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洪流中遇见你--故宫


2023年5月30号的傍晚,和朋友从学校动身前往太原火车站。暮春时节,路边团团杨絮随风滚动,结束了“漫天飘雪”的日子,迎接独属于杨树种子的生命尽头。
大学城的公交车一路颠着颠着,终于在晚上八点多到达终点站。远看夜幕下的火车站,在一片蓝光中静静矗立着。这座历经一百多年的车站,像个沧桑的老者,亲眼见证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与时间同行。
凝望这座车站,念及目的地,旅途之美,或在终点,亦或在沿途。想起当年高中校门口的车站,那一天,我正呆呆地望着站牌,思考应该坐哪辆车回家,突然身旁同学的声音传来,“坐1路车也能到西新桥”。眼前忽的一亮,是啊,既然终点一样,又何必在乎走的是哪条路。沿途不同的风景,会赋予这趟旅程全新的意义。

清晨六点多,天安门城楼前和广场上已是占满了人,或拍照,或坐着休息,或在周围闲逛。望着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那段灰色模糊的历史影像一幕幕出现在脑海……
在金水桥外逛了一圈,朋友有些困,坐在石阶上休息。我走过地下通道,去往对面的天安门广场。
广场站满了青年旅游团、夕阳红旅游团、小学生春游队,还有零散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一路上听到台湾话、粤语、北京官话、吴越体系、闽南方言、英文……不禁感叹语言多样性的魅力。
广场正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赫然刻着金灿灿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身躯虽陨灭,然精神万古长存。
见时间差不多快八点,便向对面走回,上空忽然听到“哇哇”的叫声,抬头一看,只见几只漆黑的身影飞过,原来是乌鸦(伏笔),心下疑惑,印象里仿佛白鸽更适合。
朋友正在石阶上酣睡,火车上一夜没睡好。(摸头╮(╯▽╰)╭)

六百多年的风霜雨雪,紫禁城的四季,渲染着它宏伟壮丽的殿宇。是红墙黄瓦一扇门的肃穆,是镌刻在每块砖瓦上的印记,低吟着它的故事。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午门外是检票口,人山人海,进入午门后视野逐渐开阔。沿着侧方楼梯登上城楼,脚下长长的台阶,像是六百多年的漫长时光。城楼上开着几株百子莲,紫色的身姿正好奇地探出栏杆 o(^▽^)o 顺手搜了下它的寓意,好像有点意思。

内金水桥上,汉白玉石柱上雕刻着盘龙祥云,在风雨的侵蚀下愈渐模糊。桥下金水河中有无数鲤鱼游过,有的通体红色,有的金红相间,有的黑白相间,有的纯白如雪,它们摆动着薄如蝉翼的尾巴,轻轻地游着。至少在这一片河水中,它们是自由的。
五座内金水桥之中,居中的桥最长最宽,为主桥,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左右四座为宾桥,供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通行使用。
抚上石柱,是粗粝的磨砂感。掌心传来的冰凉触感下,是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人们生来便突破不了的桎梏。
在电影《末代皇帝》中,晚年的溥仪想回“家”看看,他买了张门票,夕阳西下,步履蹒跚着一个人独自向宫殿缓缓走去。在太和殿的金銮宝座下,他拿出了蝈蝈笼子,递给一个红卫兵孩子。孩子打开笼子,一只蝈蝈从禁锢它多时的囚笼中,缓缓爬出。当孩子再次抬头时,老人已经消失不见……
眼前的太和殿,一如电影中的模样,那样的璀璨夺目。只是时过境迁,我们都不再是当初的样子。

