等;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心律失常、直立性的低血压、下肢水肿。

319.地巴唑, Bendazol

2.地巴唑化学结构

适应症:用于轻度高血压、脑血管痉挛、胃肠平滑肌痉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周颜面神经麻痹。也可用于妊娠后高血压综合征。洗眼液用于青少年假性近视。

地巴唑对血管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使外周阻力降低而使血压下降。对胃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地巴唑的血管舒张作用可能与其可通过非活化钙通道而阻断钙离子进入平滑肌细胞有关。

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包括头晕、头痛、面颊潮红等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

320.甲基多巴,Methyldopa

3.甲基多巴化学结构

适应症:用于高血压。

中枢性降压药,通过刺激中枢α2受体,抑制交感神经活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输出量。适用于中、重度或恶性高血压,尤其是肾性高血压和妊娠高血压。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水肿、心动过缓、肝功能异常、溶血性贫血等。

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正在寻找一种能够降低血压的药物,而不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他们发现了一种叫做多巴的化合物,它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前体,能够刺激大脑中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降低心率和血管阻力。然而,多巴本身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因此需要在体内转化为多巴胺才能发挥作用。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酪氨酸羟化酶(TH)这种酶的参与,而TH也参与了其他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因此,多巴不仅会增加多巴胺的水平,也会增加其他神经递质的水平,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心悸、头痛、恶心、呕吐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尝试了在多巴分子上加入一个甲基基团,使其成为甲基多巴。这样,甲基多巴就不会被TH转化为多巴胺,而是被另一种酶叫做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转化为α-甲基多巴胺。α-甲基多巴胺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并且只能刺激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不会影响其他神经递质的水平。因此,甲基多巴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不会引起太多的副作用。196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甲基多巴作为治疗高血压的处方药上市。

321.可乐定,Clonidine

4.可乐定化学结构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患有青光眼的高血压,但不作一线用药,常与其他降压药配合第二、第三线治疗用药;也用于偏头痛、严重痛经;绝经潮热和青光眼。亦可用于高血压急症以及戒绝阿片瘾时的快速戒除。

可乐定能够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α2-肾上腺素受体,从而抑制交感神经活动,降低心率、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同时,可乐定还能够抑制脊髓背角的疼痛传导神经元,增强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从而产生镇痛作用。此外,可乐定还能够抑制垂体前叶释放生长激素和催产素,抑制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浆肾素水平等。

可乐定可能导致口干、嗜睡、头晕、心律失常等副作用;突然停药或减量可能引起反跳性高血压;对可乐定过敏者、严重心律失常者、心力衰竭者等禁用。

XC02C外周作用的抗肾上腺素能药

322.哌唑嗪,Prazonsin

5.哌唑嗪化学结构

适应症: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作为第二线药物,常在第一线药物治疗不满意时采用或合用。也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是严重的难治性病人。也用于治疗麦角胺过量。

盐酸哌唑嗪为选择性突触后α1受体阻滞剂,是喹唑啉衍生物,可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血压。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前负荷与后负荷,使左心室舒张末压下降,改善心功能,治疗心力衰竭起效快。不影响α2受体,降压时很少发生反射性心动过速,对心排出量影响较小,也不增加肾素分泌。哌唑嗪的副作用是头晕、头痛、晕厥,通常是由于药物扩张血管后,导致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所引起。疲劳、嗜睡,是由于哌唑嗪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分泌异常,从而引起患者出现疲劳、嗜睡的症状。

323.川芎嗪,Ligustrazine

6.川芎嗪化学结构

适应症:治疗脑血管的药。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活血化瘀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闭塞性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脉管炎、冠心病、心绞痛等。

中药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为伞形科草本植物,主要产于气候温和的云南、广西、贵州以及四川灌县等地。通常以其根茎入药,具有浓烈的香味,味道苦且辛辣,性辛温香燥,主要归属于胆经、肝经与心包经,在活血行气与祛风止痛方面功效显著,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淤血阻滞的病症,止痛效果甚佳,因此,中医学中常以“血中之气药”来描述川芎。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川芎嗪与阿魏酸。

川芎嗪可直接作用于钙通道,减少钙的内流,可通过提高脑组织中Ca2+-ATP酶活性,增加细胞内钙外流。阻滞钙内流可扩张冠脉,减轻缺血心肌“钙超载”危害。川芎嗪能抑制黄嘌呤酶的生成,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含量,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中LPO,提高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从而减轻自由基损伤,对脑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川芎嗪能提高体内NO的含量,保护内皮并使其紊乱功能逆转,降低内皮素水平。能改变血小板内cAMP,cGMP的含量,减少PIP2,抑制蛋白磷酸化,抗血小板聚集,降低RBC的压积,改变TXA2/PGI2的比例。能抑制成纤维细胞核分裂和增殖,降低成纤维细胞的DNA和胶原合成,抗组织纤维化。

