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格里芬的战舰指挥官]E3 雪原上的“旋风”

又是漫长极昼里的一天,和往常一样,厚重的云层依旧透不下一丝阳光,现在,在这个广袤的,灰暗的平原上能听见的,只有呼呼的风声。
突然,白雪覆盖的地面上掠过了一个浅浅的黑影,然后再是一阵迟到了的呼啸。
……
“呼叫飞控中心,这里是‘霜冻’,收到请回话,完毕。”
“飞控中心收到,汇报你的状况,完毕。”
“这里是‘霜冻’,新的动力系统可真带劲儿,完毕。”
“正经点,你正在进行测试任务呢,汇报你的状况,完毕。”
“收到,这里是‘霜冻’,之前在速度突破750时我能感到明显的震颤。除此之外,我申请加固座舱盖,它会嘎吱嘎吱地响,完毕。”
“收到,我们将会联系后勤和研发部人员。‘霜冻’,可以返航,完毕。”
“收到,‘霜冻’正在返航,完毕。”
……
十几分钟后,一架看上去相当古老的螺旋桨飞机降落在了一条边缘已经稍有残破,但起降设施尚可堪用的跑道上。它一降落,刚刚停稳,已经在跑道边等待的地勤人员就直接冲了过去开始了工作。从外表看,这架飞机与旧时代的那些螺旋桨飞机区别并不是特别大,唯一引人注目的,估计就是被漆成白色的机翼前缘和机头引擎罩了。除此之外,整架飞机都是与之格格不入的军绿色。当然,如果在场的人有在引擎彻底停转前仔细听的话,肯定有人会注意到它截然不同的引擎声,这种引擎声绝对不是那些传统的活塞发动机,听起来似乎更像涡轮引擎。在飞行员下机后,这架飞机被迅速拖入了一个在跑道边上的机库。那些地勤人员们迅速地打开了引擎罩,同时仔细地检查着机翼的状况。打开引擎罩后,一切问题都清楚了,在这架飞机的引擎罩下安装的已经不是原装的引擎了,而是十几年前才得到普及的新科技——能够安全储存氢燃料并运作的低成本氢燃料动力系统。虽然说是低成本,不过也只是相对于之前的那些原型机之类的可以称得上低而已。这架飞机的来历也不简单,但在这里却是极其平常的。众所周知,三战摧毁了世界上各国的大部分军事力量,铁血的叛变又使各国军事力量再次受到打击。然后剩下来的真正高科技的军械就没多少能用的了。可是仗还没打完,怎么办呢,当然是去博物馆里或者民间找答案了。因此,那些博物馆里的“幸运儿”们就被发掘出来,改装后继续为人们所用了。就像“特兰西瓦尼亚”号,或者说第二飞行训练学校,还有那些飞机中的一部分一样,这架飞机是从博物馆里拉出来的。它叫 “旋风”,是从芬兰空军博物馆里拉出来的。所有被“发掘”出来的飞机都会经过细致的修复和改装,然后再次进入服役。像这架飞机,它原装的DB-605引擎被直接换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全新的…好吧,也不算是全新的氢燃料航空引擎。这具引擎可以使它在5000米左右的高度轻松飞到每小时700公里的时速,再搭配上超增压系统,理论上来说表速要突破850也不是什么难事,至于能不能接近音速,只有飞行员才知道。不过在改装过程中原本的仪表盘倒是得到了保留,像导航仪什么的是安装在仪表盘旁的附加支架上的。当然,为了适应高速,对机体的加固必不可少,两翼前缘的白色部分就是最好的证明——那里刚刚更换并加固过翼梁;为了适应动力系统,螺旋桨也进行了修改。并且,他们还给这架飞机安装了一套助力操作系统。
……
终于,后勤人员在完成工作后相继离去了,现在,这个原本有些喧闹的机库终于重归平静,我们终于有机会仔细看看这架飞机了。这架飞机除了那些格格不入的白色,剩下的就是标准的军绿色了,上面芬兰空军的徽标还在,甚至那个PM-1的编号也还在,不过机尾上多了些东西——一个淡蓝色的雪花标记;还有机身左侧的几个不同的无人机击坠标志,都表明了这架飞机的飞行员拥有不错的飞行能力,不然他是绝对开不上它的。
此时,飞行员休息室中
“我说汉克,我们还要等多久才能有东西打?我已经不想再做无聊的测试飞行了。”
“好了,哈拉(Halla),这个问题你到底还要问几遍?你几个小时前才问过!”
……
“话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这里?”许久的沉默后,哈拉似乎终于又找到了一个新话题。
“你知道吗?就在这附近,还有一个旧时代留存下来的,尚能运作的制造中心,还记得你那飞机的新引擎吗?就是从那里来的。”
“那么……”
“没错,”汉克直接打断了哈拉的话,继续说道:“那里还剩下不少的零件,足够把这里几乎所有的飞机都改装一遍了。当那里的零件用光的时候,我们……”
“所有飞行员注意,立即前往简报室。重复,所有飞行员注意,立即前往简报室。”一阵突如其来的广播伴随着警报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好了,哈拉。”汉克一边说道,一边拿起放在桌上的头盔“走吧,我们有活干了。”

注:
Pyörremyrsky,芬兰语,直译为“旋风”。
Halla,芬兰语姓氏,意为 “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