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大日寄(9.14)
卷的人赢了,摆的人也赢了。什么样的人输麻了呢?是想卷卷不动,想摆不敢摆,上不来,下不去,整天混日子的人。用电棍的话来说,属于是白银。
北大给我最大的印象其实可以概括成五个字。
“你寄吧谁啊?”
上课,想睡可以睡,想翘可以翘,想摆可以摆。
即使上面站着的是德高望重的教授或者坐拥几十万B站粉丝的军事大V,你讲得烂就是烂,你讲的没意思就是没意思,我为什么给你面子?你寄吧谁啊?
只要我不想听,我就睡觉,我就玩手机——学生们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即使是校长讲话或者开学典礼。校长讲话时我们在教室放直播,没有一个人在看。
宿舍里,没有人会来检查你的床上是不是有人,垃圾桶里是不是有垃圾,你只要别把屋子点了就行。来检查?你寄吧谁啊?
教学楼里,不会有人挨个教室巡视,看看同学是不是在好好上自习(其实北大也没有强制自习,都是自己去卷的),教室可以用来办社团活动或者线下面基。
在路上,每个人都是忙的,有的新生还在用高德地图导航,有的人在开着微信qq聊天,有人在刷知乎,也能看到翻书的,不过终究是少数。
至于开放包容,其实也是忙的一种体现。只要你没影响到我,你爱穿什么穿什么,爱做什么做什么,关我p事?又收束到那句话:“你寄吧谁啊?”
因而,看到我各个高中同学的吐槽,我于替他们感到悲哀之余,更欲对某些自已为是的人疾呼一句:“你寄吧谁啊?”
北大给我的第二印象是巨大的,无法想象的割裂感。
如今不管寒门是不是再出贵子,北大里总还是有一些“寒门”人的,至少我应该算一个。这些所谓的“寒门”人和其他那些人比起来,总能呈现出戏剧性的甚至如天堑般的割裂。
我感受到割裂感,首先就是在开学前的新生训练营上。自我介绍环节,有人会十几种乐器,有人走过全球十几个国家,有人奖牌拿到手软。而我只能说,我看过十几部番,玩过十几种游戏,刷题刷到手软。有人自信满满pre做得风生水起,我上去尬住直接成为冷场大王。有人随手一画修颀之竹跃然纸上,而我连火柴人都画不好。
再感到割裂感,是到上课以后。有人已经学了两遍高数正在考虑力电热光免修,有人报了十几个社团做社交达人的同时不落下恋爱环节,有人为了少跑步报了十三个运动会项目因为报一个少跑五公里。也有的人在琢磨怎么翘课不会出问题,也有人每天打王者到凌晨两点第二天照样带着惺忪的睡眼去上高数课。
北大给我的第三印象是卷。虽然叫摆大,终究还是top2,不能不卷。
虽说这里已经是北大了,但以前有什么样的人现在还是会有什么样的人。高考的确是筛子,但它只是按分数筛人,并不以智商情商筛人,即使似乎聪明的人更容易上好学校。
因而中学有讨好老师的,大学依旧会有;中学有傻b卷王,大学依旧会有。这里也会有把老师笔记一字不落地抄下来的,有早到一个多小时去教室占座的,也会有每天早晨六点钟起来去图书馆卷的,照样会有晚上学到十二点还不回宿舍的。也许会少,但绝不会没有。
我们实在没有必要焦虑。我们也许可以因为自己听不懂焦虑,可以因为作业太多焦虑,但千万不要因为别人太卷而焦虑。你先别急,以后有你急的。
毕竟还没有一次正式的考试,大家对自己的定位还不是很清楚。等再过一段时间,等到每个人都明白了一件事,各位也许会变得更实际一些。
“我寄吧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