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岳飞必死
古代帝王对付能臣的办法有很多,好一点的高官厚禄,联姻拉拢,差一点的削藩夺爵,逼反再诛,但都是建立一个前提,四方已定,国家安稳
其中有一个异类,就是南宋开国皇帝杀了岳飞
比较认同的说法是赵构怕他被掳走的父兄回来跟他抢皇位,而事实上根本不可能,一朝天子一朝臣,南宋的朝廷班底是新立的,跟赵构是利益共同体,一定会是安于现状,即使有人心系前朝也不会主动去做天怒人怨的事
问题在于皇位的正统性上,赵构登皇位,有替代品的意味,提出迎回二圣的口号只是标榜自己懂事,不忘本,以抗金的名义归拢天下民心,所以真的就是一句口号
而且这跟以往金人放话要扶持钦宗在北方重新登基不冲突,即使金人真这样做,南宋仍可打出抗金救圣的旗号北伐,而如果二圣一直活着,金国一旦被灭,就只剩这个国家谁更正统的问题
所以当岳飞真的剑指黄龙把口号变为现实的时候,秦桧怕了,赵构更怕,站在皇帝的角度,他不怕徽钦二宗回来,圈养深宫就是,他怕的是岳飞,怕岳飞不回来,万一灭了金国,拥立徽钦或其继承人,另立朝纲,形成南北之势,届时有徽钦的正统和岳飞的威望,会有多少日夜盼着王师北定中原的臣民趋之若鹜,恐怕连他这个皇帝都要渡河而附
现在岳飞正让这件事无限接近发生,即使岳飞曾经如何表忠心,赵构也不会承担这个风险
同样,秦桧的处境更甚,岳飞事成他下场更惨,甚至难留全尸,所以君臣同心,一起在史书上留下了最后的结果
这就是一个落后的制度必须被取代的原因,统治阶级的利益不能凌驾于国家和人民之上
我唯一的问题,岳飞有没有想到这一步
如果没有想到,为什么要一遍遍向赵构表忠心
如果想到了,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再读满江红,满满的不甘和遗憾,竟如临终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