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样写出好故事:人物对话》——读书笔记

2022-11-29 01:25 作者:呆头弱鸡  | 我要投稿

个人建议

不建议,我的评价是,满是知识点,但是不吸收。

2022年11月26日~2022年11月29日(偷懒了)

第一章 释放内在的声音——对话的目的

塑造人物形象(大概从对话可以知道他是个什么人,小气男,虚伪,傻大个)

展现人物动机(解释自己的行为,为啥他要绑架吴先生?人物没法自己说出自己的理由时候,可以由他人之口。)

奠定故事基调(对话去展现基调,“这真是一个残酷的世界啊”“对”)

增强故事冲突(对话争强故事冲突,就是对话两人闹矛盾了,吵架了)

制造张力和悬念(张力用对话,去把读者感兴趣的进行拉长。比如审讯,犯人迟迟不肯说出炸弹的位置。悬念用对话,比如,一个提前知道了什么事件的一个谜语人。)

加快场景节奏(就是用对话跳过一些描述,比如,具体安排(计划)咱们路上说。(就是省略了))

补充少量的场景/背景信息(比如xx路xx店,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那个便利店不是上个月,才被抢劫吗,上次是……”)

传达主题(就是台词(对话),点题。“为了自由”,但是得巧妙哦。)

基调这里我解释一下,就是一种“底味”。你这个小说的整体的一种氛围感(滤镜)。怪诞离奇还是尔虞我诈,还是推理悬疑烧脑什么的。你的小说讲了个什么故事,就是什么基调。(甜宠剧基调肯定甜、宠。)

那定基调是什么?就是一开始的发生的那个事件。简单点就是,假设你的基调是残酷的战争,那你就尽可能的多方面的去展现。(对话,描写,事件场景……)

张力这里我解释一下,就是橡皮筋,可以拉长,可以收缩。文章松弛有度(张力),你的文章没有张力啊(就是说你没有,松弛有度,该仔细描写的地方你没有仔细描写,该略写的你又废话太多。)张力就是在我需要的时候,我可以减慢时间的流逝(在文章里描写大量东西、和增加阻碍)。

悬念就是一个暂时没解开的谜(扣)。后面就知道了。

主题简单聊一下,就像是小时候语文课的一篇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啥。有些作品你一看就明白主题是什么,友情爱情亲戚什么的,有的作品就很模糊,包含了很多。只要你去找就能找到对应的主题。但是作者创作的时候,不一定有主题这回事。(常见的电视剧,老大代表了什么,老二代表了什么,老三代表了什么。各自命运,结局。三个人表达了三个小主题,大主题的话就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具体的主题就是有论点,比如:爱情是要靠自己争取的。(然后故事就是自己如何排除万难嫁给爱情)

不具体的主题就是概念性的,比如:爱情是什么?(他不说,然后给你展示多种答案)(比如,少年的爱情,中年的爱情,老年的爱情,畸形的爱情,热恋的爱情,婚后的爱情……)

战争是什么?某某某的一生?(这些概念性抽象性的,更多的是时代的剪影,回忆录,人物传记)

第二章 无声的人物与故事——消除你的恐惧

作者这一章探讨了,不要害怕写对话。怕自己写的人物很蠢之类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略。(写就得了)

第三章 类型故事,主流故事及文学故事——对话的实质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对话声音,对话风格),要确保我们的“声音”与我们正在创作的故事类型相吻合。

类型故事:奇幻、科幻、推理、玄幻、修真……(读者受众:特定群体)

主流故事:迎合大众而创作的当代故事。(读者受众:是人就行)

文学故事:文学性强注重人物刻画。(读者受众:有文学功底的)

作者将故事类型重新分类共分为7类:神奇类、隐晦类、描写类、阴暗类、急促类、启发类及未经审查类

神奇类:神奇类对话是充满情感的对话。(看起来不太合理的,好大一段对话,四五行)

隐晦类:就是对话不太好懂,隐藏了信息。(就像两人在谈论车,却又不像在谈论“车”)

描写类:对话中抛信息(背景信息或者别的信息)。但是要注意巧妙(不巧妙的话,很突兀)。(可以融入说话人的经历,那就不是单纯的信息了,而是说话人的过往经历)

阴暗类:带点恐怖的悬念或者预示。(比如:你和一个怪老头谈话。你没当回事。后来事情竟然一一应验了)

急促类:制造悬念。(就是情况很危险,比如:两人被怪物追)

