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上不上车?暴走飙车头:XF56mm F1.2R使用体验


在富士龙镜头群里,XF56是个鹤立鸡群的货色,唯一拥有F1.2超大光圈的自动对焦镜头,独一份的参数规格不得不说是富家的珍品。
这款镜头对于我这个入了富士坑的人来说是个绕不开的地标,原因有三:

首先、它的规格诱人。超大光圈对于APSC镜头群来说算是一种救赎,在保持紧凑的尺寸上让高密度的感光器吮吸到更多光线。
第二、我需要一个户外人像镜头,相比XF90 F2来说,它具有更好的凝固力、更宽容的安全快门范围(焦距更短),举个例子的话就是同一个拍摄者、同样需要1/125s-1/200s快门的被摄物照度下,XF56的出品率会明显高于XF90,因为这种程度的快门速度已高于XF56(84mm视角)的安全快门速度,而对于XF90(135mm视角)来说只是刚到安全底线。安全快门的宽容度这点对我比较重要,毕竟户外光环境多变,小孩子爱跑,前一秒太阳下,下一秒就树荫下了,练不好铁手就只能靠指标硬吃。
第三、颜值颜值颜值、不大不小的62mm口径加上水汪汪的眼睛,外观稳健、墨绿色+紫红色的镀膜发色、体积也不臃肿,这些都是让我下决心剁手的因素。


做工优良,质量优秀,重量感压手。
金属滚花对焦环手感很细腻,转动阻尼略小需要适应下,否则容易误触碰引发焦点微移,不知是否是个体现象。
光圈环是塑料的,转动起来咔哒咔哒的档位感明显,在富士头里算确认感不错的。对了顺带提一下,最近也把玩了松徕的DG42.5mmF1.2,那货的致密感以及光圈环档位阻尼、确认感更胜XF56一筹。当然,吨位也更大更胖,毕竟带了防抖机构。
XF56的口径62mm,具有良好的滤镜适应性。
在X-T1机身上时,对焦速度并不慢,在点对焦框面积过小时容易迷焦(点对焦区域可以设置面积尺寸)。但对焦噪音略大,和XF23mm F1.4的体感差不多。
在X-T1及以下级别的机身上你敢用AF-C追焦的话,保证酸爽难忘。我乖乖用回AF-S单次对焦。在这里能分享的就是AF-S,预先就把构图放在脑中设置好点对焦位置,点对焦区域不能过小,保证对焦速度。不好意思再次提到松徕DG42.5,配合GX-8,对焦速度快一条街,安静两条街,主要还是镜头的DC马达+机身驱动配合的锅。
如果实在不爽,改善的方法就是换机身,搭配X-T2、X-Pro2、X-T20这种新款运算驱动内核的机器。
你的软妹币打印么?哦不,答应么?
你看,我理性不?(手动滑稽)

这个部分就不多废话了,直奔主题!
从近摄开始说吧,最近对焦距离附近的结像扎实度在全开的时候我认为并不可用,收一档及格、收两档反差和解析度就开始不错了,收三档微反差啥的都能良好展现了,见图

要不这样,咱们退后点试试......
干脆就都全开光圈,来一连串的距离吧!

可以看到,随着物距的些微增加,全开光圈下的解像力与反差也在逐步提升。
至于更远的距离,我找两张图给你们看,当然,必须是光圈全开的!


只能说两个字,出色。
全开时远处焦点在画面中心区域时,不拖泥带水,即使放大到400%也没有产生边缘黏连模糊现象。
全开放边缘属于故意整人的考察,结果还能接受,有轻微的黏连,没有糊作一团。主要是细节处诸如链条的反差表现下降明显。
看来这个头的宽容空间还是很广的,设计师们辛苦了,在保有62mm体积的同时,表现力也比较均衡。

全开状态下,正面刚完全不行,疲软。
超快速民用镜头在全开正面刚高反差,大概也只有高修正、高堆料的ZEISS OTUS系列才能淡定些了。
剩下的是我不想提及但不说又脱离潮流的玄学......

关于网上大师们讨论镜头玄学的时候,似乎大多围绕在氛围临场感、立体度还有色彩。
我对于XF56的表现,概括为这个镜头尽量不要顶光拍,光环境略微暗些,反而更容易出彩。它的景深比不上全幅的85mmF1.8,但我很喜欢它的分离度,把握得好,可能就会在不经意间让自己惊喜一下。
阴天、多云、树荫下这种能引发高饱和显色的环境下,这个镜头的出彩概率会大不少。

在这个可以和大家分享下我的设置:点对焦区域按照情况变化面积,点测光并且按照EVF实况让曝光补偿在-2~+1EV间游移,AUTO ISO设置安全快门底线1/125s,RAW+JPG。至于光圈嘛,我99%的情况都是拧在F1.2的。
这些的照片都是全开的状态下拍摄。帖子完结后会单独把图独立上传便于大家点击放大


按我个人的经验,XF56的景深程度和全幅2.0相当,化开的感觉则较为收敛与全幅2.4-2.8类似,化开的品质则很一般,带有可察觉的二线性,光斑边缘并不平滑柔和,所以富士又出了个APD版本,在购入普通版56之前我反复查看了网上的对比贴,二线性并没有改善多少,加之我的机身对焦已经不强悍,APD不仅损失了进光量还损失了相位对焦功能,这对于拍娃的我来说并不能接受,所以还是普通版一条路。
机械素质层面:在富士家算是中上水准,做工细腻用料优异,光圈环的档位确认感能更清脆些许、对焦环转动阻尼能更强一些就更好了。得益于进光量,对焦并不慢就是噪音比自家的现行马达高不少,如果是用惯了18-55、16-55、50-140的同学,需要适应下震动与分贝。
光学素质层面:近距离拍摄品质只能说尚可,需要收两档光圈体现细节与微反差,全开锐利的情况出现在中距离(全身小孩、半身成人),远景的表现全开很优异,可以说设计师的目的性很强,优化二米以后物距下的全开表现。至于色散,虽然软件能去除但还是硬素质的体现,毕竟看规格表的时候,两片顶在前端的大尺寸ED玻璃着实让我惊喜了下,但现实还是颇为骨感的......咳咳......至于ASP玻璃......没有的话,背景的化开品质一定会好不少,为了尺寸,忍了......

我的总结就是,作为富士用户,除非真是变焦路走到底了,不然这个镜头可以尝试下味道,这道菜真的不一样,机身优先建议X-Pro2、X-T2 、X-T20,驱动马达不吃力。
当初被它的颜值以及规格打动,使用之中发现虽不是完美的理想情人但也风情独特,我想要它与松徕42.5一般扎实细腻手感完美、对焦安静,又要它保持现在的身材婀娜、肥瘦有致。
冷静一想,哪有什么完美可循,世间哪有两全之美?只怪一时定力不够,一手56一手42.5乱我欲念。能齐享松徕富龙的妖艳镜头已是福,知足了,长乐耳。
开始放图。










全文完,谢谢收看~!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点赞、分享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