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黄庄 | 岁月如歌
黄庄向北 无问西东
序言
黄庄向北,西边是北大,东边是清华,故曰无问西东。
海淀黄庄是学校旁的地铁站,我们学校便叫做黄庄一中了。地铁站是换乘站,四号线十号线都能走。不过无论你我是去东西南北,我们都只是过客。
地铁口一出来是两家餐厅,一家麦当劳,一家李先生。学校东门南边是双安,北边是新中关,无数次从这条路上走过,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一
是三月最后的日子。
月考,语文竟错了三个选择,数学也有好多不该出现的错误。
第二天是物理政治和英语考试,发挥没啥问题,状态理想。走出考场,空气清新,球场上也是大片的积水。
或许这就是青春吧,我们在球场不约而聚。体育课上满分的同学也有打球的机会,不过一算,日子也不多了。
雨后的球场地滑,我终成为了第三个“寄者”然后才走。就说是走路踩水坑里了吧,隐瞒不了背上的泥水。
第三天考的是化学和历史,这两科可以用已经结束的地理历史中考分替代。于是复习就免了,我颓废了一晚上。不愧是我化学课代表。
而一出分语文成绩却让我惊讶-89.5。若是没错那仨,我说不定语文都年级第一了。
卸下包袱,轻巧前行。
二
我喜欢这初中最后的日子,我喜欢红白校服,也喜欢黄庄的天。愿梦想化为动力,愿一个喜出望外的六月下旬。
初一,下半学期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初二才初见校门里的花开。如今花又开了,沾点春日的雨雪。
雪,三月份是初中最后一场,铺在操场上洁白的毯子,跃动在窗外的精灵。
花,校门口是孤零零的一树。去年春,在朋友圈上刷到过一张图,后面是红砖的逸夫楼,前面是一树梨花,那在粉红的天空下尽显的青春的浪漫,在灰白的树枝上耷着雪。岁月如歌,今年却不一样了:没有暖融融的滤镜,配字也只有两行诗:
去年今日此山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校园里总是一片生机。学校中心花园,种的都是参天的大树,和三层楼齐平。刚来到黄庄一中时,生物课还有统计学校植物资源的作业。分完组,放学后,我们便蹲在草地边细细观察,那天我望到了学校里第一缕晚霞,青天边上染尽了暖橙。中间是一片圆形的草坪,外面围着一圈圆环的沥青路,这是校园活动的举办场所。再外面几米是八块草坪,最外面是砖砌的人行道。疫情隔离期间,我翻到了那天在逸夫楼顶照的校园鸟瞰图,在树顶上还有的,是无穷尽的阳光,是生机。
红叶李,紫丁香,晚自习之后走出教学楼,混杂着黑夜与灯光,那股难忘的香味扑面而来,我们驻足,欣赏定格在这一刻的美。我们竟然忽略了每天能看到的花园,这挂牌似乎从来没有见过,生物课上老师若不说我也不会发现那棵柿树是嫁接上去的。再看看现在,我们距那离别的日子不过七十几天,过后我们要么是留在校园去高中,要么就再也不会回来。不论如何,这份记忆将会埋在中心花园的泥土下,我们现在要做的,便是争朝夕,惜一寸光阴。
三
食堂,不起眼的一座四层的建筑,却留下了我众多的回忆。一层是中餐与油炸窗口,二层是盖饭、西餐和水果,三楼我几乎没去过,之前的麻辣香锅早就没了。而其中最高光的部分,大概是小卖部吧。
初一刚刚入学时,第一天听说西门对面是游泳馆,里面有个卖零食的前台。九月一日的炽热谁也受不了,小卖部外的同学们舔着冰棍,让人羡慕得眼红;小卖部里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那时排队都要排二十分钟,十几平米塞下了一百多人,就算是公交车都要超载。
第二天那里就不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食堂地下一层的小卖部。
若是能重拾那缕阳光,到熔化的操场上军训,我便义无反顾地回来。
食堂地下一层的小卖部,有六列货架,最左边是冰柜,中间三排不定,最右边的是面包。在最里面横着的一排,是些住宿生和老师的用品,什么面粉洗发液,若不是寄新年快递,我们谁也不会碰。
最开始就有的面包和三明治,一直都没有变;
最开始卖的还有冰红茶和碳酸饮料,后来成了巧克力奶、果汁和运动饮料,再后来,只有成排的矿泉水了;
