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查令十字街84号》:结缘二十载,莫逆万里情

2020-04-13 12:27 作者:Tinkie_Yang  | 我要投稿

作者:曾铃

一口气将《查令十字街84号》读完,文中的男女主人公终生没有见面,但是却通过书信传达的方式积蓄了深厚的感情。

男女主人公因为共同爱书而结缘:一个卖书,一个买书,围绕着书这个他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精神伙伴,也结识并且成为了精神上的伴侣。

男女主人公之间有着一种微妙的情愫。男主弗兰克的行为表明了他潜在里对女主是有爱情期待的,因为他的妻子并不能作为他的精神伴侣,所以他内心还是有一点孤独之感。他就像一直生活在令人压抑的城堡里,因而想走出城堡,偶遇契合灵魂的伴侣,获得自由的呼吸,通过书信传达的方式来安抚自己。

看至最后两封信时,毫无征兆地竟然就结束了。有个词叫“戛然而止”,很能形容那一刻的阅读感觉,同时眼里慢慢涌上潮水。这有点像读《双城记》结尾时的感觉——“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我做的这件事比我以前做过的任何事情都要美好;这将是我一生最安详的休憩。)止于安详,其余任由读者去主观填充,融入其中。

“二十年间缘悭一面,相隔万里莫逆于心。”

难以置信,一个普通美国女作家同一家伦敦旧书店之间,竟能保持通信20年,而内容却无非是索书、道谢、问候以及对见面的设想和期待:

“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恋。”

两个人的微妙爱情或许会在转跳过十字街,擦肩而过进入到自己生活预设好的房间里,但彼此通过窗户的圣光会感知到心跳悸动。

这部小说的文字展现出一种老派又很平和的笔调,铺展出的书店成了人心目中的一处圣地,离开了读书,思考也是会让人有些怅然若失的。房间都是堆砌起来的,而十字街的房间围堵着你, 拆了围墙,整个世界都会是你的院子。

人是个复合体,复合的手段既表现出对生活的麻木,又表现出对理想化人生的追求。其实世间情感融入到文字里,用书写形式和阅读形式来表达感情,让有趣的灵魂找到通往天堂的路。

在文本之外的世界,会有更多非作者的理想读者的灵魂在碰撞、激荡。然而,世事却恍惚得像突然飞过的麻雀儿一般稍纵即逝,这只有一种精神上的伴侣才是能够感悟。

人的现实行为与理想行为中间,存在着一个秘密。在外在世界的规范认知里,自己理想化意识在缩小,甚至内心秘密会殆尽。反之,若秘密的种子汲取足够营养,则能冒出寻找适合的情感温泉。

余秀华的《我爱你》一文,探索了无限美好事物的扩张力量,稗子痛苦的秘密,就是内心隐藏着的一种对神圣爱情的渴望。引导着读者从感官到头脑幻想,最终达到通感的扩张之境。这与《查令十字街84号》的缄默的共情,有异曲同工之处。男女主人公通过书信来传达内心所想,于留白含蓄处,把掷地有声的情感、精神遥契向彼此缓缓送出,这种情感如此干净、如此圣洁、如此含蓄、如此热忱、如此浪漫。

若在一个十平米的房子里浪漫,则会出现如《宋词蒋勋说》中说的饱满和孤独相交织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饱满,也是一种孤独,大概在你的生命拥有最大喜悦的同时,一定也有着最大的感伤。在十字街的繁华与喧闹中,当你饱满之后会迫切逃离路口,进入到自己的房间里享受静谧,独处之中抱希望于想象过度里的精神伴侣,欣悦的邂逅并愉快的交谈。


《查令十字街84号》:结缘二十载,莫逆万里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