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了!荡气回肠!水浒传结局好在哪儿?《水浒传》P50

看完红楼时,心中感想纷飞,想说的话如行云流水般就窜了出来。但看完水浒时,一时却不知道说什么。或许是篇幅过长,间断观看难以蓄积感情积淀;或许是木鱼这版文学意味更浓,讲史难以情节共鸣;也或许是一开始我已经有了不少先入为主的概念,看到这个结局时竟还觉得没我想象的那般坏了。(我没看过水浒全文,只了解一些片段,以为最后梁山一百零八将全死了,无一善终)
说回正题,四大名著除西游以外,都是历史的诉说者,以比正史更吸引人的情节文落讲述着那些年代人们的生活经历。相比三国的英雄逐鹿,红楼的大厦将倾,水浒前半段更多的是讲着一群平凡人、普通人,是如何在一个黑暗时代下,遭遇不同的压迫走上了同一条道路。而后半段,无论是大胜辽国,还是血拼方腊,我觉得都是给最后一回做的铺垫,以成全全书的核心论点“忠义”。这是在封建时代最大的道德制高点,唯有一死方能展现此二字最高价值。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其中有奸臣作祟,也可以说剧情杀,但其实也都是在为皇帝找理由。宋江在面对招安时,他作为十万大军领头人,他无胆无识吗?他没做过深度思考吗?他真只是一心向好吗?从现实来看,不可能的。他应该有更长远的规划与利益抉择,蜗居一方做土匪还是衣锦还乡做大官,真没啥可比性,他的世界观从小就浸润在了儒家思想之中,这注定了他的道路,他在未饮毒酒前,最大理想或许就是清君侧,肃纲正纪,明圣上视听,最终达到安邦定国,完成所有士大夫的通用梦想。但实际上,问题最大的就是皇帝本身,以皇帝为核心的封建帝国主义制度本身。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群封建制度下的普通人变成了土匪、罪犯,但集聚起来后又反而摇身一变成了各行各业的能人,先后击败正规编制下的内外部队;在书外,我们看到了宋朝及以后,封建制度下的每朝每代,轮回更替,但不变的依旧是最底层最辛苦的劳动人民,直到推翻了封建主义,我们劳动人民才终于站起来了,能够真正拥有一份自己的理想。
所以这就是我个人认为水浒想要达到的目标,作者先是描绘了现实中的底层众生疾苦,一个个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好汉走上了同一条道路;而后又幻想了一个水泊乐园,大家在这儿称兄道弟,吃喝玩乐,好不安逸;之后回到现实,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中,走上了招安之路;然后再切换到幻想,外破蛮夷,内平寇匪;最终回到现实,一群土匪罪犯出身的人,怎么可能安稳坐在朝堂,和世家士族出身的人,共治天下呢?作者知道这一切的可能与不可能,他描绘了一条试图寻求改变的路子,但在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下,以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他不可能找到改变的方法,他最后都在维护对皇帝的“忠义”,他面对了现实,他以超自然方式成全了好汉们的结局。最终,这个故事一代代流传,让我们读出一个又一个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