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我的‘乌托邦’
乌托邦(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乌托邦是从托马斯·莫尔苏所著《乌托邦》书中的完全理想的共和国“乌托邦”而来。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在深夜,你会在做什么?是压力巨大的加班?感兴趣的剧还没刷完?电子书的章节还有待深究?或是异性之间的日常关心?无妨,假定某一天夜里,不需要考虑第二天的事务,此时,一个人,在入睡的时间却头脑清醒(不会只有我这样吧,不会吧不会吧),那你会想什么?如果你跟我一样容易被外界的现状轻易打扰,那不妨透过这粗糙的文笔交流一下生活的味道吧。如果你只想睡觉,那很抱歉打扰你了。
在深夜一个人的时候胡思乱想有错吗?当然没有,只是可能现状的不理想导致我们会控制不住自己去想未来的事。想着想着就想到了美好的未来,无论有多美好,我个人认为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乌托邦’。‘乌托邦’是充满阳光,溢满适合生存的地方,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念随意改造,即使现实的窗外疾风骤雨,精神上的乌托邦早已到了明日阳光灿烂的时刻。
但冰冷的现实很难去理解‘乌托邦’的存在,它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摧毁我们普通人那脆弱的梦境。我也并不责怪现实,因为确实是由于自己的无能才会导致被毁灭,但面对如此无力的现状,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或许尝试改变才是最好的选择。
生活里的苦是为节日的甜做的铺垫,可能前奏太长,大家疲惫了,听着听着就选择了放弃等待。但这样的等待却是很有意义的,精神世界可大量使用的理想支柱就是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节日,用长期的等待为了那一日的绽放,我们才能享受自己付出得到的收获。不要局限于一个‘情人节’,尝试在‘端午’吃一个鲜花饼似乎也不错嘛。
真正想要守护‘乌托邦’,还是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动力源泉。这个就得靠自己了,可以是缥缈的美的追求,也可以是自己强壮的身体之美,或者家庭的庇护等等,无论大小,只要能让自己在躺平之后还能激励自己站起来,并且是可持续的那种存在,它就是值得托付的对象。但这样的东西,很珍贵,建议不要轻易给他人展露,因为这样的东西会引起别人的羡慕,后面不小心招来别人的杀意就很难办了。人心与人性,我们永远不知道下限在哪。如果别人真想知道,那就用节日去‘挡刀吧’,我们能做的还是学着保护自己。
想要保护自己,需要一份可再生的资源,也需要一份被保护的核心,在核心周围尽可能摆满可被摧毁的娃娃,一切都将如岁月般美好。
愿你的善良能为你在黑暗中指明方向,愿你的理性能有效的保护你的未来,愿你的乌托邦能成为你永远的避难所。
晚安,陌生人,让此时的睡意与黑夜融为一体吧,明天的不确定性等待着每一个人。
(热咖加浓不加糖不加奶,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