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四川地产“一哥”,为何从千亿房企成了暴雷房企?

2021-07-15 22:04 作者:一人评论  | 我要投稿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以来,靠房地产发家的富豪有不少。最有名的要数万达的王健林、恒大的许家印、碧桂园的杨国强等等。但跟任何生意一样,有赢家必定会有输家,因地产而富因地产跌落的也不在少数,像四川地产大亨杨铿,已走向跌落。

跟王健林、许家印、杨国强等地产大亨一样,杨铿的发家史也堪称传奇。他从小小的汽配厂工人开始做起,只用了十年时间,便成为了风光无限的地产大亨。一手创办的蓝光发展,也在他手中成长为千亿房企。

遗憾的是,发展到今天,蓝光深陷资金困境,成为爆雷房企的一员。而杨铿本人,也在旋涡中将儿子推上台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昔日的地产大亨跌落云端呢?

辉煌往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段很神奇的岁月。

在这十几二十年间,受益于国家开放,很多有远见、有胆识的人下海打拼,取得成功的不在少数,但失败的人也不少。

而杨铿,无疑是取得成功的一个。

1989年,杨铿辞去“铁饭碗”,开始了创业之旅。第一次创业,他选择的是老本行汽车零配件行业。那一年,他28岁。

显然,做零配件的生意不能满足他的胃口。创业三年后,他敏锐地察觉到房地产的历史性机遇,成立了一家房屋开发公司。至此,拉开他事业辉煌的序幕。

毫不夸张地说,八九十年代,是我国房地产公司喷涌的时期,像万科、万达、恒大、碧桂园、龙湖等日后的房产龙头基本在这个时候成立。

如果我们细数这些地产大亨的发家史,能发现的相似点是,他们都很大胆,且都乘上了时代发展的东风。但每个人的成功总会有不同的机遇。

对杨铿来说,他的蓝光发展之所以成为千亿房企,在于他在企业发展对四川房地产市场的深耕,打造了诸多地标性的建筑,成功将品牌名声打响。

在这之后,蓝光恰逢其时的转做住宅开发,借着成都旧城改造的历史性机遇,迅速做大做强,一举成为业界公认的四川房地产行业一哥。

不过这还不是蓝光最辉煌的时候。时间来到2015年,在杨铿的带领下,蓝光成功借壳上市,并在四年后出走上海。

杨铿的动作明眼人都懂,旨在带领蓝光走出西南地产市场,迈向全国市场,这也是其为了企业下一阶段发展而做的战略部署。

一开始,搬迁上海之后的蓝光确实达到了最为高光的时刻。这家杨铿一手创造的企业有多成功?西南财经大学出版了一本书,叫《蓝光创业史》。蓝光彼时之辉煌,可见一斑。

但是,当时包括杨铿在内的许多人都没能想到,这竟然是蓝光的发展历程上的顶点。

跌落云端

商业,是一条曲折的线,所有企业都在拼尽全力想让自己的曲线继续向上。

杨铿带领蓝光出走上海,本意当然是想要更上一层楼。只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纵览我国房地产行业,其实近几年并不算景气。三年前,房地产巨头万科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这恐怕不是在作秀。在那之后,多家房产巨头积极去房产化。

从行业的发展趋势看,近年房产巨头在不断向西南地区延伸触角,寻找新的机遇。但蓝光却走向上海,走向华南、华东,且步调太快了。

因此,很多分析人士指出,蓝光的跌落,其实跟其战略失误有很大的关系。在房企巨头加大西南地区投入的身后,蓝光却没有坚守大本营,确实是恶手。

最关键的是,本次战略使得蓝光的负债飙升,从2017年的761亿增至2020年的2118亿元。庞大的债务几乎压得蓝光喘不过气来,而第一笔违约贷款的出现,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蓝光的暴雷,意味着杨铿这位四川地产大亨已然跌落云端。而未来蓝光能否成功渡过难关,还是说就此彻底历史的舞台,还犹未可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房地产行业三道红线的推行,蓝光不是第一家暴雷的房企,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行业洗牌速度将加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多少房企倒下呢?又会有哪些继续做大?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川地产“一哥”,为何从千亿房企成了暴雷房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