创作出有效的急促类对话的关键是:

l 删掉大部分的描写和解释性叙述,让场景主要由对话组成。

l 插入少量行动,这样场景便会不断向前推进,发生真正的位移,但是行动不能过多,不能使我们失去对人物话语的控制。

l 使用简短的言语对话,让情感迸发出来,不要采用冗长的演讲或沉思性(就是思考对策之类的)的话语。

l 弄清在人物说话时,读者最关心的是什么。

l 适当隐瞒对话中的信息,使悬念贯穿场景的始终。

启发性:对话暗合主题。(人人平等,作者举例《杀死一只知更鸟》)

未经审查类:说话没经过大脑,口不择言,像个小孩子。

第四章 动力之轮——对话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对话是一种小说元素,你可以用其推动情节发展,将主题融入每个场景之中。

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将人物置于一个活跃的谈话场景之中,让这个场景达到至少一种或所有目的:

给人物提供与冲突相关的新信息。(比如,新的线索,通常是坏消息)

呈现新障碍。(叙述者(主角)必须克服这些障碍才能达成目标)(比如,出现了新的受害人,证人死了)

让场景中的人物进行某种互动,从而深化故事的主题。(比如,新来的警察不顾劝阻开枪打死了连环杀人狂)

引入情节中使人物发生转变的关键时刻。(比如,信仰崩塌的时候)

展开讨论,从而提醒任务(和读者)记起他在场景及故事中的目的。(比如,“别忘了,那个杀人狂魔”几人商谈对策之类)

加速情感及故事的发展,从而增加悬念,使人物面临的局势更加紧迫。(比如,吵架吵得好,误会解开了情感就更好了。)

深化主题

就是一些台词暗含了主题。(别过于直白,一句话反复去说就行)

比如,类似这种“胜利不是赢得比赛,而是战胜那个懦弱的自己。”“时间会让人慢慢忘记一切。”

展现人物转变

就是用对比,差不多是事件。主角前后不一样的态度,不一样的对话。

透露/揭示目标

就是商讨对策之类的。如何抓住坏人。

使人物处于社交场景之中

不然主角只能自己和自己对话了。(很无聊,枯燥)

第五章 叙述、对话和行动——学着编织你的话语

将对话编入行动

就是边对话边行动,人物得动起来。聚会,换场景。

比如,“我们得赶紧走了,我不想看见小华”,我拉着小美,走进一间书房。

将叙述编入对话

就是对话前后插入一些叙述。(比如,和我聊天的这个人是谁,有啥背景。之类的)

比如,

“为什么要躲着小华?”小美问。

小华一个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我明明知道他对你爱慕已久,而我却横刀夺爱。我微笑着说:“因为我还没有想好,用何种措词把优秀而又美貌的你介绍给他认识。”

叙述可以用来描述人物或环境、展现背景、闪回到过去、进入人物的头脑并展示他们的思想、进行人物刻画及探讨深刻的问题。

叙述就是我直接告诉你一件事,比如我为什么讨厌他,我小时候,他是谁,我心里在想什么。

这三个元素(叙述、对话、行动),你看着用。得讲究平衡。也可以只用单一元素。纯叙述,纯对话,纯行动。

达到平衡

l 故事是否进展得有点慢,我是否需要加快节奏?(使用对话)(但是别说废话,减少叙述、行动。没有都行)

l 这时是否应该让读者对人物背景加以了解,从而使他们能够产生共鸣?(使用叙述、对话或两者相结合)(对于刚刚出现的新角色人物,读者还不了解,然而主角对这个人物还是有情感的(比如厌恶的情感),那就必须要叙述,读者想知道原因。)

l 我是否连续创作了太多的对话场景?(使用行动或者叙述)(是否合理,是否有趣)

l 我笔下的人物是否一直在对他人倾诉某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只应在自己头脑中思考?(使用叙述)

l 同样,我笔下的人物是否只活跃在自己的头脑之中,而此时如果他们展开对话,则会达到更理想生动的效果?(使用对话)

l 我创作的故事是否有任何失衡的地方——对话过多、叙述过多或行动过多?(增加更多有所缺失的元素)

l 我笔下的人物在交谈时,是否提供了太多的背景细节?(使用叙述)(就是对话抛太多信息了,可以使用叙述)

第六章 用人物自身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人物及其动机

这个简单看看就行了,其实没有什么用。(文章也没有特别具体的讲)

九型人格

1——改革者

改革者的动机是需要以正确的方式生活,包括提升自我和改善周围的世界(比如,刺头,第一个反驳的人)(对话中的反驳者)

2——助人者

助人者的动机是需要被爱、被重视,需要对别人表达自己的积极情感。从传统意义上来讲,相较于男性,社会更加鼓励女性拥有助人者性格特质。(就是单纯的喜欢帮助别人)(对话中主动帮助主角带孩子之类)

