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1 年:白银大流通与国家整合》:从历史细节中,观察全球共时性
西元 1571 年,人类历史的转捩点────────
西欧:重商主义冲击新旧国家,对外建立贸易据点竞逐海上霸权,对内集中君主专制
西亚:鄂图曼、萨法维、蒙兀儿三大帝国由强势君主整合,维系多民族统治
东南亚:阿育陀耶等新兴王国激烈竞争,仰赖海洋贸易与伊斯兰教,强化自身王权
东亚:织田信长上洛,各大名角逐统一天下;明朝解除海禁,白银大量流入
美洲:印加帝国最后抵抗失败,臣服西班牙,纳为殖民地
以「共时性」来检视世界史,并非是假设所有地区皆发生强度相同的变化,也不意味着变化的内容相同。但若就一五七一年前后世界贸易的兴盛而言,虽然众多地区的变化强度与方向性皆有所不同,但依然产生出了充满特性、足以相互比较的结果。

当我一看见书名《1571 年:白银大流通与国家整合》,马上想起历史学经典名著──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看似平凡无奇的万历十五年(西元 1587 年),经黄仁宇刻画了朝廷、地方人物心中的转折与抉择,以及外在局势的变迁,为明代中晚期的各种变化埋下伏笔。我不免好奇,难道《1571 年:白银大流通与国家整合》是《万历十五年》的全球史版吗?
《历史的转换期》系列套书之所以会将历史分期,与战后日本史学注重历史分期,对每个分期的转折点与特质的深入讨论有关。然而,《历史的转换期 6》的主编岸本美绪也指出,如果将世界史分期来讨论,便有「共时性」与「判定标准」的问题。世界历史是否循着一定的阶段前进?哪些历史事件与时代特色,可以被定义为某些时代的特征之问题。在《历史的转换期 6》中,岸本美绪将文艺复兴后的种种历史发展,视为「近代的成立」,而法国大革命则视为「近代的确立」。如此,本书讨论的主题就是在「近代成立到确立」的三百年间,藉由一个关键年代,讨论近代发展的两个重要特色──「白银的流通」与「国家的重新整合」。

白银大流通:共时的全球历史现象
从分期的角度来看,1571 年的确是具有转折意义的时刻。这一年,美洲波多西银山引进汞齐化法,白银产量大增。同时,西班牙在探明环球航线后,开始在菲律宾马尼拉建立殖民地,联通新西班牙、秘鲁的马尼拉大帆船航线。自此,西班牙人不仅打造了价值连城的新贸易路线,也透过帆船队,使中南美洲的白银流入中国这个「无底的白银排水口」,推动明朝制度与社会的变迁。这些都是巨大的转变与里程碑,并非如《万历十五年》的平凡无奇。 同年(1571)隆庆议和成,白银藉由东南商人的盐引交易,流向遥远北边与蒙古人的马市之中。互市一方面带动蒙古经济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却在陕西地区造成多重剥削,反而造成陕西底层民众与地方政府沉重的负担,为明末的动乱埋下伏笔;在边境形成的「商业—军事集团」也导致日后清代明的政权轮替。如此重大的历史转折,竟溯及细微的白银支流,不禁让读者拍案叫绝。 不只白银,明朝的丝绸、瓷器、人员,也在这条贸易路线上流通,甚至远及中南美洲。其实,过往我们对于美洲商品进入东亚的情形了解较多,对东亚商品进入美洲的状况却所知甚少。本书描述了亚洲往墨西哥贸易路线与亚洲瓷器出现在墨西哥的背景,不过,受限于缺乏中美洲殖民初期的研究,书中较少从中南美洲角度,论述白银流通的现象。

在这条白银流通之路上,不只有西班牙人,还可以看见欧洲各国的踪影,书中最后补论了英国的德瑞克环球航行。这趟航行与其说是探险,不如说是一场追捕西班牙宝船的「神鬼奇航」。从中,在白银流通的大背景下,欧洲国家开始支持半官方的巡航私掠行为,一方面立法宣告海盗行为非法,另一方面海上掠夺行为,却又成为国家主权、半战争与半官方行为的一种型态,海上掠夺行为全球化与政府介入管理──也可视为是 1571 年后的一大转折。 本书使我们看见,白银流通的背后是 16 世纪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之间,一股持续性、频繁的交流;而且历史的许多细微之处,都受到白银大流通影响。这带给我们观察一个全球性、共时性历史现象极佳的切入点。
国家整合:三起历史事件
16 世纪的另一个转折,即为「国家整合」现象。本书选择蒙兀儿帝国、鄂图曼土耳其、法国与西班牙的宗教冲突等三则历史事间为观察点,详细论述白银流通之外,近世国家整合的共时性。其中,国家整合也免不了与白银流通有间接的关系。 西班牙因掌控白银流动,国力日益壮大,对于低地国、法国形成莫大压力。西班牙不但压制新教徒反抗行动,也在法国圣巴托罗缪节屠杀事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在扫除新教势力后,法国不仅重整了君主制理论,还重振天主教在法国的地位,重新确立了国家核心理念。

另一方面,虽然在 1571 年地中海的勒班陀战役中,以天主教徒为基盘的欧洲军队,抵挡了鄂图曼土耳其的入侵,最后的获利者仍然是鄂图曼土耳其。鄂图曼在国内领地建立行政机构,由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帝国内的威尼斯商人、犹太人、土耳其人等各种人群。这些人拥有不同的文化,来自不同的国家,却在鄂图曼帝国的法令下共处。书中就描述了伊斯坦堡做生意的各种人群,必须按照与鄂图曼帝国的规定缔结条约书,遵守鄂图曼的社会规范。为了维持在黎凡特(Levant,当时对鄂图曼帝国的称呼)的贸易利益,威尼斯人也就相当有弹性的融入鄂图曼土耳其人的体系。 至于蒙兀儿帝国的国家整合,则是在第三章中以 1571 年创建的新都法泰赫普尔为切入点。作者真下裕之将法泰赫普尔形容为「帝国演进的断层」──法泰赫普尔或可被视为蒙兀儿传统的结晶;当蒙兀儿进入全新的国家整合阶段,许多政策便以法泰赫普尔为发布的舞台。但是,当整合完成之后,由于宗教上走向多元,以苏菲圣者墓与教派为核心的新都,便不受到蒙兀儿统治者的青睐,最后在 1585 年迁都至拉合尔,作者以断层称呼其来有自。

全书中,作者有意识地选择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议题,却在部分的章节里,呈现出白银流通与国家整合间,千丝万缕的连结。「啊!原来可以这样想」、「原来这两件事情的连结是在这里?」这类的惊叹不断出现在阅读的过程之中。虽然编者群们在说明全书意旨之时,就刻意避用「全球史」一词。但是,本册提出的「国家整合」与「白银流通」,却是不折不扣的共时性全球史议题。虽然,国家整合、白银流通的方式和背景各地有所不同,但是大致的趋势却是相通的。 总而言之,《1571年:白银大流通与国家整合》是精彩万分的历史论著,为我们展现如何在历史的细节之中,进行宏观的论述;同时在全球共时性的视角下,呈现历史转折的关键点。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