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让生活充满诗意——泥步诗途

2021-11-16 16:53 作者:树上微  | 我要投稿

让生活充满诗意——泥步诗途

树上微出版

现实逃无可逃,

没有外界,还有自己的内心。


SHUSHANGWEI


他的诗词作品可比流溪河畔的梅花,洁如雪,白如玉。在群芳中独标一枝,予人以淡雅隽逸的审美情愫。


——戴胜德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协一级作家

广东省文史馆馆员


《泥步诗途》之作,多是有感而发,性情率真;主题积极,格调髙新;格律严谨,对仗工稳;章法自然,起承转合,得心应手;艺术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陆桂昌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从化楹联学会原会长


《泥步诗途》通篇匠心独运,既有诗词格律理论的精辟阐述,又有作者创作实践的真情流露,可谓独树一帜。


——刘小明 

诗人、联友



今天树上微给大家推荐的好书——《泥步诗途》,本书已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树上微出版精心制作而成!



作者简介

谢连波,籍贯广州市花都区。


1968年到从化区工作,有从政、从文、从商经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原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淸水塘浊水塘》《谁有资格嘲讽笼外鸟》《静静的荔枝林》等散文,结集出版《別味人生》《梦·梦想·理想》等散文集;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蟋蟀志异》《绝岛》,长篇小说《红色痉挛》《深谋》《非凡世界》《白云苍狗》等。


散文、小说创作之余,兼写诗词楹联,时有作品发表于《中国楹联报》《诗词》等报刊。


序一

香雪有期诗韵无边

——戴胜德


与连波兄相交遐久,年轻时常有来往。老退赋闲,反而罕有互访。倒是资讯发达了,先是电脑,现在是手机微信,却联系得更密切了。谢兄经常予我以惊奇的讯息,他的创作极盛,常有长篇巨著横空出世。如同发射卫星一般,不是“嫦娥”,就是“神舟”,现在又有“天问”北斗了!令人目不暇接。使我这个体制内的专业作家刮目相看。


他老兄未退休时工作繁忙,下班了才由其夫人红袖添香,为他掌灯写作,这已经让他著作丰盈了。使我惊叹不已的是他还涉足于久不被提倡的旧体诗词领域,最令人惊叹的是还佳作迭出,与此同时其诗词衍生作品书画也突飞猛进。可以说他老兄已称得上文坛的全才作家了。


旧体诗词为大多数作家所不屑,认为是陈芝麻烂谷子,拾古人的牙慧罢了。他们要抒情,顾不了“平平仄仄”,有碍于才情发挥。也有云是戴着镣铐跳舞,殊不知“戴镣长街行”也有演员舞得好,观众为之鼓掌欢呼。当然,在古时文人以四书五经为正学。除了唐代也曾以律诗科试取士,不过还是以经策为主。老实说在官方的作家协会袞袞诸公中罕有尽该者。毕竟诗词格律是相当严格,令人望而生畏。除了平仄,声韵方面还有“双声叠韵”,各式的“拗救”,什么入派三声……对仗方面又有各式对法,什么自对相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不少作家自然不屑这雕虫小技了。后生一辈唯孔捷生写得一手好七律,倒是不曾读过他的词。谢连波兄随后即引吭一唱,在当今文坛先声夺人。他的诗词作品可比是流溪河畔的梅花,洁如雪,白如玉。在群芳中独标一枝,予人以淡雅俊逸的审美情愫。不经年间荟萃十数万字的诗词作品结集付梓。我为谢兄创作之丰感到高兴,并祝贺他的成就!