3——成就者

成就者的动机是需要富有成效,需要取的成功,避免失败。(工作狂)(对话中工作)

4——艺术者

艺术者的动机是需要体验自身的各种情感,需要被理解,需要探寻生活的意义,从而避免平庸。(拒绝平庸的异类)(对话中,往往小题大做,那是姐姐穿过的衣服)

5——观察者

观察者的动机是需要知道并理解每件事情,需要自给自足,避免看起来很蠢。(很想知道你的秘密)(你不说我怎么帮助你呢?他就不好制定相应的策略)

6——质疑者

质疑者的动机是需要安全感。恐惧症质疑者的外在表现是担忧,渴望得到认可。反恐惧症质疑者会直面自己的各种忧虑。这两方面可以同时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比如,问东问西的老母亲,生怕你说谎和男性出去鬼混)

7——探险者

探险者的动机的需要开心,需要计划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动,对世界有所贡献,避免遭受痛苦。(苦难中的乐天派)

8——领导者

领导者的动机是需要自立自强,避免感觉软弱或依附他人。(大男子主义、强势)

9——和平者

和平者的动机是需要维护和平,融入他人,避免冲突。从温文尔雅到独立坚强,和平者的性格很多变,尤其是当和平者表现出其他八中类型的特征时。(没能力、没话语权、权利、地位的时候,当和事佬,夹着尾巴做人。有能力了他可以是任何一个角色。或者是他发现他的一切努力都失效了,他崩溃然后转变其他角色。)

第七章 故事的发生地——利用对话展现故事的背景和环境

了解你笔下的人物,和当前身处此处的背景时的感受以及对此背景的理解。

简单讲就是,这个人物和当前场景,熟不熟悉,是不是第一次来?比如,社恐来到陌生的聚会?去认识十年老朋友家做客?或者这个街道曾经发生了什么什么恶性事件(黑帮,飞车贼)……

一切尽在细节中

就是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的感官描述。

思考身处环境中的感官能感受到什么?

如何使某些感官细节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我简单举个例子,特别冷的雨天主角在雨中得到了,爱慕多年的美女的短信,我愿意当你女朋友。天是冰冷的,男主的心是炽热的。或者是周围的人都在狂欢,我却得知我命不久矣。)

对话描写

作者可以使用多种手法描写故事背景:

(1)当人物出现在某一特定背景中时,运用全知叙述性描写。

(2)描写人物对所处背景的看法。

(3)使人物行动起来,让人物之间互相追逐,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互动,在此过程中,插入背景细节。(背景细节,就是这个背景可能存在的东西。比如背景是,酒馆。那背景细节,就可以是桌椅板凳,酒杯。可以出现在这个场景的就行)

(4)运用对话。

我分别举例:

1.xx酒馆坐落在xx街和xx街的交互处,已有十多年之久,里面的设施也紧随时代进步,更新换代了,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个和蔼的酒馆老板了。

2.小华走进了xx酒馆。小华对这个酒馆并不陌生,还有这不少的回忆。对小华来说,这里是仅次于家的存在了。

3.小华穿过人群,来到酒馆最里处的一个墙角坐下。“还是跟平常一样吗”酒保问。“没错,来一杯哇哈哈。”小华头也没抬,继续看着桌子上雕刻的藤蔓花纹。

4.“对了,你听过说xx酒馆吗?”

“就是那个一个老头开了十多年的酒馆?”

“你怎么能那么无理呢?那个和蔼可亲的老人,深受大家的爱戴呢。”

“也许吧,我可没有得到他什么好处。”

“那也不能这么说。上次钟楼的维护费,他可是出了大钱的。”

保持人物声音

就是去掉某某说,光看台词就知道是谁说的。人物性格、语气、称谓。

第八章 刹车或油门——对话作为控制节奏的手段

对话中节奏的快慢,就是指聊没聊到点上。都在点上节奏快(有冲突,进情节,是读者感兴趣的),东扯西扯节奏慢(没重点,没冲突,无聊,废话,无悬念)

加速

饱满的情感也是一种加速,就是对话使得人物情感出现了变化。比如,忽然恐惧、落泪、愧疚、担心。(他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发现凶杀是我吗?他在暗示我自首吗?)

