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兴趣班,中途放弃怎么办?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前几天得知家里的表妹放弃学钢琴了,学了有五年吧,理由是没兴趣了,感觉自己不适合学钢琴。一开始她爸妈肯定是不同意的,后来表妹以不去练琴来反抗,家长实在没办法只能妥协。后来我自己想了想,其实自己小时候好像也是这样,练字练了一年放弃了,吹笛子学了两年也放弃了,舞蹈也是只坚持了半年。但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我会回答:“后悔的”。
很多家长可能和我一样,知道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的重要性,所以不希望孩子在未来后悔。这是因为我们曾做过这样“中途放弃的事”,长大后我们会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坚持下来,也因为这样的预警所以不希望孩子也变成这样。
如果孩子确实不适合学这样一门兴趣班,那么家长可以跟随孩子的意愿,选择放弃。但其实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如果能够加以引导,解决困扰孩子的难点,让孩子自己选择再次继续,那也不乏一个好选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呢?
当孩子说出不愿意继续的时候,我们应当先听听孩子的想法。弄清楚是外部因素导致的,还是内部因素。孩子是否有被其他同学孤立,或者老师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接受能力是否匹配,还是在上兴趣班的时候是否有什么不快的体验,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继续学习的动力。
如果是出于这样的外因,那么家长可以先安抚一下孩子,之后和老师谈一谈,或者给孩子更换学习环境,在过程中让孩子来观察和选择,让孩子选择自己觉得可以适应的学习环境。如果是由于内部因素,那么孩子可能是觉得自己明明付出了努力,却没有什么成效,起码是没有获得即时的回报或赞赏。所以觉得这项技能的学习没有意义,没有成就感,这时候就需要采用下面方式来加强孩子的兴趣以及坚持力。
首先,可以用相关的事物吸引孩子,加深孩子的兴趣。比如孩子不想继续学钢琴,觉得没有意义,那家长可以尝试带孩子去听一场音乐会,提前做好功课,在音乐会结束后和孩子解释中间的一些桥段,并且将孩子的练习与音乐会的内容联系起来,比如说:“宝贝,其中的一段和弦你不是学过么,前天你练习的旋律和刚才的演奏家弹的内容有些相似呢。”增强孩子学习的成就感,明白自己的练习并不只停留在无趣的阶段,以后也有机会像台上的演奏家一样,可以让孩子不再觉得自己的练习那么无趣,加强孩子对于这件事情的成就感,正向强化孩子对这件事的兴趣。 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在每件事情获得成就之前,会有一个准备的时间,只要足够的努力和耐心,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关注或者是成就,而不只是局限于眼前的夸奖。”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其次,家长可以通过自我暴露以及共情和孩子深度沟通,给予孩子引导。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爸爸小时候学小提琴的时候,和你一样,觉得特别累,而且没意思,但是当我真正学好了,站在台上演奏的时候,觉得之前的努力真的很值得。而且玩游戏虽然很痛快,但时间过得太快了,我其实不是很希望你这么快就放弃,你还没有享受过胜利的果实呢。”这样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可以让孩子代入一个情境去思考。
我建议家长不要总是强硬的态度来要求孩子,这只会让孩子更加排斥,孩子会觉得家长站着说话不腰疼,一点不理解自己,这时候家长应该采用共情的方法,先引导孩子将全部的感受说出来,告诉孩子自己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之后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给予适当的建议,比如:“妈妈知道你最近很累,压力很大,要不这样,我们暂时减少练习的频率以及练习的时间,之后客观的看自己是否能在这项兴趣爱好中获得快乐以及成就感,再做决定,你看呢?或者你想学什么可以和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把它纳入考虑范围内。”这样说不仅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空间去考虑,也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尊重自己的。
其实,家长最好在问题发生前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引导以及压力释放,不过亡羊补牢也可以避免之后的许多问题。有一本书上写过 没有完全不喜欢的职业,只有完全不会的技能。当一个人不断练习一个技能乃至优秀程度时,会得到别人的夸赞,这就强化了对这项技能的兴趣,会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向下一个阶段去发展以及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