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36人物志·二
我们一起在火车上喝酒唠嗑的有六七个人,除了那乐观外向的一家三口,还有两个女士跟我们一起聊了半宿,一个是东北人,另一个不知道老家是哪里。两个人年纪相仿,而且之前都闹过离婚,只不过一个离了,一个暂时还没有。
东北这个女士,除了口音和一点性格的强势,和我认识的东北人有很大的出入。她老家是长春的,之前在上海工作,然后这次要去潍坊青州工作。她跟我一块在上海上车,只不过我有座位,她花了三十块买了个马扎,坐在我们车厢连接的地方,背后就是垃圾桶。
那一家三口跟这个东北女士最先开始聊起来的,然后不知道聊到什么兴起,那家人开始在背包里往外拿酒。
这个东北女士不太能喝酒,当我在第二轮加入这个酒局的时候,她已经是有些上脸,说话也开始大大咧咧,以至于那家人又给她整了瓶可乐缓一缓。第一轮他们喝的是梅见和江小白,我对梅见有所耳闻,但没有喝过,江小白是不太喜欢的。我跟着这群人喝完两瓶啤酒之后她那瓶梅见还没喝完,所以大家都说她给东北丢人了。
喝多了人就容易絮叨,所以我在一旁听到不少故事,听着不知道是好笑还是觉得可悲。
这个东北女士姓李,喝酒的时候就说自己能喝酒,但是最多只能喝三瓶,所以江湖人称难三瓶,这个段子是她自己说的,而且她确实一晚上也没喝到这个量。她算是我们这个车厢比较精致的一个人,穿着打扮更像是一个应该赶飞机高铁的都市白领,拎着一个我没看清牌子的手提包,坐着小马扎,显得有点滑稽。
李女士没喝多少便开始讲她自己的事,她说她之所以到上海是因为当时有朋友让她来做公司法人,而且这个公司好像涉及的是网络DB的业务。据说有人在这里输了几十万,然后公司其他人卷钱跑路,剩下她一个人被人找上门要钱,说不给钱就要起诉。几十万她是拿不出来的,而且她觉得这件事和她也没什么关系。
我不需要去质疑别人描述的是真是假,只是完整的描述下来,但是还是觉得从最开始她就有些不太理智。看了很多段子,也知道法人这个角色其实就是容易背锅的,何况他们这还算是一个违法的行业,但是她不这么觉得。她认为输赢都是买定离手的,为什么赢钱的时候不来找,输钱了就要举报要钱,这很不合理。我不好说这是法律意识淡薄还是她太过于乐观,但是她描述的这些事情让我觉的她有点太过于天真烂漫。
她说几十万她拿不出来,她也找不到那些卷款跑路的人,如果被举报了可能就要进去,她只能认了,然后去青州工作慢慢还。期间她还找了一些律师咨询,如果后续被起诉会是什么样子,好像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她甚至还打听了当地派出所关于这件事的看法,甚至买了条中华准备去走动走动关系,不过中华没送出去,被她带着踏上了火车。
李女士有提到她的婚姻,她说她有个女儿上小学了,现在在老家跟着婆婆。她说结婚之后她老公就一直不出去工作,每天在家里游手好闲,平日的开销都是她工作赚的钱。有了孩子之后甚至也不带孩子,就整天无所事事这么多年。她说她在闹离婚,但是民政局一直不同意,也因为舍不得孩子所以就暂时搁置,吵吵闹闹了两年多。那个安徽大姐建议她起诉离婚,说这么拖着也不是什么办法。不过这个话题没有什么后续,熬夜太久她们两个挤在一起慢慢睡去。
谈到婚姻的时候旁边另一个女士也参与了讨论。另一位女士和李女士年纪相仿,同样也是闹离婚,不过另一位女士离婚了,孩子归了男方。
这位女士长相不太出众,左眼稍微带一些问题,但是性格挺开朗,两个女士凑一起对比起来,虽然年纪差不多,婚姻经历也差不多,但总觉得李女士更显得疲惫一些。
李女士在讲述她的故事的时候,虽然听起来很惊心动魄,但眉宇间总是积攒着一股疲惫的气息,甚至看起来更显老一些。另一位女士的经历虽然也不太乐观,但是如今聊天的时候总是带着笑容。不只是我这么认为,周围看热闹的一家人也觉得如此,可能和他们存在一定的代沟,或者我所经历的没有她们那么残酷,她们所讲述的一些内容我实在不太能接受。但是生活大概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准则,并在这指引下倔强前进着。
那位不太出众的女士不知道何时下了车,我醒来的时候,昨晚一起喝酒的只剩下我跟李女士两个人,我们都到济南站下车。我在这一路上其实感受到很多的善意,也感受到他们那些人所认为这个世界的善良,所以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提防,哪怕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都可以一起大醉一场。
我跟李女士在济南作别,我帮她找到了换乘的地方,只是一晚上的同行,往后大概不会在相遇,在此做个纪念。
以上,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