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脉:西藏的自然奇迹
在我的世界里,地球有三极:南极、北极、喜马拉雅。相对于需要飞几十个小时再坐破冰船才能到达的南北极,位于西藏的喜马拉雅,是上帝赐予的礼物。 喜马拉雅山脉,藏语意为“雪的故乡”,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2450km,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海拔达到或超过7350米的山峰有110多座,主峰是海拔8844.4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据测定数据表明,珠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巴基斯坦等国境内,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天然国界。出于对喜马拉雅山脉的热爱,迄今为止我先后五次进藏,去过两次珠峰大本营,一次冈仁波齐、古格王朝,还去过珠峰南侧的尼泊尔、不丹、印度大吉岭、锡金等国家和地区,这里着重要跟大家说的是位于西藏境内的喜马拉雅北坡。 从拉萨去珠峰,基本都会选择拉萨-日喀则-定日-珠峰大本营线路,记得2009年第一次走这条线路时,过了定日县城就没有了一般概念上的道路,越野车颠簸在石子之上,目光所及之处皆无人烟,你们想像的遍地牦牛只偶尔可见。那段日子曾流行阅读《藏地密码》,一路上瞪大了双眼也没有发现藏獒飞驰而过的身影。 2017年重走这条线路时,道路状况已经非常好,特别是靠近珠峰大本营路段,黑色的沥青道路,宛若一条蛟龙蜿蜒腾飞在崇山峻岭之间。以前需要在当地司导带领下走走停停远眺的连绵雪山山脉,现在无需费神,在政府修建的位置绝佳的瞭望台上即可一目了然尽收眼底。 位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是任何时候都不可错过的必去之处。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位于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一座拥有僧人、佛塔和佛学院的寺院,也是当地最大的寺庙。据记载,扎寺为黄教始祖宗喀巴的弟子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于1447年主持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曲吉担任扎寺住持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于1468年建成。从此,扎什伦布寺成了历代班禅的驻锡地,现在常驻北京的十一世班禅每年在有重大宗教活动时都会回到这里。 1961年3月4日,扎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前后三天,扎寺都要隆重举办展佛节,三天分别展出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巨幅画像,僧徒和信教群众千里迢迢赶来膜拜,敬上哈达,磕头祈祷佛祖去灾降吉,确保人间安乐。扎寺的展佛台是西藏黄教各大寺院绝无仅有的。扎寺大经堂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同时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一世达赖与四世班禅立像。另有自四世起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扎什伦布寺可与五世达赖重建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合称黄教六大寺。 从拉萨出发到珠峰大本营,沿途基本都是壮丽的自然风光,五六月份,可以看到遍地盛开的鲜花。这些年随着游人大批涌入,民族风情逐渐被内地商贩冲淡,只要你愿意,可以把四川小馆一直吃到珠峰脚下,一方面不得不佩服四川人坚韧、吃苦耐劳的性格,另一方面心痛着再也看不到浓郁的藏族风情。好在珠峰大本营还在那里,无论尘世间欢喜悲伤,风云变幻,都静静矗立在西南边陲,守望大地。 珠穆朗玛峰藏语意为“圣母”,1717年康熙年间编绘的《皇舆全览图》中称“朱母郎马阿林”,精确地标出此峰位置。1858年印度测量局在英人主持下擅自将该局前局长额菲尔士(S.G.Everest)的姓氏命名于此峰,1952年中国政府将此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珠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有众多巨大冰川,最著名的绒布冰川长达22.4公里。山下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绒布寺。 绒布寺海拔5800米,距珠峰直线距离25公里,地势高峻寒冷,景观绝妙,很多登山专家认为绒布寺是观赏珠峰的最佳位置。绒布寺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于1899年主持修建,信奉宁玛派。绒布寺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三天的跳神活动,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隆重的驱鬼仪式。1983年寺庙进行了大规模修建,绒布寺的壁画非常值得仔细观赏。