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背
突然对着我们的文化有了兴趣,或许是因为文章【西方美术风格和传统观念的冲突】中让人不解的字眼让人误会产生的心虚,所以才有了着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原来应该是由精髓和糟粕为题围绕着去写的,可是后面想了想认为这些不都是由我们的文化中分出来的吗?于是想到了脊梁和能传承五千年文化的原因,因此变成了我们的背。
首先我们肯定是知道我们的背是干什么用的,用来背东西,扛东西,于是我们的背有了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五千年来应对着风云变幻形成的一种坚定,从而使我们在遇到对我们形成威胁的事物能与之反抗,或者在迷茫中挺了挺腰接着在当中寻找自身的光芒。
于是乎靠着这样一种有着力量的坚定,才能让我们有着勇气去克服挑战,因为我们的祖辈告诉了我们人定胜天,所以就不会有甘愿等着的心理,接着就是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奇迹。
接着能有力量是因为本身就够强硬,而这种强硬是由我们这个主脊梁给的,那就是文化,试着说我们的文化就像某些人说的老旧破败吗?不是,反而恰恰是以前的教训和经验总结出来的根,才让我们有着自己行事的理由不会被某些其他文明中的糟粕忽悠,因此这也是老祖宗的智慧,所以后续的发展依旧也离不开那些前辈的教诲。
因为我们的强硬所以才能给背坚定提供力量,因此才能让我们在不同的时段能去与命运抗衡在当中寻找到当下生活的最好答案,自信也是与此有关,坚信也是于此有关。
然后就是拥有着谦恭的韧性,于是就和辫子一样一个藏于心,一个现于行,让我们知晓何为错对,对于有能力者的仰慕也是显现于此,因而可以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得到新的认知。但谦恭肯定是有度的,因为我们的背是有硬度的,韧性是为了不让硬度受伤,但不等于硬度名存实亡。试着弯一下背,总该有一个极限的。
除非是的了什么病疾,让自己的背难以笔挺,难以强硬。因为始终要知道我们的韧性是为了不让强硬不明所以的受损,从而可以保护好我们的背,让它可以在日常使用力量,在风雨中强硬,不会因为硬伤的变的走几步路抬一下背,走几步路要松一下背。
可是我们的背既然有着力量,有着强硬,有着韧性,为什么却又无限制的发展韧性呢?是因为生活?不,因为生活我们可以靠自己改变。是因为前途的迷茫?不,因为我们可以靠自己寻找,毕竟我们是有自己的背的,上面扛着的是责任。
不过为什么越发展越感觉不到自己有背了?因为我们的韧性是不是发展到我们自己都不懂了,既不是因为生活,也不是因为迷茫,而是缺失,缺失了归属感让我们难以找到路,缺失了期待感让我们虚晃度日。
可又想着这是原因吗?是这个背的主人,他被生活压弯了,被别人的背压弯了,到最后自己自愿去压弯背,以至于让他有挺直的机会,他也承认自己就是弯背的命,因为在那个人的心里力量是别人的力量,硬度换来的就是无效的戏谑,只有韧性才是万年来的解释。
祖辈们是愚蠢的,因为他们几千年来的背抵不过洋枪炮。所以别人的背才是真实的,我们就该弯曲,任何笔挺在那个人的眼中就是恶心且不应如此,不该如此,不可如此的面对将来的一切美好。
我们的背就是在这种病态下的糟粕美化下潜移默化的弯曲了,渐渐的,因为反抗拒绝了别人文化中的优点,学到的只是伸到骨髓的缺点和一堆一碰就散架,让人愤恨又无从下手的诟病。
到这如此这个背就很难再有新的延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