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平四作词班回忆录

2023-02-03 12:07 作者:丁小爷p  | 我要投稿

平四作词班回忆录


    昨晚与花山蓝同学聊天过后,我发现在当前课程中有一类较多提及但较少分析的问题——每个人参差不齐的语言基础,较少分析的原因是这个问题是作词课的前置问题而非作词领域内的问题,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又会饱受烦恼(包括我),所以我想结合自己之前学习语言的一些经验,写一点个人的想法,同时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写作为主题服务,语言为思维服务

    这一部分想探讨的是,我们在有限的篇幅上需要做到写作为主题服务。我曾看到过一个视频中谈论歌剧的知识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部好歌剧要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讲述一个故事。我认为这在作词上是同样的。一首歌曲讲述一个故事,表达一个主题。这不仅是篇幅所限,更是表达的内在要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一条主线走到底,而是要以主线为引导,支线为主线服务。任何与主线逻辑无关的支线在我们的表达当中都是无用的。比如说一首情歌,讲述爱情,如果你引入了朋友,家人等角色,必须要解释清楚他们对这段爱情故事的作用,否则即是浪费篇幅,而相应的,解释部分与描述部分合在一起作为朋友这个支线,也要注意篇幅,避免将主线淹没。

    故此,在作词的整个环节内,要经常查看自己所写内容是否偏离主题,是否有推动主题发展,是否有为主线提供逻辑支撑。

    下面想说一点关于逻辑的问题。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一段故事的变化背后有其缘由,如果读者听众不能将故事完整联系,那一定是作者没有交代全,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但通常来说是由于准备不充分而形成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恋爱,无论是相识相知到相恋,还是一眼万年,它背后总是会沿着起因经过结果这样一条路线,让人能够确定其前后发展之间的联系。

    同样的,支线的逻辑如果不推动主线也无需交代。

叙述与描写,实写与虚写

    这两段内容之间我认为是有区别的,但在这里不详细讨论这个内容。

    这个部分我想要讨论的是,它们的侧重点在哪里。

    叙述与描写是我从日语当中熟悉的一个概念,如果套用的汉语上,我觉得可以做如下划分,叙述强调主谓宾,描写强调定状补。比如说“我喜欢你”,这是对此时此刻的状态进行叙述,而如果想对其进行描写,那么要对时间地点人物特征进行刻画,于是进一步地对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外在样貌,语言动作反馈等进行补充。

    实写与续写留到后面再说。

三段论

    我个人填词比较喜欢将音乐划分为三段,这样符合上文所提到的基本逻辑,即起因经过结果。换到这里就是主歌主要构建基础环境,去描写一些背景相关的内容,让听众迅速带入到这个内容当中,预副歌主要在背景环境中表达人物交互中产生的新的变化,借以推动主线故事向前发展,副歌抓住主线推向高潮。

    主歌的重点是选择一个切入点,铺垫出一个坚实的基础,它是你所有逻辑的出发点。预副歌的重点是要变,故事一定要有外在行动的推动,人首先是行动的交互进而产生思想的变化,这一点进一步延伸到副歌,于是有了你整首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比喻的话,它可以是低频中频高频。

关于文字功底

    我个人是没有什么文字功底的,所以这方面的经验只能试着说一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是最好的出路。经典选集自不用多说,各类专业读物与小说等通俗文学也是尽可能的多读,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要精读,读书笔记是个因人而异的工作,比如我就没做过。读书的目的有这样几个,学习别人的故事,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虚构的,别人的故事总是和自己的有所差别,可以丰富自己的素材;学习别人的遣词造句,有一些精妙的词是自己在平时很难想到或者连接到的,可以记住甚至进一步拓展;学习别人的思维,比如说他思考一件事情的前置条件是什么,他从什么角度去看,从一步到下一步他跳过哪些东西抓住哪些东西,以及最后有什么补充细节。

    语言是用来表达我们思想的符号,但母语者并非总能自觉如何更精确地运用它,比如生活当中我们对语言持有一种务实的态度,即对方能理解,但作为书面语来说,由于缺乏视觉信息,我们必须从写作当中去弥补它,而在此过程我们要学习更多的词汇与词汇背后所表达的印象与情绪,写作歌词的一半是要通过歌词表达自己的印象与情绪,而另一半是向听众传递共情,以期能够唤起对方的印象与情绪。

    以上内容有些杂乱,也并不完整,今后有条件的话会慢慢完善的。


    2023.2.3

平四作词班回忆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