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下一个迈瑞医疗?复星医药,曾经公认的下一个迈瑞医疗,却腰斩了

2023-07-19 08:00 作者:价值事务所  | 我要投稿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326原创文章”

在之前剖析创新药产业链的文章中,所长就提过一个观点,创新药企业本质是大者恒大、强者恒强,极难出现弯道超车的情况。

虽然创新药的研发端遵从“去中心化”的特点,即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往往都是由最灵活的Biotech研发出来的,但医药从研发立项到上市销售的产业链过长,而Biotech资源较少,无力负担药品全程的研发、生产、营销费用,因此,很容易中途“夭折”,更多的情况是,产品做到一定程度授权给大药企或整个卖出去。

这就造成行业的特性是,头部耳熟能详的大药企永远在头部,即便一时失利遭遇困境,后期翻盘卷土重来的概率也较大(典型如近期的恒瑞、之前的中国生物制药、华东医药等企业),除了头部那些耳熟能详的大药企外,整个创新药产业就剩一大堆繁星般星星点点的小Biotech,中间几乎看不到中型药企的身影。

即便是创新药产业历史更悠久的美国,多年来,从Biotech成功升级为大药企的企业也寥寥无几,在所长印象中,好像只有再生元等极少数的企业。

这样的行业特性就决定了,对于头部大药企而言,BD能力(商务合作,对外引进/授权/收购)、临床试验资源/设计能力、营销能力或许比自身的研发能力更重要

研发虽然是关键,但如果有极强的商业嗅觉,极高执行力的BD团队,再配合能把梳子卖给和尚的销售团队,即便研发实力比较拉垮,也无所谓,反正每年都有这么多新Biotech、有潜力的新产品……

典型如我们之前追踪过的华东医药。

不过,把这一套玩得更6且更早这么玩的,还得是复星医药。

01

价值事务所BD/销售能力过于变态

所长之前一直都知道复星的销售能力强,但能强到这样的程度,还是很让人吃惊。

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PD-1卷得不行,短短几年间,国内已经上市了十几款PD-1,由于同类产品“过多”,可以说白白为医保做了嫁衣,2022年,几乎所有药企的PD-1销售额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复星的PD-1在2022年3月才上市,算是国内上市较晚的。按道理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他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更何况由于上市时间较晚,也没有能进医保,同可以医保报销的恒瑞、君实、信达、百济等企业的产品相比,就更是毫无优势。

可就是这样的不利情况下,复星2022全年(其实还没有卖满一年,就卖了差不多三个季度)PD-1卖了3-5亿人民币,2023Q1更是卖了2.5亿人民币,按照公司前不久投资者交流的说法,2023年目标是卖10亿以上。

由于公司打一开始就做了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其PD-1是有望在美国获批的,按照公司的说法,如果海外能上市,应该可以卖到5亿美金以上(该产品预计于美国2024H1报审,如果能批,可能2025批)。

啧啧……没有对比,则没有伤害。

PD-1不是复星第一款在“卷王”市场中获得亮眼成绩的产品。复星2022年销售规模超过10亿的产品有五个,其中,汉曲优(曲妥珠单抗)、汉利康(利妥昔单抗)其实都是卷得不能再卷的生物类似药产品,每个都能在市面上找到一长串竞争对手。

尤其是曲妥珠单抗(靶向Her2),有追求的企业比如科伦,都是直接做靶向Her2的ADC(简单理解就是将曲妥珠单抗和一个毒素分子连在一起,单抗发挥靶向导航作用,毒素分子发挥杀伤力),然而就是这样的超级卷的产品,复星从2020 年 8 月开始销售,2021年便实现收入9.3亿,2022年营收超过十亿(具体多少未知),2023Q1更是实现销售额约 5.4 亿,同PD-1一样,曲妥珠也是一开始就为全球准备的,其乳腺癌、转移性胃癌适应症的美国 BLA 申请获得 FDA 受理,如果顺利便有望成为首个在中国、欧盟、美国获批的国产生物类似药。

所长想,讲到这里就已经足以说明复星的营销能力了,果然,卖药这种事情还是老牌大药企更会玩。

除了营销能力外,复星的BD能力其实也不需要所长多说。他能在新冠出现第一时间找上德国的大B公司代理复必泰、国产新冠特效药出现的第一时间代理阿兹夫定、国内第一家将CAR- T疗法推上市(也是代理)、第一家做手术机器人(也是代理),一路走来,几乎赶上了医疗行业所有风口,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说到这里还要夸一下复星的行动力,去年Q4,美国有一款长效肉毒素上市,目前,复星也拿到了这个产品的代理,该产品用于改善中度至重度皱眉纹的适应症于国内的上市注册申请获受理,不出意外明年即能上市,这款产品有望成为峰值超20亿的大爆品。

02

价值事务所写在最后

说到这里,就无须多说什么了,有营销+BD两把刀,复星的长期增长就已经有足够的保障。过去多年来,复星的业绩尽管偶尔会有反复,但长期一直保持着不错的速度在增长。

由于2022年销售额超10亿的产品中两种都和新冠有关,复星2023年的业绩大概率会承受一定的压力,但2024年应当又会有不错的增长(在美国的布局到2024基本可以开花结果了)。

事情总是两面性的,有阴必有阳、有好必有坏。复星几乎赶上了医疗行业一切风口的背后,也是踩了不少坑的,只是总体看下来,胜率更高而已,所以,在很多人眼中,复星其实是一家披着药企皮的一级医疗投资基金。

对比一般的投资基金,复星有实体属性,资产就更重,体系过于庞杂、摊子铺得过大,仿制药、创新药、疫苗、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流通等,好像就没有他不涉足的业务,而且有时候为了抓住机遇,免不了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负债端就“无比丑陋”,可以说是国内几家大药企中最丑的,没有之一。

有时候所长看到复星也不禁会思考,如果他放弃一些领域,会不会表现得更好?

最后附上市场对复星医药2023-2025年净利润一致预期:49.71亿、58.56亿、69.29亿。

(注:数据来自wind,仅做参考,且市场每分每秒都会有新的一致预期,利用市场一致预期需谨慎)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下一个迈瑞医疗?复星医药,曾经公认的下一个迈瑞医疗,却腰斩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