减速

就是增加一些描写、叙述、背景。

整体的节奏,可以最后写完了在管。

第九章 增强张力与悬念——利用对话加剧冲突

冲突是故事核心,对话是冲突的表现形式。

随着人物所面临的局势持续升级,你可呈现一种或多种(三种)冲突同时呈现:心理冲突、言语冲突或肢体冲突。

心理冲突(玩阴的,情侣互相折磨,互相怨恨)

言语冲突(就是开骂,吵架,辩论,抬杠)

肢体冲突(就是打架,战斗,搏斗)

增强张力的技巧

沉默

就是一个人特别的吵,一个人沉默(婚姻,男的对女的沉默漠视,女的各种歇斯底里)

焦虑

心里有事、焦急、害怕、紧张、兴奋、心不在焉。(越来越上升,越来越开心,开心到疯狂。或者是有转变。)

第十章 一个漆黑的、风雨交加的夜晚——利用对话奠定基调、烘托情感

这里的奠定基调,是指情感上的基调。(主角对某个角色的情感印象。比如,主角讨厌母亲)

愤怒的三种表达

1. 否认(否认不好的现实,比如,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他很肯没有出轨,他只是手机没电了……)

2. 缓慢发作(就是一开始克制自己,让自己冷静。比如,上年纪的有心脏病的长辈,一开始“出去”,“滚出去”,“我没有你这个儿子”。中间儿子各种顶嘴。然后老头晕倒场景结束)

3. 爆发(就是平地一声雷,比如,妻子做了美美一顿饭,说着开心的事。丈夫站起来就是一巴掌“臭娘们!还给老子装!我早就发现你出轨了。”

第十一章 嗯、啊、哦——处理语言癖好的一些基本方法

比如大舌头、连珠炮(快速的说出大段的话),龟速、娃娃音、低音炮

言辞谨慎者(思考之后再发言)、一语中的者(简短回答)、道歉者(经常道歉)、

自我保护者(会把你的询问当成对他的批评,从而他对你任何事进行辩解,抬杠。快速的摘清自己,和我没关系,不是我的锅。比如:你知道他人去哪了吗?我怎么会知道,兴许是上厕所去了。)

频繁转换话题者(注意力不集中,思路乱跳,可能有精神类疾病、或者喝酒、毒品导致)

说方言或者行话者(方言很好理解,行话就是行业的专业术语)

大嗓门(这个略,大嗓门的语句,字体加粗了。)

话里藏刀者(就是话本身没问题,但是对某人说就有问题了。阴阳人,拐着弯骂人。比如:对一个矮子说,我可不敢惹你生气,你跳起来会给我膝盖一拳。那会疼死我的。再比如:哎呦,女婿来了,大过年的不会空着手就来了吧。)

第十二章 唉!效果不理想的对话——最常见的错误

约翰玛斯综合征

比如:

“小华。”

“小红。”

“小华。”

“小红。”

“小华华华华。”

“小红红红红。”

搞笑可以用一下。比如《我的大哥大》(推荐看一下,搞笑日剧)。《夏洛特烦恼》(“马东什么”“马冬梅”“什么冬梅啊”“马冬梅”)

举例2:

“你今天吃什么了?”

“吃什么?食堂呗。”

“食堂都是剩菜剩饭。”

“剩菜剩饭?你听谁说的。”

“没听谁说。我看见的。”

“你看见的?”

(下一句重复上一句,部分内容。)

沉迷于形容词、副词及不恰当的提示语

提示语就是“说”“道”“叫”“吼”“喊”之类的词。

某某喊:“”

某某叫:“”

尽量不要形容词、副词。用行动去表达。(也有画面感,未来作品好改编影视化)

他十分开心。

他得到这消息十分开心,激情地与身旁的人拥抱,并用力举起。

关于提示语,我的建议是简单(越少越好),最好就是一个字“说”,别整出一些奇奇怪怪的。

缺乏连贯性

比如:

“你吃过了吗?”

“我昨天………”

“我昨天………”

“我昨天………”

“我吃过了。”

中间扯了些别的。也没给解释。(基本不会犯这种错误)

重复人物已知信息

别重复就行。

演讲

没人喜欢长篇大论。(其他书籍里。有个技巧是反派的演讲,就是反派嘚瑟的说自己的宏图伟业,说自己的艰险的时候。来补充自己的动机。是个简单的技巧,但是不够巧妙。)

枯燥乏味的时刻

比如一些朋友互相之间的寒暄,介绍。解决方法就是制造冲突。

语言过于规范

过于书面用语。不真实。

重复赘述

叙述中已有的信息,对话又说一遍。

例如:

我决定去一趟书店。

“我去书店了,妈。”

保留一个就行。

第十三章 标点符号和最后的考虑因素——细枝末节的处理

略。(翻译书,学啥标点符号。)

第十四章 创作对话的注意事项——一些实用的建议

第十五章 与读者建立联结——你能让他们有所改变

 


《这样写出好故事:人物对话》——读书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