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爱的聪明女人,长了一身肌肉

2022-06-17 10:10 作者:新周刊Neweekly  | 我要投稿


我一向很难拒绝爱看书的女孩,无论她是在什么行业里。她们通过书籍挖下的深海,老叫人想要潜进去瞄多几眼,或轻快、或深沉,总归是流动、睿智的。


冬奥后,好久没追到带劲的比赛了。前几天看郑钦文和斯瓦泰克的法网对决,终于找回了火热的感觉。


中国小将郑钦文的打法,胆大且强有力,每击出一个球,臂上的一束束肌肉,都有着雕刻般的健硕美感。


她有好些球打得与对手不相上下,看那种互相抗衡的狠劲,直叫人大呼过瘾。


▲ 郑钦文,图cr.界外


虽说技术不够稳定,最终没能进入下一轮,可她用韧劲拿下的第一盘,击破了斯瓦泰克的20盘连胜神话,足够让人惊喜。


争锋之余,斯瓦泰克倒是攥住了我的注意力,没想到她把赛场下的时间,交给书籍。

有回赢球后,她速速远走公园,跑树底下,找块大石头坐好,掏出kindle阅读起来,有种要把白天用尽的架势。


▲ 读的是《东方快车谋杀案》


我一向很难拒绝爱看书的女孩,无论她是在什么行业里。她们通过书籍挖下的深海,老叫人想要潜进去瞄多几眼,或轻快、或深沉,总归是流动、睿智的。


不少人对体育界的女孩有个刻板印象:她们必然是很难爱上看书的,毕竟竞技场和训练,已经抽空了她们的气力。


她们的身体、心理素质再好,反应速度再快,也很难认同她们的灵魂生动。可赛场上的敏捷劲,和读书动脑的灵活劲,素来可以相互辉映。



前阵子我看了期《十三邀》,嘉宾是拿过不少金牌、当选过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杨扬。


她说,自己是幸运的,收到过足够多的喝彩声。但大家往往只看见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却没有习惯将掌声,也送给台下的其他运动员们。



“金牌崇拜”是挺好,能给予运动员和观众往外冲的拼劲。可如果只停留在金牌浅层的价值上,只求结果,不能享受过程的话,就全然失掉了体育精神的气度。


杨扬正是见过太多被金牌局限的运动员,她们没能参加奥运,也没能拿下过沉甸甸的金牌,从而退役后,不时被身边的人数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还干不好。

 


可体坛里的女孩,明明也有爱读书、不断进修自己的,有自己创品牌、当商人的,还有不当运动员,转行也做得不错的。


而且常年活动在竞技场,也让她们掌握了超乎常人的观察、应变和抗压能力。她们不只能应付体育内的事情。


▲ 2022年北京冬奥会,杨杨作为火炬手亮相


好比杨扬。当年打算短暂离开冰场,有个外国朋友对她说“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她是有过恍惚的,毕竟运动员需要做的,只是磨技术、赢比赛,可当个普通人,什么都要自己来。

于是,她给清华大学递交申请,希望从读书中,寻到现实生活的步子。


她等了5个月才收到录取通知,一度还以为自己失败了,原来学校在观察她当上奥运冠军后,有没有沉溺在明星镀金里头。

 

她成了一名没有金牌光环的普通学生。


刚进到学校,就发现自己专业分老拼不过其他同学,她想着,自己确实不是天赋选手,运动不是,学习也不是,可她能拿金牌,不就是靠肯拼肯挨的劲儿嘛。她开始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学习,啃了不少苦头,还好慢慢跟上同学的节奏了。


杨扬吃过语言的亏,在国际上要争得话语权,张口就得说流畅的英文。由此清华一年,她又远赴美国犹他大学攻读英语专业。每回接受采访,谈起成与就,杨扬都会回望自己的念书历程。
把竞技里头的冒险精神扯出来,置在学习上,好似样样事都变得没那么困难了,她懂得这个道理。


 ▲ 2015年,杨扬(右)以北京冬奥会申办形象大使身份在向国际奥委会作北京申办的陈述。


体育女孩要想手握竞技场的通关券,也是需要感受力和自制力的。如何预判对手的招式、如何在高压下还能平静应付等等,这些读书可以捎来。


放到娱乐圈里,好似也一样。这些年老有艺人因为演技、谈吐,被吐槽到热搜,或许就有不爱读书的关系。


好比演员,遇到的角色形形色色,如果没体验过他们的人生,太难演得鲜活了。好的办法就是看书,钻书里触碰别样的生活。


我想,斯瓦泰克也是的。拿下一块块金牌固然开心,而她在BBC体育专栏里边最灵动的分享,却是关于读书、交友的。


 ▲ 斯瓦泰克的看书日常


她说,在巡回赛里认识了位看同一本书的朋友——尤万,尤万是唯一与她有共鸣的书友,也是她最好的朋友,她们经常谈论书籍,同样觉着平日里静心阅读,能助自己在比赛期间,表现更稳定。


行间字里,好多个语气词,每个都漂浮着快乐的符号,仿佛在透露,书籍是很好的定心剂。在她这儿,读书和打球是互为一体的。


▲ 去年20岁生日,斯瓦泰克收到团队送的20本书。法网夺冠一周年,她出现在比利·简·金女士新书签售现场,to签是最好的礼物。


体坛里的聪明女人不少,可球场外,也能建造起庞大帝国的,我最先想到的还是莎拉波娃。
“天才美少女”、“球风凶猛”、“高卖座率”、“36个冠军”、“职业生涯总收入高达3.25亿美元(包括比赛奖金、广告代言、出场费)”……是她作为网球运动员领下的标识,全凭一头往下扎的勇猛劲换来的。




她早就可以享受舒适圈了,可她偏不。运动员能做好,其他身份也想试试。

莎拉波娃好像自小就这个性格。她6岁离开俄罗斯去到美国,除了网球训练、比赛,其余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她自学上高中,再前往哈佛商学院进修,完成CEO相关课程后,还摇身从学员变讲师,传授一些营销及赛事运营方面的课程。




她的行程,向来都排得满满当当的,可她还能给耐克设计衣服、成立糖果公司“Sugarpova”、开发符合养生原则的训练场馆。


前几年买了豪宅,里边一砖一瓦的设计,还是她全程监管的,外面的设计不够合心意,那就跟家具品牌Rove Concepts联名设计……


 ▲ 莎拉波娃豪宅公开(我愿称莎拉波娃为“时间管理大师”)


我发现大多媒体更喜欢聊她的帅气男友们,可明明她本身,已经够豪门、“爽文女主”了,莎拉波娃是不需要男人来衬托自己的。


即便退役了,放下了手里的球拍,她还有其他身份可往上攀登——CEO、讲师、设计师。体坛里的聪明女人,还有好多好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第15任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在读南京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乒乓球女皇邓亚萍,已经拿下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自由泳奥运冠军莱德基,在读斯坦福大学……

▲ 左:惠若琪 中:邓亚萍 右:莱德基


谁说运动员的脑容量,都被体育占满了,她们在其他领域,也使得灵活。


这些有劲的聪明女人,或许也茫然过,可一旦找到新的路子,她们就相当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该使劲,什么时候该蓄力。


总之,就是一身傲骨不认输的模样。或许,这也是我们热爱体育竞技的原因吧,看她们,从来都不失再出发的勇气。



作者:F小姐

新周刊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商务合作微信:xzkapp2022


我爱的聪明女人,长了一身肌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