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船小好调头?搞笑!

2023-03-25 11:24 作者:神女紫  | 我要投稿

大家知道埃及在近代的改革吗?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他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引进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人才。这些改革,不仅巩固了统治,也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埃及的社会面貌。

1808年,埃及全国土地国有化拉开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大幕。穆罕默德·阿里通过给予地主少量补偿金的方式,将国内所有私有土地强制收归国有,埃及政府以此划时代的做法将全国的土地资源整合在一起,再将其出租后,收取单一的土地税来为其他方面的改革积累原始资本。

有了原始资本后,穆罕默德·阿里便着力于推动经济方面的改革,埃及政府获得了对全国主要物产的垄断权,所有的物产都要卖给埃及政府,由埃及政府掌控全国商品的国内贸易与进出口贸易。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处河网密布,水利交通十分便利,为了改善开罗至亚历山大的交通,1819年,穆罕默德·阿里下令开挖连接亚历山大港与尼罗河的马哈茂迪亚运河,以此代替年久失修的旧运河,完工后运送粮食与淡水至亚历山大港变得极为方便。

农业方面,穆罕默德·阿里以徭役的方式征募工人建设新式灌溉设施、开垦荒地,并引进先进种植技术与改良农具。他认为埃及仅仅作为“尼罗河粮仓”立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保障粮食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引入新的高产值经济作物,使农业实现近代化,产值翻番,为下一步的工业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于是自1822年起,穆罕默德·阿里开始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带推广种植引自苏丹的长绒棉,并设立了诸多棉纺厂。埃及夏天晴热高温、降水少且土地肥沃的自然地理环境极为适合棉花生长,经过数年发展,埃及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棉花生产国,埃及长绒棉也因其极佳的品质而闻名于世,同时埃及政府通过棉花及纺织产业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埃及农民的收入也翻了四番。

教育方面,阿里在埃及境内大力兴办学校,开罗大学的工程学院与医学院便是在1816年与1827年创立的。他还开展西方文献翻译运动,将大量以欧洲语言(主要为法语)写成的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自然科学与军事科学等发面的书籍翻译成阿拉伯语,列强浩如烟海般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理论思想由此得以引入埃及,此运动的地位在阿拉伯文化史上仅次于数个世纪前的阿拉伯帝国的“百年翻译运动”。

他还选派优秀学生负笈西洋深造(这是阿拉伯世界的第一批留学生),回国后与埃及政府聘用的外国专家一道工作,建立起了无数所学校与医院。

工业方面的改革在农业与经济方面的改革收效颇丰,带来充足资金后也逐步推开了,首当其冲便是动力的革新,蒸汽机在穆罕默德·阿里时代被引入埃及工业生产中,以此来逐步代替低效率的畜力、水力与风力,埃及的炼铁厂、纺织厂、造纸厂与打谷场逐渐都装配了蒸汽锅炉,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埃及政府设立了诸多官办工厂,其中以军工业为主,并引进了西欧列强的技术与人才指导工厂生产,一座座枪械厂、火炮厂、打谷场、造纸厂与炼铁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古老的埃及大地上拔地而起,在亚历山大港还开办了一所造船厂。至1830年代末,埃及已有9艘装有100门的自产战舰下水,火枪年产量也达到了1600支。埃及军工业的腾飞助力埃及军队实现近代化,战斗力因而有了质的飞跃。

埃及的改革比日本早了很多年,但是后来怎么样了?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特别缺少橡胶,石油等重要工业资源。为了获取资源和海外市场,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成功实现了目标,国家进一步发展。在甲午战争中,英国是有意偏袒日本,纵容日本的(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但是处于亚非欧交界的埃及因为地理位置离英国近,非但没有得到英国的偏袒,还成为了英国的眼中钉。

埃及资源匮乏,很多原料依靠进口。煤矿在北非乃至整个中东都很匮乏,仅有的年产4000吨的小型煤矿在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黎巴嫩,穆罕默德·阿里为了获取资源和市场,依仗着自己有着战斗力今非昔比的新式陆军与海军,决定与关系已不甚融洽的宗主国——奥斯曼帝国开战。

此战一旦成功,奥斯曼帝国便会像清朝一样对敌国割地赔款。埃及将会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

穆罕默德·阿里派其子易卜拉欣帕夏挂帅陆军,经海路在巴勒斯坦的迦法登陆,此地奥斯曼帝国守备空虚,埃军趁势迅速进占了耶路撒冷,并控制了巴勒斯坦与黎巴嫩的沿海地区。随后埃军深入内陆,在霍姆斯南面击败了奥斯曼军队,并在两个月后占领了叙利亚的首府——大马士革,随后在大马士革南郊再次重创奥斯曼军队。

按照甲午战争的剧本,接下来应该是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割地赔款了吧?

但是英国这次偏袒的,是奥斯曼帝国!

英国与奥地利等国组织远征军,干涉奥斯曼帝国与埃及的战争。联合舰队迅速切断了大叙利亚的埃军队与埃及本土的海路联系,随后联军登陆贝鲁特与阿卡,从后方截断了埃军的退路,使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穆罕默德·阿里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将大叙利亚归还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阿里功败垂成,不仅没能抢到至关重要的煤矿等矿产资源,还花光了大部分的国库资金,接着丧权辱国的《英埃协定》使埃及一蹶不振。如果日本甲午战争失败,也会和埃及一样,陷入不可翻身的万丈深渊!

1840年的《英埃协定》内容:埃及再度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军队由13万人裁减到1万8千人,关闭造船厂,接受1838年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的条约。并规定英国在埃及享有贸易特惠权。(英国商品只交5%的关税,禁止对任何物资实行专卖等等)这一协定签订后,埃及日渐沦为英国的附庸,走向半殖民地。

1843年,鉴于国内财政状况恶化且社会矛盾突出,债务高筑,国库空虚的埃及被迫放弃了关税自主权和政府垄断权,而已患上老年痴呆症的穆罕默德·阿里对此束手无策。

埃及处于亚非欧三洲交会之地中东,这样的海陆双重枢纽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域外势力都要使尽浑身解数来掺和一脚。“离天堂太远,离英国太近”。夸张点说,英国距离埃及只有咫尺之遥,伸手就能够到埃及。

而日本孤悬亚欧大陆之外,英国又需要日本来牵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所以英国偏袒日本。以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甲午战争的成功。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船小好调头?搞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