序二


读《泥步诗途》有悟

——陆桂昌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不甘心只做个诗人,而要抗金报国,但壮志未酬。有幸抢先在电脑拜读谢连波先生新作《泥步诗途》书稿。作者在前言中,自云“算不上诗人,只是个诗词爱好者,是诗词队伍的初哥”。


连波先生,退休前,从政、从企兼从文,皆有良好建树。退休后,亦文亦画亦书法,多才多艺,蜚声文坛。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州作协原副主席。“旧帽遮颜过闹市”,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人称波叔。出版长篇小说《红色痉挛》《白云苍狗》,散文集《别味人生》等多部文学作品;有《谁有资格嘲讽笼外鸟》等若干单篇散文入选全国性选集,个别篇章入选英译选本,足见质量之高。其诗词面世不多,“于无声处听惊雷”,忽然出版专集,计有诗词190余首,对联70余副,取名《泥步诗途》,足见怀抱之谦。


本文借用陆游诗句,只在评价连波先生“此身合是诗人未?”


捧读书稿,可圈可点之处甚多。《泥步诗途》之作,多是有感而发,性情率真;主题积极,格调高新;格律严谨,对仗工稳;章法自然,起承转合,得心应手;艺术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有别于“老干体”,读罢书稿,愚击节而赞:非但好诗人,亦诗话家也!


连波先生早已健步诗途,百花绽放,可期日后异彩纷呈。


序三

匠心独运品味殊新 

——刘小明


我与谢连波兄可谓忘年之交,因同好书画,以艺结缘,相识甚久。我敬重他的为人,他与人友善,识者称之为“波叔”;我欣赏他的作品,喜欢他的文采,更同道乐醉于他的情怀。本人近已退休有闲,欲涉学诗词。波叔得知鼓励有嘉,教诲不倦。并破例送上《泥步诗途》(以下简称《泥》)书稿电脑清样让我先睹为快,令我受宠若惊,如获至宝。颇有“久旱逢甘露”之喜,“雪中得送炭”之幸。


《泥》尚处书稿状态,在业界早已热捧者甚众,好评如潮。我捧之细读,感慨尤多,似有满腔话语,憋不住要谈些读后感。《泥》全书按单元划分为九辑,共计收录有诗词190余篇,对联70余副。通篇布局匠心独运,既有诗词格律理论的精辟阐述,又有作者创作实践感悟的真情流露,可谓独树一帜,是诗联界不可多得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得益彰的典范。波叔的新作体现着他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篇章字里行间有韵味、有风骨、有情怀,品味殊新。恕我孤陋寡闻,我可以肯定地说,《泥》乃是我迄今所见难得的一部出精、出新、出彩的好书。一曰其内容之美。全书凸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的柔美结合。无论是主体部分的诗词创作,意境深远,格律严谨,章法自然;还是诗词脚注评析的撰写,尽显作者散文之长,随笔之秀。精品意味颇浓,可见一斑。《泥》内容之美,首先是立意精究。创作站位高,紧扣弘扬国粹,


传承经典,讴歌时代,演绎美好,诠释生活的多角度选材立意,升华主题;其次是题材广泛。涉有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或理论阐释,或实践感悟,或写景状物,或抒情咏志);再次是格调高新。寓弘扬真善美于雅俗共赏的诗词美文之中,给人们以艺术熏陶与精神享受的快乐。


文艺发展向善向上的本性,要醉心于不懈实践,经得起挫折的煎熬。


笔言至此,我仿佛被《泥》带领着走近波叔,走进他的心灵。我终于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明白波叔新作为何名曰《泥步诗途》了。




内容节选


第三辑 时节天然涵诗韵

 〖七律〗

春节


竟日长街喜气盈,楼前阁面挂灯明。

商摊尽摆团年货,远客忙奔乡梓程。

乐遇从心相祝福,欢融守岁共亲屏。

忽听寅夜鸣鞭炮,颂曲惊传杂乱声。


注析:春节,指农历十二月最末一天至翌年正月初的几天(一般至正月初七),是华夏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俗称过新年。这节日源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祀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元辰、元正、元朔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将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此诗以赋陈手法,抓住了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几项典型活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过新年”的风俗画。首句“竟日长街喜气盈”统领全诗,以下的“挂灯明”“团年货”“乡梓程”“乐遇祝福”“守岁亲屏”“鸣鞭炮”等,都是节日必具的喜庆活动,运用颇具诗味的语言串将起来,春节的画图便显得“生香活色”了。


