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流量突破300亿次,贵州“村超”爆火是偶“燃”还是必“燃”?

一场比赛
现场观众最多达到5万人平均每场比赛超5000万人次在线围观全网流量突破300亿次……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隔空点赞
30万人口的小城却吸引上百万人奔赴

贵州“村超”,真的火了!

7月29日
贵州“村超”决赛精彩上演全国各地数万名游客、球迷来到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
下午6点的比赛
早上9点入口就挤满观众天南海北,慕名而来
跳多耶、舞草龙、吹芦笙、唱侗歌绿茵场秒变“民族大舞台”
呀啰耶、呀啰耶……
伴随着婉转悠扬动人心扉的侗族大歌与千人齐跳的多耶舞一场“村味”十足的球赛硬是搞出了过年的气氛
经过激烈角逐
车江一村与忠诚村在常规比赛中打成了2:2最终通过点球大战车江一村以4:3击败了对手获得冠军
车江一村赢得贵州村超冠军街坊邻居放鞭炮、敲锣鼓欢迎球员凯旋!
“村超”全名叫榕江县(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由20支村级业余球队组成

从赛事发起、赛程安排
晋级规则到节目表演均是大伙儿自发组织、决定、实施的比赛集中在周末举行从下午一直持续到午夜主打就是纯粹的足球快乐
“村超”的魅力无处不在
这里没有看客,人人都是主角
农民、工人、教师、厨师……从田间地头、工地、学校、摊位匆匆赶来怀着对足球的热爱与梦想披挂上阵为各自村寨的荣誉而战
“草根”球员轻松踢出
“世界波”“倒挂金钩”“贴地斩”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站在赛场上,就能光芒四射
开场前、中场休息或比赛结束自发组织的各种民族歌舞秀、盛装秀和暖场活动轮番登场,比拼气势
场内是精彩的球赛
田径跑道上是丰富的民俗展演外围充满当地特色美食榕江西瓜、榕江卷粉、榕江烧烤……各种特色美食布满县城各类少数民族盛装随处可见充满“人间烟火气”
除了赛事本身
赛场上的板凳、赛场上的人字梯赛场上的牙爷爷、赛场上的解说……爆红圈粉的还有那冠军的小黄牛、亚军的黑毛猪第三第四名的羊和鹅还有小香鸡
冠军:1头小黄牛
亚军:3只黑毛猪季军:3只黑山羊第四名:12只鹅
最佳射手奖:6只小香鸡最佳门将奖:6只小香鸡优秀裁判员:6只小香鸡道德风尚奖:10只小香鸡……
这些农家山货成了获胜球队的“奖杯”
“村超”其与生俱来的“乡土味”“趣味性”“纯粹性”恰恰是独特魅力所在
“开车十几个小时过来”“现场气氛特别好”……来自上海、广东、江西等全国各地的球迷纷纷赶来观赛
这个不到40万人口的山区小县有5万人会踢足球全县标准足球场就有14个并且全部免费开放
每到比赛间隙,球员下场休息当地的孩子们会冲上球场一起玩着传球、盘带和射门近年来,榕江县多次承办校园足球比赛当地校园足球队也在省、州赛事屡获优秀名次
如今,足球在这个黔东南大山深处已经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群众性业余足球队伍达到40余支
这个夏天
“村超”用纯粹的运动与火热的爱点燃了国人对足球的热血和激情
同时也以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为更多农村青少年接触足球、认识足球、爱上足球提供了契机
去年夏天,相隔不远的台江县台盘村,由当地苗族“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发展而来的乡村篮球联赛先行火遍全网。今年6月20日,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正式启动,意味着乡村篮球联赛有了“全国版”。
贵州“两江村赛”相继火爆出圈,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串问号。
是偶“燃”还是必“燃”?
在“村超”球场,运动员、裁判员、解说员都是“兼职”,来自各行各业;观众多是邻居亲戚,从家里拿着锅碗瓢盆到现场助威呐喊;奖品都是本地香猪、香羊、小香鸡等特色农产品;拉拉队全是村民,身着民族服饰加班加点排练,以在“村超”表演为荣。
“难得的机会,全村人都来了。”94岁的侗族老人杨留香捐出50元给本村球队买水喝,86岁的苗族老人杨老巷与村民专程到场为比赛表演“萨玛节”民间祭萨活动。
7月15日,人们在观看贵州“村超”足球赛。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溢出屏幕的农趣农味、群众发自内心的热爱,让“村超”这项村级赛事,打动了全国网友的心。
凭借80多年的足球历史沉淀,全县38.5万人的榕江县在2021年入选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杨琼介绍,当地村民素有“会说话就唱歌,会走路就踢球”之说。
而台江的乡村篮球赛源于苗岭山乡,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和悠久的篮球传统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台江县县长杨德昭介绍,台江县民族节庆多,“逢节必比赛、比赛先篮球”,每逢篮球比赛开打,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蜂拥而来。为了参加和观看篮球比赛,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都会不远千里地赶回家乡。
