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访古】商船自海还者,指为抵岸之期「泉州·世界遗产·万寿塔」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还是11月11号那天」
看完安平桥,往东偏北方向出发,大概1小时车场,就来到了石狮市,开始最艰巨的任务,爬山!
我,一个单独出门就难免犯傻的人,走错了方向,再加上赶时间,爬到快断气。
下面给大家指指路,引以为戒(苦笑。
目的地是在宝盖山山顶的万寿塔,宝盖山景区很大,在山脚,有两个主要的登山入口,一个在地图右下角的虎岫寺,另一个是虎岫寺左边的游客中心,两者相距大概15分钟左右的步行距离。

我,在百度地图的鬼使神差下,走了虎岫寺那一边,还感叹说,停车场居然只有一辆车,在到达半山腰之前一个游人都没有,我因为赶时间,猛爬了半个小时,终于登顶。
在下山的时候才发现,有5块钱一位的电瓶车,从万寿塔下的牌坊直达游客中心停车场,我才明白,其实,不用硬爬(苦笑,可以从游客中心坐车上山。
权当锻炼身体了,第二天大腿发酸……

又是一个没有门票的景区,除了山顶的万寿塔和东麓的虎岫寺,还有朝天寺、落英幽谷、石窟公园、观海台、揽胜寺、花海谷,作为郊游目的地,实在再好不过了。
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登顶,所以一口气爬呀爬,在半山腰终于看到了塔的身影。

努力了半个小时以后,来到了塔下的牌坊,进去之前保安大叔说需要预约,其实也没什么游客,主要是要登记个人信息,生成预约码。
简单操作以后,就开始最后冲刺了。

走到这边的时候,就有种赤裸裸的石头山的感觉,回头已经能看到山下开阔的海湾,真不是一般的壮阔。


沿着石梯上去,就走到了这座在山顶屹立了近九百年的石塔前,她是泉州人故乡的象征。

万寿塔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遗产名录的一部份?
万寿塔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它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也是镇守海口、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其望夫成石的传说承载了泉州民众对海洋贸易的历史记忆。

泉州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解决商船进出导航问题也有自己的一套体系,那就是六胜塔+万寿塔,六胜塔是船只驶向内河港口的地标,万寿塔是外海航标,两座航标塔遥相呼应,构建了独特的古代航海导航系统。
万寿塔又称姑嫂塔、关锁塔,位于石狮市宝盖山顶,是泉州湾一带的制高点,塔背靠泉州湾、面朝台湾海峡,由僧人介殊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建造,此时恰逢泉州港海外贸易走向兴盛,因此从建成开始,万寿塔就成为了泉州港的外海航标。

万寿塔由花岗岩筑成,是五层八角空心楼阁式塔,塔刹为葫芦造型,占地325平方米,高22米。塔身是空心筒形,往上逐层内收,根据记载,是有楼梯可以登塔的,但目前看来应该是封锁了,我也没有找到入口。为了加强塔体重心的稳定性,不仅塔身逐层内收,每层门龛也是错位的,使得塔身压力可以平均分散。

第一层有一圈回廊,西面接一座宽三面、深两面的抱厦。

塔身的瓜棱柱造型是该时期典型的石塔艺术风格,从第二层往上,石柱都是三段叠接的,叠接处的缝隙能产生缓冲作用,消减地震的能量,作为位于地震带的石构建筑,借用了传统木构建筑的抗震减压方法。

整座塔看起来并不算精巧,但这是一座建造在地震带山顶之上的五层石塔,建造难度可想而知。加上姑嫂二人在塔上盼望飘洋过海的亲人回家的故事,万寿塔被赋予了更为传奇的色彩。
我不敢想像,五六百年前那位遇上风浪没能回家的年轻人有多渴望看到这座象征着家的塔,但他身上的冒险和进取精神,正是海洋文化的真实写照。

【一点不成熟的小攻略】
必备:健康绿码
门票:免费,但进入万寿塔区域需要在宝盖山风景区公众号预约
游览时长:1.5小时起
看点:万寿塔、眺望海景、宝盖山的其余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