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世智:西安地区的校史剧

2023-03-15 10:49 作者:光影故事的博客  | 我要投稿

从2015年到2019年,西安地区校园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创作演出“校史剧”的热潮。这也是西安地区校园戏剧一直呼应着中国东部戏剧及校园戏剧主潮的具体表现。2013年5月,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的校史剧《蒋公的面子》开始全国巡演,并于6月15日在西安的索菲特人民大剧院演出了2场

受其影响,西安地区的许多校园戏剧社团开始创作演出自己的校史剧。2015年4月20日至5月11日,“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舞台剧汇演活动在西安举行。参加这次汇演的话剧《钱学森》等9个剧目全部是校史剧。与此同时,西安地区高校的一些戏剧社团也演出了自己的校史剧。

5月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剧社的《雕虫沧桑》在本校北校区绣山活动中心上演。6月10日,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在本校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演出了《汉吏张汤》。

此后几年间,西安地区其它校园戏剧社团的校史剧也陆续公演。如西安交大剧团的《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西安文理学院冯从吾剧社的《冯从吾》,西工大剧社的《华航西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电剧团的《永不消逝的电波》,西工大剧社的《寻找师昌绪》和南山剧社的《庄严的审判》。

西安地区的几个主要戏剧社团不仅都演出了校史剧,校史剧还成为一些戏剧社团的代表作和保留剧目。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受《蒋公的面子》等校史剧的影响外,其根本原因还是本地区校园戏剧发展的必然结果。早在2009年5月,反映西安交通大学历史的戏曲《大树西迁》就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被搬上舞台。2012年8月30日,戏曲电影《大树西迁》在西安交通大学首映。

与此同时,西安交大剧团把《大树西迁》改编成话剧多次演出。像西安交大剧团一样,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西安地区的其他校园戏剧社团也纷纷创作演出自己的校史剧,使演出校史剧成为西安地区校园戏剧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这些校史剧虽然都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但由于得到校方的支持,相较于一般校园戏剧作品,总体艺术水平都较高。

这个时期,除了校史剧外,一些经典戏剧的搬演和原创大型剧目的演出在西安地区校园戏剧的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金锁记》在2013年就被陕师大剧团搬上舞台,2016年又被西法大剧社演出过一次。《茶馆》在西安地区被许多校园戏剧社团演出过,其中西法大剧社于2006年的演出舞台艺术水平就很高。

2015年,西安邮电大学熠辉戏剧社又演出了《茶馆》。这次演出不仅艺术水平较高,而且是剧社更名后的第一次公演。在剧社名称有些混乱的西安地区校园戏剧中,熠辉戏剧社的这次更名和公演起到了一种纠偏作用。2018 年11 月29 日至12 月7 日,西安外事学院春秋戏剧社在本校金色小厅先后演出了《家》《霓虹灯下的哨兵》《生死场》《赵氏孤儿》《油漆未干》和《八美千娇》六部多幕剧。

这六个剧目虽然都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却充分展示了一个民办高校剧社的综合实力。在原创大型剧目中,西外话剧社的《横渠先生》第一次使张载这个历史人物出现在话剧舞台上,是这个时期具有较大艺术价值的剧目。西法大剧社的《寻“我”》和《我没错》也是难得的校园戏剧佳作。前者塑造了当今社会中的“白领”人物形象徐海信具有典型意义,后者的同性恋题材使得该剧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价值。

21世纪以来西安地区的校园戏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本世纪初到2014年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陕西分会场(大学生单元)暨“首届陕西大学生校园话剧艺术节”在西安举行。这个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校园戏剧社团增多,戏剧活动的正规化、专业化增强和不断走近市民社会的努力,是西安地区校园戏剧史上的第二次发展高潮。

第二阶段特点是持续的“校史剧现象”以及优秀多幕剧的不断出现。由于这些校史剧也都是大型多幕剧,因此可以把这一阶段的特点概括为“演出剧目大型化”。这种现象是新世纪以来西安地区校园戏剧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受主流戏剧和商业戏剧影响的具体表现。演出大型剧目一方面有利于各个戏剧社团提高正规化、专业化和走近市民社会。

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校园戏剧误入歧途。校园戏剧本质上是业余的小剧场戏剧。而演出大型剧目是主流戏剧和商业戏剧的大剧场戏剧优势。校园戏剧可以向主流戏剧和商业戏剧学习尝试演出一些大型剧目,但总体策略上应该扬长避短,始终坚持以创作演出小剧场戏剧为主。

 

 

 

 

 

 


黄世智:西安地区的校史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