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虚拟AI世界

2023-05-22 08:03 作者:何好的小粉丝  | 我要投稿

我之前发了一个动态是随着chatgpt的出现,在未来的世界我们可能没必要再学英语,少数民族也没必要学汉语,粤语区人民也没必要学普通话,世界所有人都带个翻译机。世界可能会变得更团结,也可能会变得更割裂。

-----------

但是我今天又想到另外一个可能。

就是chatgpt+VR技术进化到一个非常高的形态时候,出现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们当前的语言可以被AI忠实的全部记录,这个全部,是指AI可以完全像Native一样说话,导致假如比如有个语种消失了,没人说了。但是假如人类想学,依然可以从AI那里完整的花个若干年学会该语言。

这似乎意味着,世界的最优解是可能将最终只存在一种语言,剩下的语言都被AI所封存。因为只有世界上所有人说一种语言,沟通成本才是最低的,文化也就没有壁垒。而为了利益最大化,个人会越来越趋向选择更主流的语言,最终会导向这一情况。而且人类也不担心其他语言消失,毕竟AI里面都存着呢。

而在这种假设下,汉语可能会消失,毕竟汉语的学习成本是很高的,小孩子要花两年认清楚所有字,还要花很多年熟悉书写。另外从世界角度看,对个人经济效益最高的语言还是英语,即便后面,还有西班牙语等等很强竞争力的语言。

第二件事:在很几千年后的未来世界,我们的儿童语言教育可以彻底被VR接管,导致同质化快速进行。

ChatGPT的应用领域目前看来能落地的有两个,一个是回答编程语言问题,一个是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有趣的是,都是语言相关的领域。

假如说以后出现一个全息VR设备,可以帮忙教育小孩,那很多家长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也会让孩子在VR中学一个最通用的语言。这样可能世界并非我之前想的越来越分裂(或者好听点多样化),而是完全越来越一致。

具体解释一下,比如今天你家有一台VR设备,能让你的孩子在里面学习。你现在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让他去国内的学校上学一路到最后高考,卷起来;还有一种是让他去VR里面学习,然后未来有机会去国外深造。

现在的现状下,大部分家长可能会选后者,至于VR教育的弊端,完全可以靠技术来弥补,或者给孩子在VR课程之外,去参与很多线下的活动,去能和同龄小朋友玩耍。VR课程之中,孩子也可以和同龄的世界孩子互动。而且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学确实在很多东西很有诱惑力。如果我们的经济发达,也可能是我们的汉语同化别人。

这种同质化如果发生,又会给世界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

其实最核心的焦点在于,语言一方面是工具,另外一方面还是某个集体认同的标签。而且这两个方面还是矛盾的,矛盾点在于,单纯将语言看成工具,那么世界只有一种语言将是人类沟通效率最高,经济上的最优解,说好听叫“一体化”monolithic,不论这种语言是汉语还是英语;如果将语言看成标签,那么标签的作用是在分化人与人所属的集体,说好听叫“多元化”diverse。

未来世界的语言很难说,有可能走极端,最终倒向一体化和多元化的一边,也有可能是在两者中摇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目前的现状是世界的语言种类正在逐渐变少,我们会认为广东人就应该说普通话,老外也会认为英语是国际语言,像印度这样多语种不互通的国家,感觉一两百年后最终很可能就变成纯英语区。

目前无论从我们自己国家范围还是从世界范围,小众的语言都会逐渐由于没有经济性而消失掉。而且略显讽刺地是,如果我们不将自己语言同化成普通话,我们某些无法和普通话直接沟通的语言区方言区可能直接被英语给各个击破同化掉,导致我们为了抵抗外来的通话力量,还很有必要自己同化自己。简言之,我们为了维持自己在世界上的多样化,我们先得把自己内部一体化。

再举个例子,请问,我们能说出几个少数民族用他们自己语言的作家或文学家?我藏维满壮等等想到的就仓央嘉措,可能你们能再说出一两个,但我估计一般人跟我一样,估计数不出五个指头。我想这些语言肯定是有他们的文学家的,但是我们没那么关心。我们可以说出一堆英文的作家,但是说不出少数民族作家的原因,除了语言人口多少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经济性”的原因,世界会把最“畅销”的作家推给我们,我们也会主动去为了和别人“有话聊”去了解更“主流”的东西,想要“畅销”和“主流”,市场和个人必定要去追逐人口很大的语言。

而AI的出现,到底是加速还是减速甚至逆转目前一体化的趋势(不论是最终一体化成哪种语言),很难讲,也是这篇文章想表达的思考。



虚拟AI世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