最开始卖的零食还有彩虹糖,后来成了巧克力、干脆面,再后来只有饼干和锅巴了;
小卖部原来总是经历着迭代和更新,而在初二结束的那时,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迁,有人传言“小卖部将不复存在”,但是它仍然在风雨中挺了过来,并将继续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游泳馆的货架上早已清空,曾经自称“地下党”的你我改到二层用餐,地下一层的快餐窗口开了又关。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有我们对这里的热爱、对回忆、对青春的铭记。
四
一模
像一场雨打在心里,手心的是冰冷的数字,是小分条,像陨落的星辰,碎开,任其纷飞。
说来正巧,讲评的第一个日子是雨天,是限行的日子,我便给车胎打上气,骑着单车,过着罕见的经历。曾经骑车上学过,过长春桥是最费劲的一段。前几天27度的气温骤降到七八度,春日的冷风扎在小腿上,我瑟瑟发抖:那时已经知道了语文的惨痛的成绩,两个选择题是无法挽回的。
到学校后整个人无精打采,英语八个完形阅读我错了三个,半个班满分的物理我差一点。
数学99,大家似乎都考得很好;道法这种没讲的学科,谁也不知道。
第二天放学,五一假期提前了一天,于是把所有东西带回家,说不定网课的日子将会开始,疫情反复人心惶惶。背着沉重的包,站在路口,与同学道别,我痴痴地等车,珍惜可能的最后一眼海淀黄庄的天,云轻轻地飘,扣动心弦。
之前的幻梦都碎裂了,我只能独自面对冷冰冰的现实。放弃签约的念头吧。做好这步抉择,解开心中的纠结,所爱在将来仍然可以追求。
多看前路风景,少谈一时输赢。祝你好运。
五
这是一段合唱团的同学的记忆:
我抽出夹住翻过书页的书签。没了书签的压力,泛黄的旧书页慢慢旋起、落下,最终书合上,露出了封面。我的眼前似乎也开始模糊,不知是什么打湿了眼角。——题记
时间回到三年前,2019年暑假。我依稀记得,那是个依依惜别的夏天。刚走出小学校门的我,带着不加修饰的稚嫩青涩。随同家人一起走入人大附中,我似乎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结束面试走出毕业楼,金灿灿的‘艺术宫’三个大字反射着夏日的艳阳,抓人眼球。看向手上拿着的学习社团名单,‘校级社团金帆合唱团 地点艺术宫’清晰的楷体映入眼帘。当时缓缓踏入艺术宫大门的我不知道,那一瞬,我便与这个社团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了面试,入团还需要向所有团员用一首歌进行自我介绍。没有任何经验的我,只得选择了当年春晚上出现的一首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而我‘追’的外号,也正是来源于此。然而这一追,就是三年。
这三年里,我参加的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演出,每一次受到的老师和学长的悉心指导,每一次在团里承担责任的时刻,每一次对训练苦累的抱怨,每一次圆满演出后的喜悦,每一次和大家一起承受的老师的怒火,每一次因为表现不好而受到的批评,每一次下课和朋友一起来训练时的夕阳,每一次训练结束后回家路上的月光,每一次在排练中听老师讲的故事,每一首所有人用心练习、背唱、表演的歌曲……这一切的一切,当我再一次站在所有人面前时,它们都仿佛缓缓翻回的书页,泛黄的影像一幕一幕回放在我的眼前,有的清晰,有的模糊,但它们都承载着无数回忆。而这所有的回忆,在大家为我们唱响那首歌的一瞬间,全部塞进了我的眼眶,化作眼泪一滴滴流了出来,打湿了眼角。那眼泪好像珍珠,饱含着我对这三年时光所有的怀念、眷恋,而这首歌,便是《回忆的书签》,也是我入团后学习的第一首合唱作品。
