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首归园,2021高考语文会有它的身影!

2020-12-04 13:54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马首归园解读


12月1日,马首铜像“回家”了,回到原属地圆明园。

这是160年来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此前,已有6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方式回归祖国,分别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

马首铜像是怎么“回家”的?这匹“骏马”的其他“小伙伴”如今都在何方呢?

马首铜像为何物?

马首铜像,为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中,午马喷泉的主要构件。



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依每日对应时辰顺序喷水,唯中天午时十二喷泉同时喷涌,景象蔚为壮观。



喷泉以西洋水力钟为原型,依水力驱动自动运行,设计精妙,是海晏堂建筑群的精华所在。



马首铜像为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清乾隆年间由宫廷匠师精工制作,融合东西方艺术风格。



马首铜像以分铸法、失蜡法和铆接工艺等多种技法制作,神态栩栩如生,毛发分毫毕现,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其材质为精炼红铜,色彩深沉厚重,历数百年风雨而不锈蚀。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并遭焚毁,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

马首铜像是怎么回来的?

2007年8月,国家文物局在获悉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准备拍卖圆明园马首铜像后,即向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圆明园马首铜像是中国近代被劫掠的珍贵文物,不赞成公开拍卖,希望能以适当方式回归。

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对此表示理解,并开展了积极斡旋。


2007年9月,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斥资6910万港币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



2019年11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在国家文物局积极沟通协调下,何鸿燊先生决定将圆明园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



马首铜像的“家”在何处?

为更好践行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的文物保护国际共识,国家文物局经与何鸿燊先生协商一致,将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回归原属地。


经过精心安排,马首铜像长期展览展示场地位于圆明园正觉寺,它有了一个专属展区——乾隆时期文物建筑文殊亭。

克服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各方合力实施正觉寺展示提升与安防改造工程,安全防护全面升级,具备了长期展示的必要条件。

马首铜像的“小伙伴”在哪里?

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鼠首和兔首铜像都已通过不同方式回到祖国怀抱。2019年,它们和马首铜像曾“相聚”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







令人遗憾的是,圆明园十二尊兽首铜像中,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下落不明、遍寻不获。

令人痛心的是,依旧有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难回故土。

这些流散海外的文物,承载着我们的历史、镌刻着我们的辉煌、铭记着民族的过去。

终有一天,我们会找到它们,接它们“回家”。




 


马首归园优质时评


01归,马首是瞻!

庚申园焚马轶,庚子马归故园,历经160年漂泊,马首铜像终回圆明园。


圆明园园毁物散,是中国文明之痛,也是世界文明之痛。“万园之园”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勤劳,其中也有中西文明交流的成果,本可以在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除了雕梁画栋被付之一炬外,大批珍贵的艺术品和典籍也在当年随之毁于一旦。


法国大文豪雨果就看到了这一点,他指出,圆明园“是为世界的各族人民”建造的,并将圆明园与同样被劫掠的希腊帕特农神殿相提并论,视其为以想象为主的东方艺术的顶峰,是无与伦比的惊人杰作。也正是因为站上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雨果才会痛斥劫掠行径。


“万园之园”已成废墟,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圆明园文物就更显珍贵。努力让流散海外的文物回归故里,既是中国人民的民心所向,也是对世界文明负责。文物离开它的原生环境,气场就会衰减,就无法为传承弘扬人类文明作出应有贡献。我们提倡文明交流互鉴,并因此愈发珍视文物的血脉、文脉与根脉。


惟马首是瞻。文物流散与回归,也是国运的见证。老大帝国衰落之际,纵使九五之尊,也无力保护自己的园林,而人民共和国踏上复兴之路,就是文化勃兴之时。由是观之,真正推动马首回归的,是复兴的向往、崛起的力量。


 


02马首归园 彰显磅礴的中国力量


 


2020年12月1日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铜像也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圆明园兽首是我国的珍贵文物,它们见证着圆明园的命运,记录着中华民族一段历史。当下,结束百余年流离的马首铜像回归圆明园,从皇家私藏变成属于全体人民的文化遗产,彰显了磅礴的中国力量,更坚定了中华儿女追回流失文物的决心,激发了中华儿女凝心聚力谋复兴的斗志。


马首归园,彰显“中国崛起”的复兴伟力。“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这是马首归园给予国人最深切的感受。近代以来,由于民族发展的落后,中国大量文物流失海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边坚持不懈追寻流失文物,一边全力以赴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2000年,虎首、牛首和猴首等三件圆明园兽首铜像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到2013年,法国皮诺家族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鼠首和兔首,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再到当下,马首铜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与不断延长繁荣流失文物“回归线”相对应的,正是日益释放的“中国崛起”的复兴伟力。


马首归园,彰显“中国情感”的团结合力。文物不仅仅具有深厚的艺术、科学价值,而且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其中,最让人感动的就是爱国主义情怀。2007年9月,澳门爱国商人何鸿燊斥资6910万港币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表示会将马首捐赠祖国,希望借此带动更多人参与保护中国文物的工作,宣扬爱国爱民族意识。2020年12月1日,马首铜像在流离160年后终于“归来”。正如马首捐赠者、中国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的女儿何超琼在视频致辞中表示的,“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也是国家走向复兴的巨变之路,每一步都牵动爱国同胞的心。”爱国同胞一直关注着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也正是得益于这份“中国情感”的团结合力,马首铜像才能冲破重重阻碍、翻越千山万水,最终回家。马首归园,留住的是历史的记忆、文化的根脉,彰显的是爱国主义民族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必将有更多有识之士投入到中华文化保护的事业中来。


马首归园,彰显“中国法治”的护航动力。打通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家之路,法治是最有利的武器。自新中国成立伊始,以“凡是国宝,都要争取”为原则,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支持建立健全流失文物回归的法治秩序,从积极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的推广、改革与完善,到与23个国家签署追索返还双边协议,中国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了强大的法治力量。在法治力量的护航下,70多年来,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等方式,包括马首铜像在内的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马首归园,“骏马”奔腾。当前,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等兽首铜像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星散的国宝逐渐重聚,虽然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5尊铜像下落不明,但念兹在兹,必有回响。只要中华儿女以爱国主义情怀“聚心”、以法治武器“聚力”,始终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奔腾向前,流失的文物终会“聚首”,伟大的民族必将复兴。


马首归园,2021高考语文会有它的身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