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逻辑门的奇妙冒险】第2篇 小学二年级的CMOS

2023-03-12 16:19 作者:-喵客信条-  | 我要投稿

本篇目标:

1.理解CMOS管的原理和特性。

 

在上一篇中,我们理解了P型掺杂和N型掺杂的微观特性,以及用它们俩搭出来一个好玩的电子元件,单向导通的二极管。在本篇中,我们将要搭建一个更加好玩的元件,叫做CMOS管。它的全称是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缩写作 CMOS)。为啥是互补呢?这个词的意思其实说MOS是有一对的,一个叫PMOS一个叫NMOS。诶嘿是不是很上一篇的套路有点像,没错,就是类似的构造。(搓手手.jpg)

 

我们先看这样的结构,P型掺杂和N型掺杂以奇怪的姿势嵌在一起,下图的两个N区,一个叫源极一个漏极,我们这里暂不辨析了。这里的P区一般就称作P型衬底。

这里构成了两个PN结,不管电源的正负极怎么接,总会有一个无法导通,整个电路都是不导通的。而且对换P区和N区也不管用,怎么着都有一对PN结不通。那这个电路结构有啥用呢?

 

我们这里先开一个分支,了解一下电容的结构和特性。在这份初等教程,我们可以把电容简单理解成两个导电板,对着放,就是下面的这个结构:

和电源负极连接的板子,就会带上负电荷;和正极连接的带上正电荷。这俩板子中间就会形成一个电场,其中的电子特别想从负极的板子跑到正极,可惜中间是绝缘的,过不去。这种电路结构会有奇奇怪怪的作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我们主要关注下面的这个结构:

把电容的两个板子贴在刚刚的结构上,刚刚提到,板子中的电子特别想往正极跑,就会在P型衬底的上方堆积起来,不仅填充了其中的空闲,还富余了一些,这样就会形成新的类似N区的结构,就是上图X点下边的3个绿点,我们称之为N沟道。这个电路结构就叫做NMOS。回忆一下我们上篇介绍过的,单纯的N型掺杂材料是可以导电的。现在这个电路结构已经造出了一个连通的N区,就可以导电了,也即AB两点导通。


手动划重点,第一个数字抽象来了:X点接正极,加上高电平,AB导通;X点低电平,AB不导通。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电路符号来表示:

相应的,我们把上面那边电路结构的P区和N区对调一下,电容的电源也换一下方向,就变成了下面这样,这个结构就叫PMOS:

也是一句数字抽象:X点接负极,加上低电平,AB导通;X点高电平,AB不导通。电路符号如下:

写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小结一下,因为之后我们就不会再出现了绿点和灰点的示意图了,只会出现电路符号了。其实本篇要记住就是两个电路符号和两句话:

左图:X点高电平,AB导通;

右图:X点低电平,AB导通。

 

只要记住这俩符号和这两句话,本篇就算OK了,小学二年级的难度,很好理解对吧~(搓手手.jpg)


【逻辑门的奇妙冒险】第2篇 小学二年级的CMOS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