书签,是在繁多书页中标注进度或记录重点而夹在书里的小薄片儿。而‘回忆的书签’,则是在人生漫长岁月中标记美好年华的时刻。从入团到将离,回想过往,往事涌上心头,不论带有怎样的情感,想到一去不复返的时光,总会令人伤感。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似乎要陷入到悲伤的漩涡,但突然,‘我们不要含泪回头,只需把回忆好好收藏’,随着大家的演唱,我似乎感到某种力量,缓缓涌入我的身体,‘你不再感伤,明天更是梦想开始的地方’,我缓缓的抬起了头,任凭泪水划过脸颊,‘我要飞,扬起笑脸,今夜是我们回忆里的书签’,我尝着咸湿的眼泪,脸上却扬起了笑容。心中回想着过往,或许有些遗憾,但又如何?‘我要飞,星空下许愿,重逢在梦想的明天’,昂扬的歌声带给我无尽的能量,心中充满了斗志。重逢在明天的美好愿望,最终还是要靠努力去实现。再看《我们都是追梦人》这首歌,现在我忽然感觉到,这首歌写的便是我自己。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追梦人。我相信,这世上没有什么困难,是自律与努力击败不了的。山高路远,我将秉承着所有人对我的期待,在追梦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勇往直前。
‘我们重逢——在——明——天——’,歌曲终了,我也仿佛完成了一次蜕变。是的,这三年还没有结束,还有中考在等着我。
“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六
To 同桌的你
·生日快乐
·中考加油
15岁 新的一年 新的征程
此时也是夹杂着蝉鸣声和花露水香味的初夏,不过十几天我们即将走上考场,到毕业的时间也不长了。居家隔离,我仍然在翻阅着回忆中的那些美好。
春播 夏耘 秋收 冬藏
学校里的每一处景色,你我都熟悉。印象中的你一直是一个拼搏的神。你遭遇过失败,但是总能爬起来击碎下一次挑战。印象中的你是特别贴心的同学。篮球比赛那时你还给我们买过零食饮料,新年礼物的袋子更是让我破防。印象中的你是值得信任的朋友,好多话我都和你倾诉过(
你是同桌 是我初中最好的朋友
是可爱的女孩子 是永远的神
三年太短 只争朝夕
最后十八天你想怎么过?过好快乐的生日,你的愿望必然是蟾宫折桂金榜题名。那在此我也祝你中考好运!加油
北海虽赊 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一起淋过雨,踏破千层浪。我们的目标不仅是RDFZ,更是综合实验班!
你将造你的城邦 在废墟之上
愿你 在十五岁 能够铸就辉煌
愿你 能携一束流光 手持星辰的力量
愿你 在合上笔盖的那刻 心中有战士收刀入鞘的骄傲
愿你 身披红白战袍 在金秋的细雨中 坐在逸夫楼的屋檐下 回忆十四岁的故事
愿我们 永远都是最好的我们
-18days 中考
-today 你的生日
回信
不过明天就是在初中上学最后一天了。感谢初中两年短暂的时光遇到你这样珍贵的朋友,见证了我的成长,真的真的谢谢!
每次让我最感动的是犯胃炎的时候你的帮忙和关心,还有每天细致的体谅。其实对我来说比年少的喜欢更珍贵的,也更加长远的是青春里一份纯真的友谊,因为这是亦师亦友,如家人一般的存在。感谢一起见证的风景,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一起玩过的梗(hhhbushi
总之,感激青春有你。希望下一次的相见,是在金秋九月的rdfz![烟花]
岁月的繁花盛开在初见,凋零在时光,却永远绽放在记忆深处。
希望最珍贵的情谊,永远永远都在,
因为再次回忆起来 永远是最好的时光,最好的我们,最好的青春。
七
就这样,二模也过去了。我一直在家里。疫情隔离了我与毕业季的学校生活,直到返校那日,已是初中在校的最后五天。此时距离中考还有12天。
明天将要反校,眼前闪起了希望与火光。
定制了班级T恤,我们离毕业没几天了。我回来,就是想要最后再看看他们,看看回忆中的笑容。分别太快了,本以为毕业遥遥无期,如今我们转眼就要各奔东西。
我回来了。
黄庄路口还是一如往昔,不过如今,只有初三莘莘学子在校园中,朝着梦想的方向进军。
八
在海淀黄庄的每一个周五,学习结束在十点。
第一次参加晚自习,是在初二的一个周三。朋友告诉我这样能提高学习效率,而妈妈却出乎意料地同意了。之后我因为周末作业多,只在周五晚上留在海淀黄庄。
高中楼一二层的阶梯教室,空旷而又安静,横着几排是连着的桌椅,前面是一面普普通通的黑板。
人大图书馆地下室是最安静的自习室,不过它只开到九点,初二之后我再也没有去过。