结句的“忽听寅夜鸣鞭炮,颂曲惊传杂乱声”,诗意有些波澜骤起的感觉,这也是写实。团年夜,家家守岁,有不少通宵不眠者,往往凌晨三、四时燃放鞭炮,惊吓了一些眠浅的娃儿,突发号哭,杂乱之声倏起。同时,亦寄寓些隐喻,一片祥和声中,总有一些杂音,这是客观存在,不应大惊小怪。


〖七绝〗

 花市


年年岁晚逢花市,万紫千红斗艳辉。

十里长街年气旺,人人带笑抱春归。


注析:《花市》一诗,字数不多,却显而易见有两对重字,三个“年”,两个“人”,这是当下学写诗词的人均觉大忌,被视为欠锤炼不精练。其实古人写诗写词,名诗名句中多有重字,试看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宋代诗人戴复古①诗《夜宿田家》: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叩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此诗颈联有两个“身”字,结联有两个“天”字,如按时下一些死守所谓精练成规者的做法,结句不用“地北天南”才怪。但戴复古据诗的内容和意义就是坚持用两个“身”两个“天”,因为是身在蛙声睡,身在梦中归;而雁是在天上飞的,“天南天北”才是雁飞之路。因此,作诗绝不应所谓重字,硬是将该重的字换成别字而有损诗意。


回到《花市》一诗来说,这专题花市特为过年而设,为百姓营造过年喜气,描写的是过年的特殊气氛,也即是“年气”,故而用三个年字是有加强的作用,较为恰当。


绝句起承转合中,合句的归结极为重要,《花市》一诗前三句平平,好在结句的“抱春归”三字使诗意猛然提升,其中是一个“抱”字起了关键作用。诗的语言讲究精到,这精到就是影响全诗意境的字眼,古人称这样的字为“诗眼”。故此唐代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感慨。更有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经反复敲定才用。据说,初时用了“到”字,但又觉得缺乏诗意,就把“到”字划掉,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也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遍,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出船舱观赏风景,看见江岸春风吹拂,青草摇舞,春草碧绿,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全表达出来了,于是就把“春风又到江南岸”这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好一首诗,一定要花工夫练句锤字,选用最适当的字为要。


〖七律〗

 红灯笼


已历千秋世俗中,每逢佳节助馨隆。

家家应节添灯彩,户户趋时宠艳红。

小子相携随巷乐,老翁举挂贺宗隆。

只怜吉庆时非后,尤似皇妃坠冷宫。


注析:红灯笼,是中国传统代表文化之一。灯笼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便携照明工具,而红灯笼在新中国成立后更加兴盛,经数十年发展,形成了今天节日喜庆用灯。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红灯笼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人眼中,它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人皆喜欢。每逢重大节日,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挂上圆圆的大红灯笼。


《红灯笼》一诗,首联开句,颔联、颈联以铺陈手法写实,直指红灯笼在俗世节日助喜兴已历千年之久,抓住了表现红灯笼的功用、特点:家家节日添灯笼之彩,户户喜贴艳丽的“中国红”;小孩子携着小红灯笼沿街玩乐,老翁举挂红灯笼庆贺添丁旺族。红灯笼在华夏传统习俗中的美好形象被完美地表述出来了。结句“只怜吉庆时非后,尤似皇妃坠冷宫”,由景转情,从实入虚,犹如江河拐折,瀑流急下,诗情陡然从热转冷,直白地把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昭示出来,揭示了一种人生哲理,令诗的境界别开生面,得到升华。


资深编辑



如果您有出书的梦想,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出书,如果您感觉孤军奋战,需要专业的团队支持,那么您并不孤单。



让生活充满诗意——泥步诗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