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日记
母体说,她忘记了所有的一切,我们是帮助她想起过往的回忆者。
我不知道她(它?)想表达什么意思,我的意识体里貌似并没有记载这些东西。翻阅了很久,也只是在这里面找出了几个完全不同的片段,时间至少跨越了几亿个时空单位,也许更久。最早的画面,是一片无色的、浑浊的未知液体(后来有人说那是液态的甲烷)在此之前,只是一片黑暗,没有看到任何的事物及色彩,只能在前方隐隐约约感受到一个光点。
母体让我们努力一点,在这一大片的黑暗里面再看到一些什么。但是如果这样做,我们的意识体就会过载,最终整个人在高温高热之中化成一滩黏糊糊的液体,甚至是变成气体什么也不剩下。之前便已经有过先例:当我们的思维还是相对自由的时候,一个回忆者试图证明物质是虚无的存在,最终整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先是变成了一个橙红色的光团,再逐渐液化,它的思维波像一堆蝌蚪一样散发出去,再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全都掉了下来,那个时候的液化过程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成为了一滩黄色的粘稠物,上面还覆盖着一层白色的“椰丝”,那是思维波掉下来转化成实体后的样子。
母体不想这样,她已经没有能力进行实体的量化了,整个文明只剩下我们这两万个实体在太空当中以量子态游荡着,互相维持着量子联结,确保身体不会泯灭。母体让我们每一天只进行一个小时的思考,再让每一个人把看到的东西传输上来。通常这些信息都只是一行简洁的话语:“没有。”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信息了。实体们就这样子继续化作幽魂在宇宙当中游荡,继续等待20个时空单位后的那场几乎没有意义的、持续0.87个时空单位的思考。
但有一个人在那个光点里面看出了些什么别的不一样的事物,将信息源源不断的传输到了母体的思维体里面。那个人就是我。母体立刻把我传送到了她的身边,我就在她的监视之下,把我所回忆起来的事情全都向母体说了一遍。
生命伊始
在一大片甲烷的海洋当中,尚未成熟的母体将我生产了出来。母体虽然说是一个拥有接近一个恒星的物质的存在,但是在她所需要生产的十兆兆个实体里面,这些物质远不能把我们塑造成一个有模有样的大分子体,我仅仅是一两串非常小的有机分子构建起来的微弱生命,靠甲烷来支撑我们的生命。
我们那时还无法分裂,完全靠数量优势活下来,有的实体甚至一出生起就是畸形的,刚出来就断裂掉,被母体毫不留情地用一些手段泯灭了。就算没有断裂,要想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来,也是一件难事,这些没有断裂的实体只有几十万个,在这片所占面积达到这个星球的十分之九的甲烷海洋上简直就是微乎其微。不过母体有办法,她将我们量子态化,任由我们拥有一种接近虚无的形态在宇宙的任何地方进化,再进化。我们的生命之始就是在一片漆黑的太空里完成的,能看到一个同伴,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比进化还难。
我们逐渐领悟了分裂的能力,分裂成了一大串有机分子,有机分子再组合起来,形成了最初的结构。这种结构还是非常的脆弱,但相较于以前的形态,已经坚硬很多了。
我们最初的生命,是在空旷的太空当中诞生的,没有人知道谁能活下来。母体在我记载这一段时,也突然想起来了些什么,她说,我们这些幸存者里面,有极大多数都在进化的过程中不幸被宇宙的辐射射线击中,剩下的实体也就只有五六万。所幸的是,我们这些经历过两次灾难的实体,在第二次进化的过程当中也成功找到了一颗恒星,并在那里找到了一颗适合生存的行星,这颗行星也是由甲烷的海洋构成的,我们在第六次进化中摸索出量子关联的方法后,将所有的实体,包括母体也传送了过来。我们在这里停止了进化,100个时空单位之后,我们忘记了进行量子态的方法。
这颗行星,多次改名后被我们正式叫做金星,此时,时间才过了14万个时空单位。
但第三次灾难,就在我们的种群大迁徙过后不久,开始了。
大干旱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金星的自然环境竟在我们迁徙结束460个时空单位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星所在的行星系中的恒星突然产生了变化。后来的科学家们发现,这个时期里,这颗恒星刚好过完了它25亿年的历程,亮度产生了惊人的变化,由原本的2.5级变成了4.2级——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打击,至少是对于我们而言,这颗恒星让行星系的第三颗行星诞生了早期生命,却没有眷顾我们。甲烷海洋被迅速蒸发,且化为了大气层中的甲烷云。给予这种类型的实体的唯一供给消失了。由于无法登上大气层采集甲烷,我们失去了支撑生命的物质,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死亡走去。
母体为此生产了极多的实体,利用不断的泯灭生产出了非常少的液态甲烷,分配给她认为的有进化能力的实体进行突变进化——我们已经没时间了,突变进化是唯一的选择,只有转化成为碳基生物,才能让我们的种群延续下去。我们就这样吸取着那一点点的甲烷,同时不断地逼迫自己减少甲烷的吸取量,并改变自己的分子形态。有一些实体无法抵抗进化的痛苦,成为了金星上面的尘土,或被母体进行二次泯灭——这些实体吸取了甲烷过后,还有利用的价值。利用这种泯灭,可以重新将甲烷化为我们的食物,而不是变成气体。