324.银杏达莫,Total Ginkgo Flavone-Glycoides,Dipyridamole

适应症: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疾病。

复方制剂,其组分为:银杏总黄酮及双嘧达莫。

银杏总黄酮化学结构见下银杏提取物。银杏总黄酮具有扩张冠脉血管、脑血管,改善脑缺血产生的症状和记忆功能银杏黄酮具有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液流量和解除痉挛的作用,可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和增强心肌收缩力。此外,银杏黄酮可以刺激多种神经传导递质的产生,并能增加乙酰胆碱M2型受体、β-肾上腺素受体和甲状腺素激素释放受体的含量,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流阻力,使脑血流量增加,改善脑微循环和营养,并通过发挥抗氧化作用起到保护脑组织免受自由基攻击的作用,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脑萎缩患者的症状。

双嘧达莫在XB01A抗血栓形成药里有介绍,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浓度可抑制血小板释放。

7.双嘧达莫化学结构

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血小板、上皮细胞和红细胞摄取腺苷。局部腺苷浓度增高,作用于血小板的A2受体,刺激腺苷酸环化酶,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增多。通过这一途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胶原和二磷酸腺苷(ADP)等刺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抑制各种组织中的磷酸二酯酶(PDE)。抑制环磷酸鸟苷磷酸二酯酶(cGMP-PDE),对cAMP-PDE的抑制作用弱,因而强化内皮舒张因子(EDRF)引起的cGMP浓度增高;抑制血栓烷素A2(TXA2)形成,TXA2是血小板活性的强力激动剂;增强内源性PGI2的作用。

325.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P.E.

8.银杏类黄酮化学结构

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银杏黄酮类。

适应症: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塞见上述证候者。

银杏叶中含有的活性成分为银杏类黄酮、银杏内酯、银杏酸。目前银杏类黄酮的成分测定有70多种;而银杏内酯则有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银杏内酯J、银杏内酯M等;银杏酸包括简单的酚酸和烷基酚酸。

银杏黄酮又分为单黄酮和双黄酮,其中单黄酮按照苷元不同可分为7种,即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杨梅素、芹菜素、木犀草素、三粒小麦黄酮等,前三种是主要成分。其结构式如左。

作用机制: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清除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抑制细胞膜的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从而保护细胞膜,防止自由基对机体造成的一系列伤害;对循环系统的调整作用:通过刺激儿茶酚胺的释放和抑制降解,以及通过刺激前列环素和内皮舒张因子的生成而产生动脉舒张作用,共同保持动脉和静脉血管的张力;血液动力学改善作用:具有降低全血粘稠度,增进红血球和白血球的可塑性,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组织保护作用:增加缺血组织对氧气及葡萄糖的供应量,增加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如毒蕈碱样、去甲肾上腺素以及五羟色胺受体。

银杏黄酮类作用见上银杏达莫。

银杏内酯化合物属于萜类化合物,由倍半萜内酯和二萜内酯组成,是银杏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白果内酯(Bilobalide;BB)属倍半萜内酯,是从银杏叶中发现的唯一的一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9.银杏内酯化学结构

银杏内酯A(ginkgolide A;GA)、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银杏内酯C(ginkgolide C;GC)、银杏内脂M(ginkgolide M;GM)、银杏内脂J(ginkgolide J;GJ)为二萜类化合物,其差别在于含有的羟基数目和羟基连接的位置不同。

10.白果内酯化学结构

银杏内酯分子具有独特的十二碳骨架结构,嵌有一个叔丁基和六个五元环 ,包括一个螺壬烷 ,一个四氢呋喃环和三个内酯环。银杏酯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有强大的特异性抑制作用,其中银杏内酯的抗PAF活性最高。PAF是血小板和多种炎症组织分泌产生的一种内源性磷脂,是迄今发现的最有效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它与许多疾病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而银杏内酯被认为是最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天然PAF受体拮抗剂,其拮抗作用活性与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当内酯结构中R3为羟基或羟基数目增多时,对PAF的拮抗活性减弱;而当R2为羟基且R3为H时,则活性显著增强,其中以银杏内酯B对PAF产生的操拮抗作用最强,迄今对银杏内酯B的药理作用研究也最为集中。

