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公式总结
一. 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分析:凡从基级输入(共射,共集电),输入电阻均为RB//(rbe+(1+Bata)RE),从射级输入,输入电阻等于射级输出的输出电阻:RE//(rbe/(1+Bata));从集电极输出(共射,共基)输出电阻为Rc,从射级输出,输出电阻为RE//(rbe/(1+Bata))。
从基到集电的放大倍数:-βRL’/rbe;从基到射的放大倍数:(1+β)R’E/(rbe+(1+β)R’E);从射到集电的放大倍数:βRL’/rbe
二.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总结:输入电阻:凡是从栅极输入,Ri=RG。从源级输入,Ri=RS//1/gm(与共漏级Ro一样)。输出电阻:凡是从漏级输出,Ro=RD,从源级输出,Ro=Rs//1/gm
放大倍数:共源级:-gmR’L ; 共漏级:gmR’L/(1+gmR’L);共栅级:gmR’L
跨导计算:根据

JEFT(和耗尽型MOS管)和增强型MOSEFT分别有,

所以跨导分别为,

三. 差分放大电路
1. 差模输入:射级虚地
① 放大倍数:

总结:①由于差分电路RB的位置与共射不同(差分RB和rbe串联),所以共射放大倍数中的分母由rbe变为rbe+RB。②双出输入输出都扩了2倍,所以Au不变。单出输出只有一半,所以需要除以2。③有负载时,负载看作两个RL/2的串联,因此原共射放大倍数的Rc//RL变为Rc//(RL/2)。④差模输入,射级虚地,所以Au没有RE的作用。
② 差模输入电阻
显然与单出双出,接不接负载没有关系。因此,

该电阻是“两个输入端”看进去的输入电阻,很显然是两倍的共射电路输入电阻。又由于RB的位置不同,所以并联改为相加。
③ 差模输出电阻
将两个输入端相连。

2. 共模输入:射级不再虚地
① 共模放大倍数

分析:差分放大电路双出可完全消除共模信号,所以共模双出放大倍数为0. 单出时,RE的负反馈可抑制放大倍速(共射电路同样),与差模不同的是,此时不存在输入输出扩大二倍的问题,所以β不用除以2,但是RE要等效为两个2RE并联,所以共射放大倍数中(1+β)RE要改写成(1+β)2RE。单出负载不除以2.
② 共模输入电阻

与输出方式无关。
③ 共模输出电阻

输出电阻与输入无关,输入电阻与输出无关。即输入电阻与差模共模无关,单出就是Rc,双出2Rc;输入电阻与单出双出无关。
四. 频率响应
1. 基本单元的频率响应

分析:f=f0,增益衰减为1/sqrt(2),所以基本单元的频率响应应为1/(1±jf/f)的形式,这样才能保证f=f0时Au=1/(1±j);可认为j始终与f相乘,而一律写成1+的形式。低通结构f0在分子,即f很大时Au趋于0
2. 晶体管低频特性:考虑旁路,耦合电容

取二者显著较大的值;若flin和flout接近,则:

总结:忽略RB,忽略RE;低频特性受旁路电容CE,耦合电容C1,C2影响大;CE要等效到输入回路(阻抗乘以1+β,所以电容除以1+β);CE等效到输入回路后很小,一般的若CE存在,则CE决定fL。
3. 晶体管高频特性:考虑负载电容
经米勒等效后,输入回路成为Us串Rs串rbb’串(rb’e//C1)的结构,根据戴维宁等效再次化简。不考虑结电容时,输出回路

即CL存在时,CL决定fH
五. 运算电路

六. 信号处理

七. 信号发生
1. 正弦波发生器
放大环节A,正反馈环节F,选频网络,稳幅环节
① 文氏电桥振荡器:同相比例器+电压反馈(反馈网络RC串并联)

稳幅措施:温度;稳幅二极管
② LC型正弦信号发生器

2. 非正弦波发生器
开关器件(比较器),反馈网络,延迟环节
① 三角波:迟滞比较器+积分器

② 方波:迟滞比较器+RC串联反馈延迟环节。

③ 压控振荡器VCO:

八. 功率放大电路
1. 甲乙类功放各项指标

2. 晶体管的选择(极限参数)

九. 直流稳压电源
1. 全波整流

2. 电容滤波

3. 串联反馈型线性稳压

4. 集成三端稳压器
集成了串联反馈型线性稳压电路,高精度基准电压源,过流保护电路等。
78系列123输出正电压;79系列213输出负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