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报站】别总拿穷形容自己,数据显示,你其实挺“有钱”的


看了中国的人均收入,我感觉我已经成为中国首富了
事件回溯:1月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对媒体表示,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要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将制定出台稳住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措施,完善住房租赁、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的配套政策。



政策是好政策,就是这个中等收入的数据,让我有点疑惑,年收入两万多,就能算中等收入了?

可支配收入,不是让你把住房吃饭等基本生活开销都去掉的剩下的收入。通俗地说,是指一家人交完五险一金的工资,老年人的退休金,偶尔兼职酬劳,包括奖学金在内的奖金,这些收入总和再除一家老小的人数,得到的数字。这个人均的基数,把不工作的把未成年人也包括在内。

按照2017年的数据来看,每个月到手收入能达到5411元及以上的就算高收入人群,这个数在一二线城市,去掉房租也只能剩下三千多。然而中等人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个月还不到2000元,放在哪都不能算是手头宽裕。
微博用户天天留学,知乎用户年薪百万,上网上多了,总给我这种感觉:身边人皆富独我穷。我做梦都没想到,我脱贫的方式不是一夜暴富,而是收入基准线太低了。

如果刨除了未成年人强行被摊人头这一部分人,我们的中等收入会不会正常一些?按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看,未成年人占比22.52%左右。去掉未成年人的分母作用来估算,中等收入人群的人均月收入,也就2429元左右,还是很低。
如果说两千多元真的算得上中等,中等收入占四成的我们,却对号称走大众低价路线的宜家兴趣缺缺,然而“拼*多”却在众多海淘,名品特卖的互相厮杀中,以兜售超低价山寨货的形式脱颖而出。

除此之外,房价这座大山基本是所有收入人群的照妖镜,一下给你打回原形。拿我家那种三十八线东北小城市来说,人均工资也就是2500左右,然而我家附近的一个中档小区,房价都已经达到了8350元一平。

买这样一套房子,首付30%,贷款30年,还要每月还贷3700元左右。一对中等收入的小夫妻俩,每个月省吃俭用才可能还得起房贷。中等收入人口还过着这么水深火热的生活,低收入人群怎么过活,我简直不敢想象。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实际增长5.4%。这其中,购买食品烟酒的支出占了29.3%。

有一个用饮食占比来推测生活富裕程度的指标,叫恩格尔系数。它经常作为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准,在全部收入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比例越大,就证明经济情况越不好。今年是我国首次全国恩格尔系数进入30%以内,有数据表明,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某些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都在20%-30%之间。

今年我国不仅中等收入人群达到四个亿,而且恩格尔系数还史无前例地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然而,这些数据上的繁荣并没让我们的幸福感增加。

中国确实是飞速发展的中高收入国家,但正如网友调侃自己“被平均”,“被发达”一样,数据背后还存在许多社会问题。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收入不均,“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中国不缺富豪,但大多数人还依然在为衣食住行发愁,在社会福利和民生建设方面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减轻居民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压力,可能比单纯的划分中等收入人群和恩格尔系数来得更加“实在”。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飞碟说微信公众号:feidieshuo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