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到了,你需要知道这些
(本文于2019年首发于“文综有约”(现更名为“文科有约”)公众号,此处仅作存档。另:本文仅代表当年对高考考察模式的分析,不确保能够对之后的高考发挥指导作用。)
在华附,每当《毕业歌》响起的时候,就是又一批学子毕业,即将迎来高考之时。5月已经到了。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这意味着离高考只剩下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几轮复习已经结束,自习课也一天天变多。很多同学都很想了解我们这一段时间的时间规划和复习方法。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自己对于这一段时间安排的看法。
首先需要指出:5月,只有你才是自己学习的主人,要保证自己对学习节奏的绝对控制,不应当让其他任何人(包括老师,同学和我们)对你产生过多影响,要做到完全自主的学习,因此我们的经验都只是参考,不能不顾个人情况照抄。如果遇到你觉得你的想法和学校安排差别太大,影响你自己的安排的话,可以考虑直接不理学校。
既然到了5月,我想你们应该已经整理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和能力框架(框架形式不重要,重点是要有)。如果真的没有的话,那首要任务就是整理出一个这样的框架,怎么整理应当结合个人情况。不同科目的整理方法也不一样,有的适合按照课本顺序来(比如数学,政治),有的适合按照考卷顺序来(比如语文,英语),有的又有别的方法(比如地理的按照要素分类和题型搭框架,历史的抓中外两条时间线)。知识和能力框架能够让你知道自己有了什么,为后续查漏补缺打下基础。在回顾或整理的过程中,你也很有可能做到融会贯通,对知识和能力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我是一个奉行少题精做原则的人,所以刷题不是很多。我的经验是:题量上,保持每天每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张卷子的题量,这样可以保持自己的手感而不会迷失在题海中;难度上,建议多做难度适中的题目,太简单的题和太难的题适当做一点、不要做太多,这样有利于正确心态的建立。
然后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回顾自己之前做过的题。这件事是我当时复习的重点。最好是可以找到自己这一年以来做过的所有题目(如果找不齐的话,就看自己能找到的吧),然后你可以先惊叹一下自己这一年来的成就和进步(手动滑稽)。找到自己做错的题目,弄清楚自己在哪里出错,是自己做题时思考的哪一个步骤出现了问题。在看错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部分题目你是经常翻车的,请着重关注这些题目。最好是把这些地方形成一个清单并熟读成诵,考试检查的时候,默念一遍这个清单,看看自己有没有犯清单上的错误。最后,利用自己从错题中领悟到的东西,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框架。诚然,知识和能力框架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框架尽善尽美了,那恰恰说明你的学习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导致你的问题被掩盖了。),我们应当做的是一直走在不断完善框架的道路上。
五月中下旬,就会迎来高考前的最后一次大考——三模。如果三模发挥得很好,请千万不要骄傲,也不要以为自己高考准备的差不多了,该怎么学习还得怎么学习,要把自己当成三模考得一般来学习。如果三模发挥得不理想,也不要气馁,奋起直追,还有广阔的天地。(笔者认识一位同学,她高考的排名是三模排名的十分之一)
等到了5月底6月初,离高考就更近一步了。这个时候,强烈建议你们尽量保持原来的生活节奏。像饮食、睡眠、使用的文具什么的,最好都和平常保持一样,不需要作出太大幅度的调整。如果调整幅度太大,很容易让你产生一种陌生感,感觉到不适应,从而影响发挥。
最后,希望你们能好好把握这高中的最后时光,在好好学习的同时,更要好好地看看自己待过的这个校园,好好地看看自己身边亲爱的老师和同学。如果学校里有什么没去过的地方,就抽时间去一次吧(异性宿舍除外),毕业之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去了。(强烈建议华附石牌校区的同学参观一下饭堂楼顶,可穿好长裤后找住宿男生带路)毕业典礼的时候,抓紧时间和老师同学一起合照吧,毕竟都是和你一起并肩作战,度过难忘岁月的人。最后以我高一班主任说过,但是被我们断章取义的一句话结尾吧:“享受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