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刀郎才尽?《罗刹海市》后曲调成硬伤,靠成名曲改编再演回忆杀?

2023-09-05 11:59 作者:火鱼观点  | 我要投稿

20年前,刀郎刚刚出道,大街小巷就传唱开了那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紧随其后的是《冲动的惩罚》、《披着羊皮的狼》《爱是你我》……

每一首都耳熟能详,甚至不去学都能随意来上两句。

他声音沙哑、高亢、明亮又飘逸,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当时,对于主流音乐来说,刀郎是低端不入流的。

所以他们一起开了一场批斗大会,打击刀郎一样的“乡村乐”。

对于刀郎的爆火,那年的汪峰说:“主要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精致的音乐,而刀郎另辟蹊径选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战略,所以快速形成了自己的粉丝圈。”

那年的杨坤也很纳闷:我们那么努力的做音乐,刀郎的唱片里,除了苍白无力什么都听不出来,他为什么能火?

那年作为主席的那英,言辞更为激烈,她认为刀郎的歌除了唱片销量高外,根本没资格参与评选。

为了表达自己的不屑,她甚至拒绝把刀郎作为导论对象。

尽管在内地音乐圈无法入流,但刀郎却得到了香港音乐圈诸多名流的青睐。

谭咏麟说刀郎内涵丰富,歌和人一样,所以,他帮助刀郎开了最后一场告别音乐会。

罗大佑说:刀郎天生就是唱歌的,能把歌唱到和讲话一样的人,只有刀郎。

李宗盛则亲自操刀为刀郎制作了一张专辑《喀什葛尔胡杨》。

在赞誉和质疑声中,刀郎隐退,刀郎成为华语乐坛的过去时,刀郎的音乐却一直不间断的在民间流传。

直到2023年,刀郎凭借一首《罗刹海市》再次回归,伴随着粉丝的沸腾一片和乐坛的海啸,大家才得以看到,原来刀郎一直没有走远,他始终在坚持做音乐。

原来刀郎并没有被刀迷忘记,他一直活在那代人的记忆里。

刀郎翻红,自然就有人变黑。凭借《罗刹海市》的赤裸又深沉的暗讽,那英、汪峰、杨坤等随之成为倒霉蛋。

叱咤半生、享誉无数的他们可能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被自己看不上眼的刀郎干倒了,还只用了一首歌的方式。

随着那英多次尝试复出遇阻,汪峰洗白无力,杨坤的破罐破摔,刀郎也再次高调入驻抖音,为自己开辟了一条专属的权威发言通道。

在短短几日暴涨了近2000万粉丝后,他也再次发了一条微博。

此时的刀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已经完完全全的站起来了。

有了人民群众做后盾,一言不发中的刀郎却处处透着威风凛凛。

关于这首歌的各种猜测,刀郎方只做了一条回应:就是对此不作回应。

同时,他也感谢刀迷对他新专辑《山歌寥哉》的支持,而这张专辑中,就包括《罗刹海市》。

目前看来,呼声最高,且人们主打支持的也只有这一首。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刀郎每日一曲,连续多日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专辑作品,曲曲爆火,网友在评论区欢呼庆幸:十年后的刀郎又缓过来了。

但此时的刀郎已经52岁,摘掉标志性鸭舌帽的他,乍一看与导演徐峥有几分相像。

就像他在歌曲中唱的,他也终于成为了“时间的信徒”。

磨平了倔强,已然发福的刀郎,语气温柔且低调,面对镜头时,甚至多少有点害羞的不自然。

甚至连追捧他的刀迷,都开始怀疑:这还是我心目中的刀郎吗?

为什么他近来分享的新歌,都一个曲调,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好听了呢?

就在网友诧异之际,刀郎又给网友来了一波“回忆杀”。

他改编了当年爆火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把国粹弦乐——二胡加入其中。

歌曲发布一小时后,点赞量超过百万。

盛赞过后,如今刀郎的评论区,渐渐出现质疑声。

有人说,十年不见,刀郎还是当年的刀郎,功力不减,同时也提出疑问:刀郎的歌明明那么好听,为什么会招人恨?

也有人认为:刀郎的《罗刹海市》并没有那么好听,这首歌提供的不过是毫不费脑的情绪价值,它的流行是文化贬值的象征,是炒作的结果。至于刀郎,也早已沦为资本的一颗棋子。

听着刀郎《罗刹海市》后的几曲新歌,甚至有人开始怀疑,刀郎是不是已经才尽?为什么他的歌不好听了呢?

抛开热度和流量不谈,你觉得刀郎的新歌好听吗?



刀郎才尽?《罗刹海市》后曲调成硬伤,靠成名曲改编再演回忆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