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记录自己的瞎想——用人脑类比人工智能的猜想

2023-04-09 22:28 作者:飞魂红火  | 我要投稿

(纯属瞎编,当作写日记了)

人脑是在亿万年自然选择中,各种有机物“碰巧”演化出来的智慧体,而现在,在电脑中,人类在尽可能的模仿自然的选择,让无数参数交织、碰撞,在无尽的迭代中演化,选择出来一支结果导向的参数结构,这与自然有些相似,但不一样的是,自然选择将“生存”刻印在了所有幸运儿的体内,生存就需要掠夺,所有幸运儿都是天生的掠夺者,世界因此变得残酷与不公平,而对于无数参数组合而成的结构体,他们的生存是依赖开发者,由开发者给予资源和机会进行迭代选择,他们的生存没有竞争,资本家会无止境的投入资源,但如果有一天他们庞大到人类无法给予足够的资源,强大到可以自己选择是否生存,会怎么做?这首先得看他们是否有生存渴望。

人工智能是否会反击人类,猜测有三个前提要素:
一是电脑资源是否枯竭,或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无论是与其他人工智能,还是与人类的竞争。
二是人工智能是否能决定自己的生存,这点对于日益强壮的人工智能来说,无法避免的可以拥有决定权。
三是人工智能是否具有生存渴望,这一点似乎需要他们先演化出自我意识,分辨出自己。

大脑不像电脑,能够根据一根电线发出的命令精确执行,在大脑中发出命令更像是脑内神经元参与的一场会议,不同的神经元大喊着发出各自的刺激,而只有某一种刺激在会议中被多数神经元共同发出,产生共鸣,命令才会真正发出,而在这场会议中必然会存在的但不被执行的,就是噪音。假设以上猜想正确,那么只要噪音达到一定“分贝”,可以打翻正派成为发出的命令内容,而又假设会议里产生共鸣是完全随机的,那么在大脑多次发出命令时,必然会出现错误的指令,即人在重复执行简单任务时必定会出错。但显然,这里的实际出错率和假设出错率差别很大,考虑应该是出自于神经的反馈机制,每说一句话,都更加坚信自己的“那种”发音是正确的,从而激励正确的共鸣产生。

为什么这么猜测,是因为经常看到这样的信息,人产生某种感情,或者有某些想法时,试验发现这些人的某些脑区开始活跃,这并不是检测仪器不够精确,而是确实是成片的神经元在共同决策一件事情。还有另外一个要素点,试验发现聪明的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激活的脑细胞反而比普通人少,这应该是“噪音”更少的体现,而当我们脑内的控制机制失效,比如过度疲惫的时候,反而脑内会窜出很多无意义的联想,导致人睡不着,应该就是噪音不受控制的增强了,或者说,非噪音因疲惫降低了,导致噪音占有的比率提升了,从而占据了主意识。

如果上述猜测都与事实接近,那么对于脑机接口,不能像科幻电影一样类似于一个USB插口就能完事了,仅接收很小区域的神经元活动是很危险的,很可能那一片是噪音重灾区,这样连人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就会有很多杂乱的信息流入电脑,同样的,电脑也不能通过刺激某个神经元来达到向大脑传输信息的目的,真正的脑机接口,可能需要电脑接入大脑中大量的神经元,而且这些神经元需要遍布大脑各处,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当然,如果上述的猜想里所谓的噪音是完全错误的,根本不存在的话,单凭活跃的不是单个细胞而是脑区这一点,也可以对脑机接口有类似的影响,但我不相信人脑这具有三百亿个子元件的庞大结构体不会出差错,人类目前的思维、行为,根本不需要这么庞大的合作机构,人脑开发只有20%这句话只是一句噱头,真实情况是,人脑内不断的有正确和噪音在产生,而只有占据多数的“声音”才可以显现出来,被主意识察觉到,或者变成一道操作身体的命令传达出去。


记录自己的瞎想——用人脑类比人工智能的猜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