绒布寺依山而建,脚下的绒布河是由珠峰北坡的三大冰川部分融水汇集而成的冰水河流。据说当初之所以把寺庙建得这么高,主要图这里清静,便于修行,西藏佛教噶举派祖师米拉日巴就曾在珠峰一带的山洞中修行过九年。 不过,珠峰近些年旅游火热,庙里的喇嘛们再也清静不起来了。寺外白塔下的玛尼堆是当地佛教信徒们为自己祈求好运的一种形式,现在,十字架和英文也出现在里面。以前,绒布寺的僧人们主要靠香火钱度日,而现在已经应势开办宾馆了。在登山旺季,通常床位爆满。 多年来,一直有传闻说某些世界著名连锁酒店企图来这里建造新的宾馆,幸亏出于环境保护的原因,一直没有成功。除了绒布寺,珠峰大本营还有很多当地藏民运营的帐篷,2009年仅有零星的几座,2017年秋帐篷已经连成片。帐篷的住宿条件比较艰苦,照明靠油灯,取暖靠牛粪,木板搭成的大通铺围绕火炉成凹字形,2017年10月的物价是80位/晚,大家根据到达的先后时间选择自己"心仪”的位置,一床被铺,一床被盖,不分男女,半夜还会有打着手电筒来巡夜的值班人员。据我观察,一是从安全角度出发,二是这里的帐篷民宿已经形成统一管理,客人可以自由选择帐篷入住,但每个帐篷都有客人登记簿,巡夜人员随时核对登记和入住人数的符合程度。毕竟,珠峰的夜里,能够在室外仰望星空感慨人生的还是极少数。 观看珠峰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和傍晚,运气好还可以看到日照金山,洁白的雪山被光线染成金黄色,壮丽无比。以前珠峰脚下有一个小寺庙,现已被山体滑坡的石子所覆盖,只剩下原来安放“珠峰大本营 海拔5148米”石碑的底座,而那块标记了海拔的石碑,被挪到了绒布河边,海拔也变成了5200米。游客不需要攀爬,只要沿着绒布河边朝着珠峰的方向,就可以朝拜她的容颜。 附近有一个帐篷小邮局,主要负责把各位游客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从珠峰传达到世界各地。当然也有例外,我们入住帐篷的主人,喜欢上我同行伙伴的羽绒服,亮亮的绿色,后来这件羽绒服就通过这个邮局传递到了这位藏民的手上,留在了伟岸的珠峰。 喜马拉雅地区还有很多著名湖泊,蓝得深邃,绿得神秘。 说完北坡我们再看南坡。 喜马拉雅南坡面临印度洋西南季风,降雨充沛,锡金茂密的植被,就是对此最好的证明。相对北坡的平缓和一望无际,南坡比较陡峭,山脉连绵。锡金和大吉岭地区居住的基本都是藏民后裔,他们相互之间主要用藏语、尼泊尔语交流。行走在大吉岭和锡金,他们会告诉你小心印度人,到印度本土晚上不要出门,小心小偷,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在印度。 在锡金,我去过的最靠近珠峰的寺庙,是位于甘托克的隆德寺Rumtek Monastery。外国人进这个寺庙需接受检查,要提供护照和进入锡金的许可证。这里是佛教噶举派支派噶玛嘎举派(黑帽)的大本营,由十六世噶玛巴始建于1960年。1999年12月28日年仅15岁的十七世噶玛巴赤烈多杰即从西藏拉萨的楚布寺途径尼泊尔出走于此。所以,这里经常发生关于噶玛巴的激烈争执,因而守卫森严,既有警察,也有荷枪实弹的军人。 噶玛嘎举黑帽系在藏传佛教中曾占据重要地位,他们于公元13世纪第一个创造并采用了活佛转世系统和转世制度。隆德寺的建筑群很不规整,包含了佛教建筑、学校、客栈等。寺庙主建筑由德国设计师设计,很难在这里找到布达拉宫、大小昭寺的影子。寺庙主殿内禁止拍照,壁画丰富精美。寺庙内有保存着十六世噶玛巴舍利的金塔,据说是纯金打造,所以存放舍利塔的地方就叫金塔Golden Stupa。 这座寺庙背靠高山、前方可以远眺雪山山脉,低处有河流,很美,比景色更美的,是这里到处挂满了富有哲理的英文谚语,小喇嘛们就在这个花园一样的寺庙里学习、活动、成长。 世界上有一个唯一能够同时看到中国西藏、不丹、尼泊尔、印度喜马拉雅雪山群的地方,就是印度大吉岭上海拔2590米的虎山Tiger Hill。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是能够看到连绵雪山的最佳季节。 相对西藏的平缓,锡金的陡峭,尼泊尔则是全世界徒步爱好者的天堂,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多、最好、最美、最完善的的徒步路线,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EBC。 珠穆朗玛峰在尼泊尔被称为萨加玛塔Sagarmatha,意思是“天空女神”,为便于欣赏喜马拉雅山脉的壮丽美景,尼泊尔在这一区域开辟了许多徒步线路,建立了完善的徒步设施并设立了萨加玛塔国家公园Sagarmatha National Park。EBC是Everest Base Camp缩写,本意特指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内的珠峰登山大本营,但由于EBC这一称呼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远大于萨加玛塔,所以大家去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徒步索性说成去EBC徒步。 目前为止,我还没去过巴基斯坦,不知道巴基斯坦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什么样子,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喜马拉雅,去了,就不曾离开过,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无声地,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