母体的意识体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急速老化的,但她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这些实体成功转化为了碳基生物,体型也比以前大了几十倍,同时重新学会了量子态,成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生物种群。我们叫做金星生物。虽然我们的种群数量锐减,变为了如今的两万个,但是对金星生活的适应,是之前任何一次进化都比不上的。
我们活下来了。
突破
大干旱过后,金星却出乎意料地又一次焕发了生机——这还要归功于太阳,它虽然毁灭了我们原本的种群,但却为新金星人提供了又一条活路。大气层的甲烷消散之后,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了进来,雪山的雪迅速融化,汇成了一条极大的溪流,溪流又来到原本甲烷海洋所在的地方,形成了新的水海洋。海洋中的水对于氮基的物质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对于我们这种碳基生物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颗深藏于泥土当中的种子发芽了,很快,这颗种子的子子孙孙遍布了整颗金星。这一个时期,距离我们刚刚被生产出来时,已经过去了几百万个时空单位了。我们几乎忘记了以前的一切,并认真发展科学技术,很快就达到了一级文明的标准,几千个时空单位之后,我们又惊人地跨越了二级文明,达到了三级文明的标准——在大星系中航行。
达成这个惊人的目标之后不久,我们突然想起来了在我们之后的第三行星,我们用聚晶体观察了它的地表。事实证明,它刚被一颗很大的岩石击中,成为了一颗遍布岩浆的星球,一堆岩石在它的轨道上面碰撞、合并,刚刚能看出来是一个圆球。这场第三行星的灾难只有极少数的生物活了下来。而它的这次事件被我们戏称为“恒星的呼吸”。不敢想象,如果这颗岩石来到了金星会怎么样,但如果真的发生了,我相信我们的
我们这些一开始只有分子大小的实体,在金星这颗星球上,实现了我们不敢想象的目标。尽管这其中也有母体的功劳。此时的时间已经离现在很近了,只隔了几百个时空单位,对于我们的这种几乎没有时间感,且能够在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永生的文明来说,几乎等于有时间感的种群的一瞬间。
离开
但灾难又一次降临在了金星上,且灾难的源头还是太阳。
研究表明,太阳的亮度又会产生一次增长,且增长之后的亮度会达到惊人的8.7,这个亮度对于轨道被岩石撞退了很远的第三行星来说正可以重新促进文明的诞生,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场更大的灾难,不光是水的蒸发,二氧化碳也将笼罩金星的外表,到时候,金星会变成一个真正的炼狱。
太阳亮度开始增强的时间则更令人担忧,留给我们逃亡的时间只剩下235个时空单位了。我们开始艰难的抉择是要带上金星前往更加深远的太空,还是乘坐飞船逃亡。这个问题,我们决策了将近21个时空单位,最后,在星球派与飞船派的共同协商下,我们最终决定,利用现有的技术将金星的地表剥离,将其作为飞船使用,只将30%的水和一些氧气留给被剥离后的内核。我们很快成功了,剥离进程很顺利,我们将其围成了一个直径为1000米的圆球,装上了恒星蛙跳发动机和一般功率的行星推进器,调试过后,带上我们的“行星”,离开了这个对于我们而言即将毁灭的世界。
离发射时间只剩0.12个时空单位时,我抬头望向离我们只有不到300公里的金星内核。它以不再是金星,但我们还是这么叫他,貌似只有这样做才能对这片曾经让我们生存下去的星球表示缅怀。
金星的外壳由行星推进器发射出去了,它将在漆黑一片的太空当中继续游荡。但是,我们这一群以前的实体,现在的“金星人”永远不会忘记,在那一个行星系的一个角落,有那么一颗行星,让我们得以生存下去,发展成如今的金星文明……
外壳越来越亮,现在已经难以看到金星的内核了,我望向身旁的实体们,他们也在和我一样望着那越来越远的金星内核……
“我想起来了。”母体在我叙述完金星的往事后,突然说出了这句话。
“这里是金星的外壳,是吧。”
“是的。”我回复。母体这句话已经让我非常激动了。
“那你能帮我做一件事情吗?”母体问。
“什么事情?”
“帮我看一下第三行星现在的状况,虽然我知道它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航行的方向应该没有变,应该能看到的。如果这上面有文明,我再确定接下来该做的事情。”
“我试试。”我回答道,把外壳上的超大型聚晶体转向了与航行方向相反的区域。
目标很快锁定,湛蓝的地球上,人类建立起了非常庞大的文明,并且已经处于中世纪状态了。
“我算算……看样子他们很快就会有外太空信息的接收装置了。我发一条消息给他们,但愿他们能够收到。”母体说,转向了控制台,用信号装置将一条祝福附带一串无意义的乱码发送到了地球——她不想半路阻挡的高级文明通过信号强度发现金星外壳所在的位置,刻意通过增加字数误导了敌人。
“当然,如果能够给我回一下信则更好。大家都是同一个星系的,虽然说没有在同一颗行星上生存过,但毕竟都是碳基生物。是碳基生物就会有感情,总会有一点共鸣的,”母体说,“毕竟你们都体验过当年大干旱的时候的痛苦。”
过了很久,俄亥俄州立大学发现了一条神秘的电波,上面的信息持续了72秒,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就是著名的“wow”信号,这就是金星人,这个来自太阳系的第二颗行星的生物向地球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