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27 新康德主义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7、新康德主义
十九世纪六十 七十年代产生于德国的资产阶级反动哲学派别之一。主要代表有朗格、李普曼、柯亨和文德尔班等。他们提出“回到康德那里去”的口号,企图从右的方面复活康德的观点。十九世纪末,新康德主义在德国进一步泛滥,以“马堡学派”[1]和“弗莱堡学派”[2]影响较大。前者着重注意的是认识论问题,后者着重强调社会现象的神秘莫测。新康德主义在柯亨那里达到了高峰。二十世纪初,被新黑格尔主义所代替。
新康德主义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它否定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 “自在之物”是客观存在的,更加发展了康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因素 不可知论、形而上学以及神秘的道德原则等。恩格斯说:“从古典哲学的残余中保留下来的只有一种新康德主义,这种新康德主义的最高成就是那永远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即康德哲学中最不值得保存的那一部分。”[3]新康德主义者宣扬“没有绝对超主观的东西”,一切实际的存在都是“意识内在的存在”,纯粹思维的判断可以产生自然界的全部内容,我们周围的一切东西,都是由思维创造的。他们还力图证明反映现实世界对认识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认识世界这个任务,人类是无法解决的。他们攻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胡说谁要是把认识世界理解为世界的真正反映,那他就是否认科学。
新康德主义者在社会历史观上,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们从所谓社会和自然不同的前提出发,完全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社会发展是受所谓“目的论”支配的,否认研究社会规律的科学方法,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同时他们还以所谓“无党性”来掩盖其资产阶级反动本性,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企图通过宣扬“自发论”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头子伯恩施坦之流,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反对马克思主义,力图把工人运动纳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也竭力宣扬新康德主义。列宁说:“在哲学方面,修正主义跟在资产阶级教授的‘科学’的屁股后面跑。教授们要‘回到康德那里去’,修正主义就跟在新康德主义者后面蹒跚而行。”[4]
注:
[1] 柯亨、那托普等。
[2] 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67页。
[4] 《列宁选集》第二卷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