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爱情观”(欧丽娟)
红楼梦的爱情观(18)
首先提出问题:红楼梦追求的价值观是什么?1.作者要做的是:提供一种参考,表达他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认定婚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之前的私情是违背礼教的,没有好结果。
2.读者要做的是:一方面,因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不会随便下笔,所以读者有义务仔细去理解字句和内涵。另一方面,因为男女人格特质和社会环境等都不同,并没有固定的爱情标准,所以读者也有权利不接受作者的观点。
3.提出我们理解红楼梦爱情观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理解矛盾:没有私情的爱情怎么产生,私情与礼教能否共存。
所以,同时谈两者比较困难,这里就只涉及爱情,先不谈礼教。
红楼梦主要讲两种类型的爱情形态。
第一种:一见钟情。
1.提出一般的认为:因为我们相信内心的强大感性,觉得这才是没杂质最纯粹的爱情。
2.提出疑问:但是这样吗?
3.提出观点:建立在空泛,模糊,不确定自我的感性之上(危害性);其实存在潜意识的同质,是变相的门当户对(可存在性)。
4.提出红楼梦的案例表现:
第一组:贾雨村与娇杏。“娇杏”的谐音“侥幸”,要小心。首先,并不是双方的情投意合,是贾雨村以为娇杏对他的一瞥存在误解的一厢情愿;其次,作者暗示自己的不同意“偶丁一着错,便成人上人”,再美丽,也是错误的。
第二组:冯渊和香菱。冯渊的一见钟情之强大到改变他的性向,失去了正常的轨道,变得不是他自己,由此走向灾难,最后被薛蟠打死。
第三组:尤三姐和柳湘莲。这两人之间并没有实质的交流和认识,柳湘莲听信传闻以为从宁国府出来的没有一个干净的,因此执意要退婚,最终导致尤三姐的自杀。
第四组:茗烟和旺儿。宝玉撞见他们偷情,问茗烟旺儿几岁,他说大约十六七岁,宝玉就说你这样不对,根本一点都不了解不关心她。他觉得旺儿太可怜了,茗烟完全不是真心想和她在一起,却和茗烟偷情轻易地献身,完全是糟蹋了她自己。因此不能以欲代情,彼此相互真心了解,才能进一步走入婚姻。
总结,一见钟情的速度和强度虽然让人震撼,但由此进入一辈子婚姻的风险很高,所以要有理性。现实中的我们也有太多“因为误会而结合,因为了解而分开”。哇这句话太有意思了。想想不是吗?我们吵架的时候总在抱怨我以为你是什么什么样的人,你原来怎么怎么样,但现在为什么变了呢?这个表面上的“变”其实真的变了吗?并不是,只是因为经过接触你慢慢了解到更多方面复杂内心的他了,才会发现彼此真的不适合。
第二种:日久生情。
1.由一见钟情延伸到日久生情的观点:关键在于感情的深度长度和厚度。
2.借用德国哲学家的观点:“爱,应该就是心灵的整体状态,不应该涉及到其他任何欲望的成分,欲望就是欲望。不应该把爱与纯本能的冲动(即使这个冲动是升华的)混为一谈,混淆中间的界限。纯本能的冲动就只是冲动本身,出发点就是得到满足,而这种冲动很容易地就会把对方当成一种满足的媒介和手段,而这时对方已被物化而不再是一个主体,这是在贬低对方。而爱是以肯定价值和创造价值的态度把自己转向对方。”
3.提出自己的观点:爱与欲不应混为一谈,欲是爱的延伸和方式的人,在模糊和偷渡爱的概念。爱就是爱,是你心灵中是否真心体贴,尊重,了解,照顾对方的心意,这与身体本能无关。先分清楚关键与重点,当爱的互动达到我们是可以认可对方,彼此可以互相创造,携手并进,甚至成为终身伴侣的前提之下,共同达到欲望的满足。
