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兄弟齐心: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三)

2019-08-12 20:55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念缺一


奥尔汗在奥斯曼死前就已经被他父亲指定为继承人了,在奥斯曼临终之前,他紧握儿子的双手,告诉他:“我的孩子,你要以正义为大地增色,以胜利告慰我远去的灵魂,用安拉赐予你的剑,让真主的律法在人间确行!”

奥尔汗上台后本来想将帝国分给他的兄弟阿拉丁·帕夏,但是阿拉丁反对分国,坚持奥尔汗为全国的统治者,而他自己则只要求一个村庄的税利。

奥尔汗因此对阿拉丁说:“兄弟,既然你不愿接受我给你的羊群和牛群,那么你至少应该成为我的臣民的牧羊人,你应该成为我的大维齐尔。”

奥斯曼帝国历史学家认为,在土耳其语中,大维齐尔这个名称本来的意思是“担负责任的人”。

两兄弟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其他的奥斯曼王子之间的关系那样,他们之间十分和睦,由于阿拉丁曾接受国务方面的训练,奥尔汗会索求并欣然接受他的建议。

阿拉丁主要管理国家的民间和军事机构,但他很少自己带兵,他建立的行政事务和军队组织以及法案的起草为奥斯曼帝国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位19世纪的奥斯曼诗人高度评价了兄弟两人:“他们让这个部落变为了称霸世界的帝国”

在布尔萨的奥尔汗得到了这样的称号:苏丹,众加齐的苏丹,加齐,加齐之子(奥斯曼加齐之子),世界之英雄。


而外部环境也逐步变好,1327年时伊尔汗不赛因厌倦了权臣朱潘的监护,与他关系破裂,最终了导致朱潘被杀,他的家族势力也被大大的消弱,朱潘之子帖木儿塔什图谋与马穆鲁克王朝勾结,最终也被迫于1327年逃亡埃及,死在那里,帖木儿塔什平生最爱猫,逃亡埃及时,老婆都没带,就带了自己的波斯爱猫。

而伊儿汗不赛因便任命了一个新的总督:艾里特纳( Eretna)来继续统治小亚细亚,他是一个畏兀儿人,所以他并没有得到像帖木儿塔什那样的军事资源,无力征讨小亚西部,仅能够维持朝贡路线和伊尔汗国在小亚东部的统治。

在科尼亚的罗姆苏丹国消失后,伊尔汗国任命的罗姆总督就表现出一种自治宗王般的倾向,我们已经看到朱潘(Amir Chupan)之子帖木儿塔什(Timurtash)已经在争取独立,要不是他家族遭灾的话,在不赛因死后,他很可能在科尼亚,或者是在开塞利建立一个安纳托利亚的蒙古苏丹国,这一苏丹国很可能成为阻止奥斯曼帝国扩张的障碍。


奥尔汗在保持向伊尔汗国朝贡的同时,继续征讨深陷“两安德洛尼卡内战”中的拜占庭帝国,扩大奥斯曼的版图,而格尔米扬、萨鲁汗、艾丁、卡雷西等突厥人政权也在大肆扩张,从拜占庭的身体上撕下血肉。

在1328-1329年间,阿拉丁觐见奥尔汗以祝贺他新占领伊兹密特,这次会面中,阿拉丁为奥斯曼帝国做出了他最重要的贡献,他给奥尔汗提出了旨在提高帝国的效率和合法性的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分别是:采用一个货币系统,选定官方的奥斯曼服饰,对军队进行完全的重组,他铸造了奥斯曼人史上第一枚银币,以取代罗姆苏丹国的铸币,他的银币上刻着“愿真主保佑奥斯曼之子奥尔汗之帝国”字样。

而阿拉丁的军事管理可以说是奠定了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基础,他建立了一支正规的、定期发薪的军队,其中包括纪律良好的步兵和骑兵,在之前,奥斯曼一世在战时要召唤他的邻国和志愿者(他也帮助过艾丁贝伊国),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在村子里大叫一声:“谁要和俺们一起去打仗”就是了,而战后这些军队则在分完战利品后,就地解散回家。