11.白果酸化学结构

银杏酸有抗菌作用。体外, 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目前已知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中银杏酸主要有白果酸(Ginkgolic acid)、氢化白果酸(Hydroginkgolic acid)、氢化白果亚酸(Hydroginkgolinic acid)和白果新酸,各化合物结构与生漆中的致敏物质漆酚类似,而此结构正是致敏的根源,其中烃基上的双链越多越易致敏。

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银杏酸具有潜在的致敏和致突变作用、和强烈的细胞毒性,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基因突变、神经损伤,导致恶心和胃灼热、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剥脱性皮炎、消化道黏膜过敏、痉挛和神经麻痹等不良反应。

326.银杏蜜环,Ginkgo Leaf Extract and Armillariella Mellea Powders

复方制剂,其组份为:银杏叶提取物、蜜环粉。

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改善心、脑缺血性症状。

药理作用:扩张冠状动脉及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及脑血流量,改善心脑组织微循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蜜环菌粉: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Vahl.exFr.)Quel.是与天麻共生的药食兼用真菌,具有抗氧化、抗炎、镇静催眠、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主要包括原伊鲁烷型倍半萜类、多元醇、酚、有机酸、脂类、甾醇类、黄酮类、嘌呤类和多糖类等化合物。经研究,蜜环菌有催眠作用、抗惊厥功能、抗肿瘤作用、抗衰老作用、降血糖。

327.穿龙薯蓣皂苷(薯蓣皂苷),Dioscin

12.穿龙薯蓣皂苷化学结构

穿山龙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的根状茎,又名穿龙薯蓣、野山药、串地龙,能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风止痛。中医用于腰腿疼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跌打损伤、气管炎、支气管炎。

穿山龙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甾体皂甙(薯蓣皂苷:dioscin,C45H72O16;纤细薯蓣皂苷:gracillin,C45H72O17)和水溶性皂苷。总皂苷含量在3%左右。

薯蓣皂苷对多种肿瘤瘤株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DNA损伤和激活线粒体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癌的作用。薯蓣皂苷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抗血栓作用、抗冠心病和心绞痛以及抗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另外,薯蓣皂苷还有降血糖、保肝、缺血损伤保护、抗骨质疏松、抗菌抗病毒、改善结肠平滑肌功能、抗衰老、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作用。

328.复方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

罗布麻,中药名。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L.[Trachomitum venetum(L.)Woodson;Apocynum lancifolicum Russan.]的叶。具有清热平肝,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高血压,眩晕,头痛,心悸,失眠,水肿尿少。罗布麻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均有显著疗效,并具有抗过敏、抗癌、抗辐射、延缓衰老等保健功能。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与影响钙离子内流有关。

329.多沙唑嗪,Doxazosin

13.多沙唑嗪化学结构

适应症: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对于单独用药难以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合用;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对症治疗。

作用机制:多沙唑嗪是一种α1选择性α阻断剂,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1受体的结合。这种抑制的主要作用是放松血管平滑肌张力(血管舒张),其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导致血压降低。是长效α1-受体阻滞剂。与其他的α1-受体阻滞剂一样,多沙唑嗪对立位血压和心率影响较大。作用于前列腺和膀胱颈平滑肌的α1-肾上腺素受体,使膀胱颈、前列腺、前列腺包膜平滑肌松弛,尿道和膀胱阻力减低,从而减轻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道阻塞症状。

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原研厂家为辉瑞,1990年国外获批。2001年批准在国内上市。

330.萘哌地尔,Naftopidil

适应症:用于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引起的尿路梗阻症状;用于高血压病的降压治疗。

14.萘哌地尔化学结构

主要用作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能够抑制α1受体引起的血压上升,并兼有钙离子拮抗作用。可通过α1受体阻断作用来缓解该受体兴奋所致的前列腺和尿道交感神经性紧张,降低尿道内压,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所致的排尿障碍等症状。

萘哌地尔由日本钟钫株式会和旭化成制药株式会联合开发上市的一种新型受体拮抗剂,于1999年首次获准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

331.乌拉地尔,Urapidil

15.乌拉地尔化学结构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如血压急剧升高),重度和极重度高血压以及难治性高血压。用于控制围手术期高血压。

作用机制:乌拉地尔是一种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作用。外周扩张血管作用主要为阻断突触后α1受体,使外周阻力显著下降,同时也有中等程度的阻断儿茶酚胺的收缩血管的作用。中枢作用则通过激活5-羟色胺-1A受体,兴奋5-羟色胺-1A受体,调节循环中枢的活性,防止因交感反射引起的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降低延髓心血管中枢的交感反馈调节而起降压作用,同时无反射性心率加快的副作用,还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

