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20 运动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0、运动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是物质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整个物质世界,小至微观粒子,大到日月星辰,从非生物到生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物质运动必取一定的形式。根据现代科学已经达到的认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物质运动,可以归结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物质运动是不生不灭的,物质运动形式都是互相依存的,本质上又互相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实践证明,摩擦生热、生电,是机械运动转化为物理运动。热引起燃烧,是物理运动转化为化学运动。无机物经过化学作用出现有机物,产生生命运动。生物发展,出现了类人猿,在劳动中类人猿变成了人,产生了人类的社会运动。物质运动。物质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发展,又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无限前进的过程。以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各门科学。教员说:“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1]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2]物质的运动是由于物质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是物质运动的源泉。运动不是外来的,是物质内部本身固有的。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3]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事物的发展还没有变为另一事物以前的一种运动形态。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的物质运动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属性,认为运动不是物质的运动,而是离开物质的某种精神的活动或上帝作用的结果。形而上学否认世界是运动的,汉朝的儒家董仲舒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宇宙和社会的本质看作是永远不变动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运动观都是为剥削阶级反动统治服务的。旧唯物主义虽然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不了解物质和运动的内在联系,以及运动的辩证性质,把一切运动都归结到机械的运动,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错误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达尔文主义,抹杀复杂的社会运动形式和生物运动形式的区别,混淆两种不同性质的运动形式,企图以生物运动形式来代替社会运动形式,胡说弱肉强食、生存斗争也是社会的运动规律,这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抢夺政策效劳的反动谬论。
注:
[1] 《矛盾论》。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60页。
[3] 例如机械性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