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阿理|在巡天光谱的大海中搜索星辰珍宝
2001年开工,2008年建成,耗时7年、投资2.35亿元,4000根光纤,8000个小电机,16台光谱仪…
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简称“LAMOST”)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研制的我国自主创新的、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兼大口径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为了致敬我国元朝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2010年4月被冠名为“郭守敬望远镜”。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
陈颖为老师 摄影作品

LAMOST

Q:LAMOST数据成果新发现?
今年,依托LAMOST的海量光谱数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新发现了1417个致密星系。有趣的是,这些星系分别被命名为“绿豌豆”“紫葡萄”“蓝莓”,当神秘的星系成了我们自家的果蔬,似乎更加生动可爱了。
Q:新发现的致密星系为何如此命名呢?
对此,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本期超级云讲堂特邀讲师罗阿理老师解释道:
"在观测数据生成的图像上,这些星系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因此天文学家就根据它们的颜色和形态,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水果、蔬菜为它们取名。比如,绿豌豆星系在图像上呈现为绿色,形态极其致密,看起来圆圆的,像豆子。”
如果把宇宙比喻成浩瀚无际的海洋那一个个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的星辰就是散落其中的珍宝第48期超级云讲堂带你揭秘:LAMOST望远镜功能到底有多强大?各种天体如何分类?稀有天体又是怎么被发掘的?
特邀讲师

罗阿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数据处理部主任。主要从事海量天文数据的处理和数据挖掘工作。负责研制了LAMOST的海量光谱自动处理系统和分析系统,处理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巡天光谱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精确的大样本恒星物理参数库。利用海量天体光谱发现大批特殊和稀有天体,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30余篇。获得2019年度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20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预约
【宇宙时空之旅】系列科普直播课第三站

6月17日晚上20:00-21:00
罗阿理老师带我们
在巡天光谱的大海中搜索星辰珍宝
讲座导语
对天体进行普查后抽样进行光谱观测,也就是专业术语“光谱巡天”。本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世界上光谱获取量最大的光谱望远镜——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随后讲解在海量光谱宝藏中可能蕴含的稀有天体的光谱信息;接下来展示在LAMOST海量光谱中发现的稀有天体,及发现过程所采用的一些数据挖掘算法;最后展望未来更多的科学发现和大数据工具在天文中的应用。
讲座提纲:
天体普查与光谱巡天及功能强大的LAMOST望远镜
天体的分类和稀有天体及其光谱
稀有天体的发现及数据挖掘过程
展望多波段数据融合在天文发现中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