乌拉地尔原研为武田制药,1988年分别在法国、德国获批上市,200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

乌拉地尔注射剂属于2023年第2批集采品种,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为2,719.41万支(折25mg/支),集采中选公司包括石家庄四药、华润三九药业、黑龙江福和制药、杭州云柏医药(浙江赛默制药受托生产)、江西科睿药业(江西青峰药业受托生产)、山东罗欣药业、华夏生生药业、陕西丽彩药业(山西诺成制药受托生产)、河北一品制药及西安利君制药。

XC02D作用于小动脉平滑肌的药物

332.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16.硝普钠化学结构

为亚硝基铁氰化钠二水合物。

适应症:用于高血压急症和手术间控制血压。也用于急性心力衰竭。

作用机制:为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剂,能直接松弛小动脉与静脉血管平滑肌,属硝基扩张血管药,在血管平滑肌内代谢产生一氧化氮(NO),NO具有强大的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降低血压,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减轻心肌负荷,降低心肌氧耗量,能使衰竭的左心室排血量增加。属于非选择性血管扩张药,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不降低冠脉血流、肾血流及肾小球滤过率。其作用机制与硝酸酯类相同,能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及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增加细胞内cGMP水平,扩张血管。

硝普钠最初在1849年被发现,而作为临床应用的报道是在1922年由Johnson医生在高血压患者中使用。1955年确立了硝普钠对严重高血压降压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1970年作为术中降压药成功应用后,硝普钠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外科手术及其他需紧急降压治疗中。然而,199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报告了硝普钠和氰化物毒性相关的一些风险。随后,陆续出现了一些新药(包括硝酸甘油、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逐渐取代了硝普钠的广泛临床应用。

硝普钠在体内与氧合血红蛋白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释放氰化物阴离子。可能造成氰化物中毒。硝普钠对脑内皮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有毒性,能产生活性氧并诱导细胞凋亡。

333.肼屈嗪,Hydralazine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

17.肼屈嗪化学结构

作用机制:降压作用的确切机制未明。主要扩张小动脉,对静脉作用小,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心率增快,心每搏量和心排血量增加。长期应用可致肾素分泌增加,醛固酮增加,水钠潴留而降低效果。心力衰竭:肼屈嗪增加心排出量,降低血管阻力与后负荷。

肼屈嗪最初并不是为了治疗高血压而开发的,而是在诺华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寻找抗疟药物时的意外产物。肼屈嗪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是当时最早的降压药之一。

XC02K其他抗高血压药

334.安立生坦,Ambrisentan

18.安立生坦化学结构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有WHO II级或III级症状的肺动脉高压患者(WHO组1),用以改善运动能力和延缓临床恶化。                                              

作用机制:内皮素-1(ET-1)是一种有效的自分泌和旁分泌肽。两种受体亚型(ETA和ETB)共同调节ET-1在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中的作用。ETA受体主要分布在平滑肌细胞膜表面,ETA的主要作用是血管收缩和细胞增殖。ETB受体主要在内皮细胞的细胞膜表面,ETB受体的激活引起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释放,导致血管舒张。ETB的主要作用是血管舒张、抑制增殖、以及清除ET-1。

ET-1可能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安立生坦是一种与ETA高度结合的受体拮抗剂,与ETB相比对ETA有高度选择性。

安立生坦原研为吉利德,2007年在美国首先上市,于2016年获批进入中国。

19.安立生坦集采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
20.安立生坦集采金额

安立生坦属于2019年第2批集采产品。集采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为5.72万片,集采中选公司包括浙江华海药业盒江苏豪森药业,集采金额为116.42万元。

XC02L抗高血压药与利尿药的复方制剂

335.复方利血平,Compound Reserpine

复方利血平(Reserpine Co)主要含有降压药利血平、双肼屈嗪、氢氯噻嗪。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早、中期高血压。

21.双肼屈嗪化学结构

三药联合应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促进血压下降。交感神经抑制药利血平、扩血管药硫酸双肼屈嗪和利尿药联合应用,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剂量,从而降低了各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同时,氢氯噻嗪能增加利血平和硫酸双肼屈嗪的降压作用;还能降低它们的水钠潴留的副作用。

利血平的介绍如前。氢氯噻嗪后续将会详细介绍,详见XC03利尿剂。

双肼屈嗪:化学结构见上。与肼屈嗪(见上)作用相似,但较缓慢、持久用途同肼屈嗪。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效果较好。