“李先生”是一家面馆,从海淀黄庄地铁站走出来便能看到。我和好多同学都曾聚在过此处,点上一碗番茄牛肉面,有时候要从同学那里两块白斩鸡的肉,在葱油的熏陶下那香味让我的心境又一次回到了周五的夜。
所以我是来自习的?对,但是那些记忆太难忘。
吃完饭,我们便摆的满桌子都是书本,有时讨论两题,“借鉴”一下互相的卷子。有时连上耳机,沉浸在音乐中,我想,与孤独作伴的人是不会孤独的。
在这里认识了好多朋友,在这里脑海中迸发了好多灵感,在这里我与理想会面。
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一模前那次自习,却成为了初中的最后一次。希望在中考考场上,在红白战袍的庇护下,回忆起那日的你我,脑海里迸发出那一摞书本的力量。
九
没想到,最后来的真的好快。
6.15最后一节体育课,连热身都没有,我们直奔球场,挥洒着汗水与三年的青春。东门旁这片球场,四方的铁网,篮板,球框,一一浮现在回忆中。
下课铃响起,下课球轻轻地刷过球网,刷过流过的三年。转过中心花园旁的马路,和体育老师挥挥手,他坐上车去,不知道以后是否还会相见。
6.15最后一次数学课后考试。检查出来了四个错误,终究斩下高难度的满分,迎击中考!
中午在食堂外面排队的时候 真的是第一次注意到“综合楼”“高中楼”几个字是发光的烫金色的,熠熠生辉,光照过三年,我却未曾发现。
而有些最后一次,我甚至没有意识到。
初中最后一场雪,在三月;
考场组的我们最后一次做值日,在四月,在一模;
初中最后一节音乐课和美术课,更是早已送给了主科;
初中最后一次体育考试,大家都在拼搏,相信自己,体育中考虽然取消了,但是我的努力一定不会付诸东流。
珍惜时光,珍惜人间每一次,每一次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十
最后的最后,我们下课了。
每节课下课,班里掌声雷动。这是中考前最后的送行。
空调在做调试,午后的班里是燥热的。
老师收去了初三一年所用的柜子钥匙,那一串钥匙铃铃作响。老师亲手为我们别上了锦鲤的胸章,送来了祝福的话语。
放学前我们去踩点,去中考休息室,回到了初一初二的教学楼。
那座楼便是所谓的“初中楼”,楼道和楼梯远比毕业楼窄。那里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可是我们永远回不去了。我们前路漫漫,而下一场战斗就在眼前。
出了校门大家散了,下一次会面在周五。
十一
三年寒窗日,一朝考场时。
校门口喷泉打开了,水花在盛夏的阳光下闪烁。抬头望眼“人大附中”四个大字,穿过一排大红色的棚子,来到了休息室。休息室是初中的教室,全班同学听着老师最后的祝福。
时间到了,我随着队伍走上了高中楼五层,最里面的教室便是我的考场。
考好了,才能对得起老师,对得起自己,我认为确实如此。
屏息凝神,必有奇迹。清凉的考场里循环播放着考生须知。
七科,十个半小时,五百四十分;一年,两年或者三年,曾获得的学识,曾面对的题型,曾踩过的坑,曾完成的作业和卷子,曾奋斗的日夜,将在这一刻迸发出,迸发出最耀眼的盛夏。
终完成了一科,合上笔盖那刻,心中果真坦荡从容。我已做足够的准备,已穿过寒冬和暮春,穿过成功与失败,怎会担心这样一场考试?
十二
走出考场,那时阳关明媚,我在黄庄路口与朋友们分别,唱着歌,享受着中考之后的放松。而那一刻仿佛寻回了黄庄真正的意义:这里并不是传说,并不是内卷圣地,而是莘莘学子寻得梦想、收获青春与回忆的港湾。我想,成长就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
多看前路风景,少谈一时输赢。
两个月后,我会回来的。
end
岁月的繁花盛开在初见 凋零在时光 却永远绽放在记忆深处
希望最珍贵的情谊 永远永远都在
因为再次回忆起来 永远是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我们 最好的青春
谨以此文感谢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三年的青春
谨以此文献给人大附中与海淀黄庄,这个充满奇迹、希望、梦想、爱与生机的地方。
黄庄向北 无问西东
我们的青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