4.不能区分爱与欲的危害:尤其是女性将会受到的伤害更大。举例:贾珍与秦可卿的乱伦事件,秦可卿得死,而贾珍呢,没有任何社会舆论的压力影响。
5.再次强调,真的爱对方,一定会把对方放在第一考虑,她会因此而更好,还是会因此受伤害而人生会受到重大打击,而绝对不会只考虑到自己的欲望。茗烟在宅子里青天白日和旺儿偷情,秦钟在尼姑庵勉强智能儿,张生急切地要和莺莺发生关系,根本没有一点耐性而没有考虑到她们的未来。这完全不是爱,只是欲。
由此想到过年的时候看的水浒传电视剧中的西门庆和潘金莲,典型的因为一个竹竿打到的一见钟情。这里就只谈谈影视剧中他们的感情而先不说他们二人肯定道德沦丧犯法害人的事。从西门庆的角度说,他对潘金莲只有欲没有爱,否则他就不会让王婆牵线勾搭已婚妇女,就会考虑偷情导致一个女人名誉的舆论打击是很可怕的,这是阳谷县所有人都知道的事,而所有人呢只会只都骂潘金莲,而西门庆在权利和一贯对男人的宽容中隐身;从潘金莲的角度说,她的每一步都是错误。首先被嫁给武大,她在婚姻这件事本身没有选择的余地,在她婚后没有机会接触比武大容貌和气质好的男人的时候,虽然对武大没有爱,但还是可以对武大看起来较为尽心的照顾也还算任劳任怨操持家里;其次勾引武松。武松的容貌身材气场和性格让她也是眼睛一亮一见钟情,但她也不爱武松,只是长久以来积压的欲望的释放,她完全只想到自己的感受是否得到满足,而不会考虑武松和武大的兄弟情深,考虑自己嫂子和已婚的身份;最后和西门庆偷情。那这就是两个都没有爱的人在满足兽性的欲望而已。
6.提出红楼梦的案例表现
第一组:藕官和菂官
第二组:宝黛。
第五回,二十回都在说宝黛亲密友爱,有日常生活点滴累积的基础才会这么深厚不可取代。他对黛玉也是这么说的,在血缘上和时间上都是他和黛玉最亲,别人想不到的我都替你想到。在他心里,贾母贾政王夫人之外第四名是黛玉,爱情是排在亲情之后的伦理式的感情。
第二十九回,友爱的量变经历契机而质变为爱情。1.前提:宝玉稍明时事了解了社会,又看了邪书僻传了解了爱情,他通过学习才知道男女之间可以有一种不一样的感情。启发:爱也是需要学习的;2.开始比较他见过的所有女性,没有一个人稍及黛玉者。爱情也是需要比较才能知道哪个人更适合你的,人不能一股脑地栽在你并不认识也不知道他好在哪里的人身上;3.宝玉有了深爱,但“不好说出来”。宝黛的爱情不仅未有身体的冲动,甚至连明确的诉诸于口都没有过。
第五十八回,紫鹃试探黛玉要回苏州,宝玉对黛玉非常真心,并且从小儿一处长大。反复在强调漫长时间累积所造成的情感厚度。这样彼此才能相互了解脾气和性情,才能在漫长的岁月中彼此付出。启发:爱情一定要有日常生活的累积,盲目快速的选定只会让自己在进入婚姻的围城后后悔和容易放弃。越快在一起的,也可能越快地分开。爱情也不需要表面的钻石和鲜花,它的实质就是生活中体贴入微到你的心灵里面。
在看原著的时候,就会被宝玉时常细腻的真心关心而深深打动到。这就是红楼梦的“至情”。 对比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的至情观。汤的至情,在追求强度而情和欲混淆,这是小说中虚构的一种能短时间内震撼人心的壮烈。
所以对于我们这些真实生活着的人来说,就要真的想清楚,“你是想追求你想要的,还是要珍惜你即将失去的;你想要追求一个给别人看的美丽但短暂的,还是一个真的很平凡但对你来说是真正不可或缺的一种心灵的依靠”
而更进一步的,当有了爱情以后,在爱中超越两人份的自私或四人份的自私,更应该看到世界的宽广。《风沙星辰》“爱并非存在而是两人的互相凝视,而是一起望向外在同一方向”所以人不要只守着彼此,守着周围的小小一隅,这样心灵和眼界也会变得狭隘,为了护卫自己的人会变得非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