336.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Compound Hypotensive Tablets

适应症为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对重度高血压需与其它降压药合用。

复方制剂,其组份含氢氯噻嗪,氨苯蝶啶,硫酸双肼屈嗪,利血平。

氢氯噻嗪和氨苯蝶啶为利尿药,可减少水钠潴留,使血容量降低,循环血量减少,起到降压作用。同时由于排钠能使血管壁钠离子浓度降低,使血管对儿茶酚胺类药及血管紧张素的反应性减弱。因此能增加基础降压药的降压效果,起到协同作用。

氢氯噻嗪与氨苯蝶啶合用能增强利尿作用,各自剂量减少,并互相拮抗副作用。氢氯噻嗪作用于远曲小管及髓袢升支皮质部,抑制钠离子的重吸收,使大量钠离子到达远曲肾小管和集合管,而起利尿作用。氨苯蝶啶为保钾型利尿药,有较弱的利尿作用,并可缓解氢氯噻嗪引起的低钾血症,氢氯噻嗪和氨苯蝶啶将在XC03利尿剂中详细介绍。

硫酸双肼屈嗪和利血平是降压药,扩张细小动脉而使血压下降。利血平能使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贮存的传导介质去甲肾上腺素减少乃至耗竭,产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作用,血压下降。这两种药物合用,降压效果有协同作用。

谈判西药

XC02K其他抗高血压药

波生坦片,Bosentan

22.波生坦片化学结构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WHO功能分级II级-IV级的肺动脉高压(PAH)(WHO第1组)的患者,以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减少临床恶化。

作用机制:波生坦为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内皮素受体A(ETA)和内皮素受体B(ETB)均有亲和力。波生坦可降低肺血管和全身血管阻力,并且在不增加心率的情况下增加心脏输出量。波生坦与内皮素竞争性地结合ETA和ETB受体,它与ETA受体的亲和力稍高于ETB受体的亲和力。安立生坦的高度选择性要优于波生坦,而波生坦的双向选择性要优于安立生坦。

波生坦原研药是由瑞典Actelion公司和美国Genetech公司联合开发,于2001年首先在欧洲被批准上市,2006年在中国大陆上市投入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使用。

谈判期间2020/1/1至2023/12/31,Actelion Pharmaceuticals Ltd.持有批文。

波生坦分散片,Bosentan Dispersible

分散片(Dispersible Tablets)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相对于普通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分散片具有服用方便、崩解迅速、吸收快和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波生坦分散片适应症和作用机制同上。

谈判期间2022/1/1至2023/12/31,Actelion Pharmaceuticals Ltd.持有批文。

利奥西呱片,Riociguat

23.利奥西呱化学结构

适应症:用于肺动脉高压(PAH)成人患者

利奥西呱是一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sGC是心肺循环系统中的酶,为一氧化氮(NO)受体。当NO与sGC结合时,该酶催化信号分子环磷酸鸟苷(cGMP)的合成反应。细胞内cGMP在调节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影响血管张力、增殖、纤维化和炎症反应。肺动脉高高压与内皮功能障碍、NO合成受损以及NO-sGC-cGMP途径不充分刺激有关。利奥西呱具有双重作用模式,一方面通过稳定NO-sGC,提高sGC对内源性NO的敏感性;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结合位点直接刺激sGC,而不依赖于NO。利奥西呱刺激NO-sGC-cGMP途径,增加cGMP生成,从而扩张血管。

原研由德国拜耳医药公司开发,于2013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2018年在中国获批上市。

谈判期间2020/1/1至2023/12/31,Bayer AG持有批文。

马昔腾坦片,Macitentan

24.马昔腾坦化学结构

适应症:一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PAH,WHO第1组),以延缓疾病进展。

作用机制:马昔腾坦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阻止ET-1与ETA和ETB受体结合。在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马昔腾坦对ET受体有较高亲和力且可持久地结合。波生坦使用或可导致肝脏酶学指标升高,与波生坦相比,马昔腾坦的疗效和安全性更高。马昔腾坦的耐受性较好,常见副作用为贫血,用药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血常规,无需常规监测肝功能。

马昔腾坦最早由Actelion Pharmaceuticals研发,于2013年获FDA批准上市,是首个获批用于肺动脉高压的口服制剂。2017年获批进入国内市场。

谈判期间2020/1/1至2023/12/31,Actelion Pharmaceuticals Ltd.持有批文。

2022年医保目录药品-XC02抗高血压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