阿拉丁则决定为了提高未来胜利的可能性,他必须建立一支领薪水的常备军,让他们时刻可以出击,他们的薪水相当高,而他们的傲慢很快为奥尔汗带来了一些烦恼,他需要一个控制这支军队的措施,为此他与阿拉丁商议。


为此他们建立了一支新军军,奥尔汗从被占领的地区的基督徒中选择了一千名男孩,次年又选了一千名,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编成了“耶尼切里”即所谓的“苏丹亲兵”“近卫军”。

(此时的苏丹亲兵是异教徒出身,对帝国政治过于胆怯,只能依靠苏丹活动,所以是苏丹的家奴)

1239年,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在和奥斯曼军队的战斗中负伤,弃大军不顾,狼狈的逃回君士坦丁堡,残军或降或逃,不久尼西亚守军也投降,奥尔汗光复了罗姆苏丹的旧都尼西亚。


而阿拉丁逝世于1331年或1332年,后被合葬于布尔萨奥尔汗一世的陵寝中。

1335年,伊儿汗不赛因崩,波斯的蒙古政权没有了合法的继承人,伊尔汗国逐步瓦解,伊尔汗国的畏兀儿总督艾里特纳( Eretna)就独自建国,但他无力完整继承当地的蒙古政权,一些蒙古军队也脱离他的控制,甚至有蒙古人投靠了奥斯曼,总之,在突厥人头上的鞑靼枷锁终于消失了,奥尔汗也不用再向波斯的蒙古人朝贡了。

接下来,奥斯曼击败了格尔米扬得到了安卡拉地区,在这里,奥尔汗得到了兄弟会的支持,阿赫兄弟会的成员都是一些工商业者,几乎控制了半个安纳托利亚的经济(另外一半被威尼斯和热那亚共和国控制),他们对于混乱割据的小亚局势是不满的,因为这损害了工商业利益的扩展,所以,他们是非常支持恢复安纳托利亚的秩序和政治统一的。

早在奥斯曼一世时期,奥斯曼帝国就与阿赫兄弟会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奥斯曼一世实际上成了兄弟会的领袖,而奥尔汉即位后,也受到了阿赫们的拥戴,在刚征服的地区,奥尔汉在财政上专辟“瓦克夫”(vakif)土地,并支持兄弟会的活动和苏菲派修士的活动。

奥斯曼已经在欧洲吸收了许多新的元素,它摒弃了突厥国家的游牧习气,在许多方面利用了原先拜占庭帝国的框架,对控制力的渴望越来越强,大塞尔柱帝国和罗姆苏丹国都土崩瓦解了,小亚地区在游牧习气的侵袭下屡次崩溃,长期无秩序,奥斯曼帝国就试图重建秩序,阿赫兄弟会也尽一切的努力来帮助奥斯曼帝国。

传奇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在这里接见了奥尔汗,他记录道:“奥尔汗苏丹,是最伟大的王中之王,拥有最多的财富、土地和军队。他拥有上百个城堡,持续不断的和异教徒作战,围攻他们的城市。”

而在拜占庭帝国,一场更为猛烈的内战即将到来……

参考资料:

[1]拉施特. 史集

[2]斯坦福·肖. 奥斯曼帝国

[3]帕特里克·贝尔福.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4]Claude Cahen. Pre Ottoman Turkey 1071 -1330

[5]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游记

图片来源:

[1]瑞典游戏:欧陆风云4 奥斯曼帝国旗帜

[2]维基百科:奥尔汗一世

[3]瑞典游戏:欧陆风云4 拜占庭帝国旗帜

[4]维基百科:耶尼切里

[5]【史图馆】奥斯曼帝国兴亡录 史图馆作者:mooncatcher


兄弟齐心: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