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分析来喽~种群重难点题型攻克!【选择性必修二开更啦!】 |0基础

喵喵 | 1-3 种群重难点题型总结

1️⃣种群判断
习题1
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物种只包括一个种群【多个】
B.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C.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存在生殖隔离就不是同一个物种】
D. 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不能交流✓
习题2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蛇是一个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
③某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蟆是一个种群✓
④某白桦林中所有树龄在5年以上的白桦树是一个种群【?】
⑤某桃园中所有年龄段的蚜虫是一个种群✓
A. ①③⑤
B. 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⑤✓
2️⃣种群数量特征题型

习题3
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入手点为⑤:年龄组成
A. 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迁入率】
B. 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C. 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种垂柳一棵,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空间结构】
D.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⑥】
习题4
科研人员对某封闭的岛屿一年内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 通常不会有迁入和迁出因素影响该社鼠种群的种群密度
C. 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高于】
D. 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的性别比例(雌:雄)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
3️⃣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增长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有个体总数的比率
Nₜ=N₀·λᵗ
增长速率看斜率
习题5
下列关于种群S型、J型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②图中阴影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
③E点的增长率大于F点【J型曲线增长率不变】
④G点的增长速率大于H点✓
⑤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J型曲线没有K值】
⑥GH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大于】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习题6
如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1~5年种群呈“J”型增长【1~5年增长率不变且>1】
B. 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
C. 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在衰退】
D. 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习题7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ₜ₊₁/Nₜ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ₜ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ₜ₊₁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种群在0~t₂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衰退型】
B. 乙种群在0~t₁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大于1定值】
C. 乙种群在t₂时数量最少【t₃】
D. 甲种群在t₃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t₃后,大于1恒定,是“J”型曲线】
4️⃣K值与K/2值应用
(1)K值(环境容纳量)
①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②种群实际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而不是恒定在K值。

(2)K值与K/2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3)K值与K/2值的应用
K值
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保护野生资源
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防止有害生物
草原最大载畜量不超过K值→合理确定载率量
K/2值
- 渔业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在K/2处
- K/2前防治有害生物,严防达到K/2处
习题8
如图表示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数量达到b之后,种群数量呈现波动
B. 如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等于2a【大于】
C. 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
D. 如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b之后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习题9
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进行捕捞,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多少

A. 第三年捕捞量为(K/2-O)
B. 第四年捕捞量为(n-K/2)✓
C. 第五年捕捞量为(m-n)
D. 第六年捕捞量为(K-m)
习题10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增长率在“S”型曲线是降低的】
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 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防止飞蝗种群的爆发,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