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小思
注:下面是一则则故事,偶然听一个人讲的,说是我们这的故事,感觉还不错,就按记忆复写下来了,顺带记叙下我的日常。
有个遥远地方,那人们总是掉东西。如换电视台时,不小心失手的遥控,或是路边和别人打招呼时,疏忽的一袋子菜。这很平常,他们会笑着弯腰捡起,后继续还没做完的事。
(偶然看到老师遥控器、同学手机、耳机,几乎同时掉落)
有个遥远地方,常年下小雨,人们少有睡眠。在那里,人们喜欢户外雨水的湿润,又讨厌着夜晚雨声嘈杂,让他们难以入眠。当然有少数人喜欢这淅沥雨声,但生活和这场小雨一样。
(没课,听雨声睡到十一点,被生活叫醒)
有个遥远地方,在黄昏,总能看见村庄的人们在残光中朝南跺脚,晃悠下后返回。对这样一个习俗,村民们会对询问的外人说出,各种不同样的人文内涵,然后补上一句他刚想的。
(五一回家,思考了半天途行的意义,无果)
有个遥远地方,那里叫默城,人们一天大约只说三句话。在这座热闹的县城,常见的是点头、摆手和握手来作交流。其县图书馆的藏书里有这样一句话,话语在思索中消逝,留下的是行动。
(考完两门,累到不想说话,还有两门复习…)
有个遥远地方,城市雾气弥漫,浓厚到能够把视线包含。这里人们可以花上七天,把承载目光的白雾加工装入瓶中,递给对方。感受手中冷热,以温度作为无言的表达,绕过车流喧嚣。
(两周前的某天起晨雾,拖到现在写成小记,那天很安静)
有个遥远地方,小镇的孩子们放学路上有一片荒野。途中常有小孩会高兴说:“我们去那片萝卜田,怎么样?旁边还有湖,去看看,不下水”。大人从萝卜田回家了,而童年会说笑并追逐在那。
(前天梦见这句话,但没去成萝卜田。六一快乐)
有个遥远地方,生活在这未被海图标记的岛屿上的人们,其成年礼有一个选择。青年们可以携带一盒泥土航行,或是持一柄木桨守岛。尽管在未来的某天,他们会忽然回想过去的选择,但现在他们只需大步向前。--题记
(限定题记版小记,高考考生加油!祝文思泉涌)
有个遥远地方,天寒地冻,那里的人说出的话会被冻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相逢的人们往往会将对方的问候带回家,慢慢烤着来听。当地把这称作烤冰,或者煮雪。
(看多了网络论战,希望言语能被人的温度融化)
“有个遥远地方,那里和我们这没什么差别。除了他们喜欢听故事,听我们这的故事。人们说在那有他们美好和批判、日常和幻想,可以借着远方讲述自己。”青年笑着说:“讲完了,感觉怎样?”
(期末考完了,松一口气,本学期结束!)
后记:
拖拖拽拽,听着心声,完成了这个专栏。
开始是因为被一个故事触动,就有了仿写的念头。它被我插放在上面的九则故事中,大家可以猜猜看。故事里,一个个基于现实,但夸张、抽象并重构了的世界被我寓意为那个遥远的地方,而文字的落脚点,是我幻想在那里人与人之间会有怎样的浪漫和现实,顺带融入我的日常。
起初我把它叫做小记,但后面我把它称做故事。我有很多感想,但不能直接灌注于笔下。一些想法其实很有意味,但却构建不起来那个世界。也有很满意的构建,却很难用只三句话描述那个遥远的地方。所以虽然只原创八篇,但不是我懒嗷!
再回过头来。既然下笔了,就不能只写故事,我喜欢用奇奇怪怪的方式来记录生活,所以故事的背后是我分享的日常,这次同样加入了大量暗喻。喜欢生活多点,那它就是小记,喜欢趣味多点,那它就是故事。也可以都喜欢,哈哈。
就此告一段落,虽然这次后记正经很多,但理由和上次一样,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