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饭圈启示录——海军&猴子鉴别指南

粗制滥造的一篇文章,旨在手机饭圈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为诸君指明道路。
用户篇(以使用手机为标准)
小米用户
小米用户两极分化严重,他们可能对手机一窍不通,也有可能精通各种刷机技巧。前者购买小米手机的目的通常是追求性价比,后者购买小米手机的目的通常是利用MIUI的开放性进行一些操作(正是这些用户将极客文化在中国发扬光大)。一般来讲,后者往往会购买廉价的红米手机,以进行“预实验”。像后者一样的硬核用户在2013(小米3)~2016(小米5s)期间占正系用户的多数,但在小米6发布后,随着极客文化的衰落数量急剧减少,至今已不再活跃。由于小米的互联网营销策略,小米用户多数为米粉,会体现出对小米及红米手机的执着。
华为用户
华为用户与互联网上的骂战几乎完全隔绝。华为用户会为华为的品牌买单,和果粉类似,华为用户多半不会选择其它品牌的手机。华为用户购买华为手机往往是出于对华为品牌的信任和对华为手机稳定性的追求。他们对手机配置不甚关注,且对手机各方面要求不高,但对手机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一些固定用户还会对手机的外观、电池电量特别关注。在华为正系手机和荣耀手机之间的抉择完全取决于经济实力和预期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Mate系列和P系列的华为用户往往会对小米和红米品牌有一定程度上的鄙视,但他们对互联网上的骂战关注度不高,也不会对猴子的攻击进行反击。
粉丝篇(以关注互联网动向和手机圈为标准)
米粉
分为正系米粉和红米米粉。
正系米粉非常注重小米的性价比和MIUI,尽管今日小米已不如以前发烧,他们还是喜欢搞到手机之后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典型的例子是进行各种极限测试。正系米粉多半经济实力充足,但希望以实惠的价格体验到功能全面的系统和各种高端配置,喜欢和耍猴的小米官方斗智斗勇。小米用户和米粉的界限比较模糊,大部分使用小米手机的消费者都难免会成为米粉群体的一员。由于小米产品线比较专一,米粉追随的机型也比较单一,即纯数字机型和概念类机型(Note、Mix)。
红米米粉与正系米粉的一大区别在于大部分红米米粉会有一定经济限制——例如一些学生党无法在手机上投入太多。早期的硬核红米米粉会出于刷机、root试验等目的选择廉价的红米机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米用户群的技术水平逐渐降低。由于以上两点原因,红米米粉往往对手机不过分苛求,往往容易满足。之所以一些猴子看起来像红米米粉,只是因为卢伟冰的碰瓷营销败坏了红米品牌的形象,和红米米粉本身并无关联。
花粉
分为正系花粉和荣耀花粉。
正系花粉大多数希望享受华为通过自研得到的硬件稳定体验。正系花粉不经常换机,一部华为手机的使用寿命在1~3年。正系花粉拥有某种果粉的特质,对细节追究不深,对日常流畅使用要求极高,也会对华为手机配备的一些先进技术赞叹。大部分正系花粉都会选择P系列,但随着Mate系列年轻化的进程,使用Mate系列的花粉正飞速增加。虽然华为的正系产品线比较复杂,但花粉只会将Mate系列和P系列视为正统。至于Nova等产品,更多是华为用户的选择。
“粉丝”篇(以参与互联网骂战并发表不理智言论为标准)
猴子
猴子多半使用小米正系手机而非红米手机。一小部分老米粉看起来和猴子极其相像,这是由于从P7(麒麟910T)时期就建立起对花的性能、宣发鄙视链直至今日仍未消失(虽然这种鄙视链早在Mate10后就名存实亡),他们的攻击方向集中于麒麟处理器和EMUI系统,言语中明显透露着略显过时的歧视(如“麒麟处理器专注于魔改炒作内核”、“EMUI功能落后MIUI几个版本”)。这些米粉多半比较硬核,有些甚至为MIUI的系统完善做出过重要贡献,笔者不愿将他们划分为猴子,并在此向他们致敬。
大部分猴子都抱有一种仇富心理,觉得华为用户都“人傻钱多”,选择性无视华为手机的成本、设计、体验和品牌价值,攻击华为手机的极限性能、设计细节。
由于猴子多会购买小米手机,小米公司本身推出了卢伟冰噶猴子的韭菜,而猴子们很乐意买账,会将卢伟冰奉为精神领袖。这里必须提一下卢伟冰碰瓷营销的作用:卢伟冰的存在不会使华为用户或花粉改变阵营,而只会单方面取得猴子认同,或使一些边缘化米粉转变为猴子。尽管这种做法会败坏路人缘、严重损害品牌互联网形象(划重点,互联网形象),但路人缘和互联网形象对小米公司的利润损耗和猴子投入带来的利润增长完全无法相比。因此,小米公司推出卢伟冰进行碰瓷营销是一种稳赚不赔的行为。
海军
这里指的海军并非华为移动在早期营销中雇佣的水军。海军的行为并非出自于虚荣心,和米粉截然不同,大部分海军往往没有购置华为手机的经济实力,进而使用荣耀机型。
相比于猴子,海军的活动并不频繁,但往往能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海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华为P6、海思k3v2的时代,“爱国营销”仍是华为进行宣传的主旋律。爱国营销为海军营造出了凌驾于一切的优越感,无视小米机型对中国手机产业的影响,尤其是忽视MIUI对国产UI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种优越感直至今日仍未消失。尽管今日华为已经不再推崇“爱国营销”,但海军仍乐于以爱国进行道德绑架,尤其是针对小米公司自研芯片的失败和方案整合策略进行恶意攻击。卢伟冰的碰瓷营销为大部分海军制造了开炮的正当理由,但仍然难以掩饰某些海军恶劣的本质。或者说,比起“吹华为”,他们更享受“黑小米”的过程。万幸的是,今日华为对恶劣营销的关注度逐渐消失,这导致海军们逐渐失去立足之地。
题外话:“粉丝”所看不到的
华为拥有自己庞大的移动通信产业体系,对中国的通信技术起到决定性、支撑性的作用,被称为“国之栋梁”当之无愧。手机业务,包括移动设备自研项目属于民用范畴内,属于一般民众可视范围内,然而这一部分并非华为的核心技术,也并非华为的收入来源。
尽管小米是靠小米手机和MIUI发家致富的,真正影响中国产业和小米自身的是小米构建的生态链。各种小米设备及小米旗下产业链生产的设备是今日小米的主要收入来源,这条产业链改变了中国的零售业,也改变了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却又乱象丛生的行业,它的贡献不亚于MIUI对国产手机系统的贡献。
就华为小米两家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恨,只是在手机业务上发生了一些竞争罢了。至于所谓“仇恨”,从一开始就是所谓“粉丝”们争吵出来的结果,两家公司参与其中也只是为了争执中的利益(和“打榜”的感觉比较类似),而不是所谓“讲公道话”、“为粉丝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