沿着中轴线往前走,行至乾清门外的天街,这里是前朝和内廷的分界线,前朝是国,后朝是家。
门口蹲着两只铜鎏金狮子,不似太和门口的铜狮子,威武雄壮,目光炯炯。这两只狮子耷拉着耳朵。一旁有导游讲解,我跟朋友便凑过去仔细听着。
原来后宫的狮子都是耷耳狮,舌头上翘不能说话,意在警示后宫不得干政,对前朝政事少听少议论。两只狮子分雌雄,左为母狮,掌心下是只小狮子,右为公狮,踩着圆球。听罢,我和朋友气fufu地走开了。男尊女卑,由此可见一斑。
乾清宫西侧是军机处,想起从前历史课上常背的一句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抬眼望去是一排矮小的侧殿,多少大臣曾在那里奋笔疾书呢。
大殿门口放置鎏金铜缸,相比故宫前三大殿的金缸,后庭的保存相对完善。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城时,烧杀抢掠,看到大金缸时,硬是用利器把表层的鎏金扣下来带走。一道道触目惊心的划痕,深深刺痛着每个中国人的灵魂。
战争对于人类,从来都是深重的灾难。它对人最暴力的摧残,是让人失去信念,激发出人类最大的恶,让人变成一具具嗜杀冷血的野兽。

当紫禁城这片四四方方的天地,成为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时,它便不再是座普通的皇城。
深宫内一条条甬道,清一色的红墙黄瓦一扇门,好多次差些迷路。抬头望着这些红墙,似乎很高,爬不上去。似乎不高,借个梯子就能出去。
走在甬道上,没有想象中的喜悦,只有心如死灰般的寂静。这座皇城里的人,没有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封建社会下的人们,一出生便被烙印上三六九等的身份,许多人终其一生都被困囿于身份的枷锁下。即便是皇帝,等级制度赋予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也为他们打造了一座金色的牢笼,看似璀璨辉煌。
那个时代,那座金灿灿的宫殿,锁住的何止是身躯,更锁住了向往自由的灵魂。
满族人奉乌鸦为神鸟,以前宫内专人饲养乌鸦,因此乌鸦祖祖辈辈便生活在这个地方,栖息于树木或宫殿内。宫殿各处、广场上,随处可见乌鸦的踪迹。那一道道乌黑靓丽的身影,时常伫立在宫殿顶端,见证着紫禁城的繁华与落寞,见证着墙内墙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当它们展翅高飞时,所有的囚笼和枷锁,在那一刻都将消逝。
去往东华门出口时,午门内的广场上,一块块斑驳的石头历经沧桑,最终于石缝间开出小花,以其不屈的生命力屹立在这片天地间。

走出故宫,心中顿觉舒了一口气。和朋友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开始觅食之旅。
路上买了两根老冰棍,边走边笑,甜丝丝的味道像是回到了小时候。
解锁老北京特色美食,豆汁儿。绿豆发酵制作而成,天热时喝碗清凉的豆汁儿,酸酸的开胃,像儿时路边酢浆草的汁液,多了些发酵的酸味。满眼的翠绿色,像是藏了一整片湖泊。我喝得正开心,咕嘟咕嘟下去一大碗,朋友难掩痛苦之色。(haha~)
护国寺小吃街上,富华斋的芸豆卷软软绵绵,舌尖轻轻一挑便在嘴里化了开来,意犹未尽。
三元梅园里,一碗冰冰凉凉的奶酪,白净如羊脂玉般。duang duang的感觉像果冻,一口下去,酸酸甜甜,滑嫩的如同婴儿的脸蛋。只一会儿的工夫就融化在舌尖,慢慢地在口腔肆意开来,唇齿留香。

北京的胡同,居民住宅区和店面紧挨着,有时逛着逛着,突然就逛到了私人住宅区,好奇地往里面探了探头……嗯………
老人们悠闲地坐在门口下棋、喝茶,夕阳的余晖静静洒落在屋檐上、地面上。小孩子穿梭在巷间,似乎在玩捉迷藏,略微湿热的空气里,充满了笑声。
行至一座店铺前,突然看到墙壁上有一串蜿蜒的藤蔓,上面结着一串串翠绿的葡萄。我疑心是店铺装饰,伸出食指戳了戳葡萄,嗯,硬硬的,像假的。于是好奇猫附体,突然捏住其中一个,就试验一下,于是加重力道一捏,只听“嘭”的一声……葡萄瞬间暴走,炸了一脸的汁水……感觉到了,好酸。过了半天朋友回头找回了我,又笑了好一会儿。
在北京城灯火通明的夜幕中,我们坐上回去的火车,准备结束一天的旅程。
当然,创下日行三万步的记录,当然,回去当天腿也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