台盘村有270多户1100多人,约三分之二村民都打篮球。台盘村村支书张寿双说:“自1936年起,台盘村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篮球赛,至今从未间断。家乡的球赛是一种难舍的乡愁。”
6月20日,演员在台江乡村篮球赛赛场旁观看比赛。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除了纯粹热烈的篮球足球氛围,还有魅力十足的民族歌舞、味道独特的当地美食,才让一登场的榕江“村超”、台江乡村篮球赛立即欢乐了球场内外、线上线下。
6月9日,一名小朋友在贵州“村超”足球比赛现场击鼓助威。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这一天,榕江等了很久。”榕江县县长徐勃说,“村超”出圈并非一时运气,而是得益于当地悠久的足球传统、全县20多个民族衍生出的多彩文化,也得益于各方面长期的积累,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是当地不断汲取经验教训,不懈探索的结果。
背后是否有高人指点?
近年来,塑造城市IP成为各地发展文旅产业探索的重点。随着台江乡村篮球、山东淄博烧烤出圈,各地都想尝尝走红的甜头。但在探索中,榕江县走了不少弯路。
自2021年以来,榕江县相关民间协会先后举办了斗牛、“大山里的CBA——首届侗年节篮球邀请赛”、苗族鼓藏节、侗年节、马拉松等大型活动进行城市IP塑造,但分别由于安全风险、缺少特色、受众小、时间短等原因,最终都昙花一现,收效平平。
在多次的尝试中,当地不断总结自身得失,借鉴吸收淄博、台江经验。2023年1月24日,大年初三,榕江县三宝侗寨侗族同胞为庆祝新春佳节,举办了榕江车江三宝侗寨2023年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比赛现场激情四射,场外观众热情高涨。
“这一次尝试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村超”策划者之一、榕江县足协副主席杨亚江说。
杨亚江说,“村超”就是要走“群众路线”,主办单位是榕江县足球协会,承办单位是榕江县三宝侗学会,赛事的队伍组织、赛程安排、晋级规则、节目表演、奖励奖品是当地的村民自行决定、自行实施。
“两个多月以来,群众参与的激情不减,全国几百支球队报名参赛,本县以及周边县很多村民打电话来要求在村超现场上节目。”杨亚江说, “如果说背后有高人指点,那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百姓在台前,政府则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更多的是做好幕后。徐勃说,政府的工作重点是抓好足球联赛的报备审批、服务保障、环境提升等工作。
7月15日,丰乐村一队球员朱永辉在“村超”赛场上观察。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村超”走红之后,一些感人的小故事持续刷屏:来自成都的球迷连续开车8小时后,榕江交警接过方向盘;榕江酒店爆满,当地撑起一批帐篷供游客免费使用,学校秒变露营基地;外省车辆进入榕江,收费站备用车道变“绿色通道”。
有无幕后“推手”?
台江乡村篮球和榕江“村超”持续走红,与当下群众巧妙运用新媒体传播分不开。随着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展普及,新媒体产业日益成熟,积极发展短视频、直播电商、线上营销等业务,成为黔东南州多个县的发展思路。
“谁不希望家乡好?谁不想听好声音?”台江县常务副县长王竣表示,当地群众、自媒体博主、“网红”使用快速、先进的传播手段是台江乡村篮球火遍全网的重要原因。
“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是传播者,拿起手机能拍能发,让台江县乡村篮球赛连续多天成为各大平台热搜,引来权威媒体关注。”王竣说。
6月20日,贵州黔东南州代表队球员(中)在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比赛中进行罚球。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徐勃说,近年来榕江推行“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的“新三变”,让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全县培育出1.2万多个新媒体账号和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在“村超”赛事宣传中实现了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关注效应高的效果。榕江足球、台江篮球都有几十年的群众基础,此前因地处偏远山区,经济薄弱、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藏在深山人未识。“沉睡资源”被唤醒,是因为脱贫攻坚后,交通便利了,外地游客来得更多;网络通畅了,新媒体传播更迅捷。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自农民日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贵州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