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 | 隋朝之重要制度文化人物(一)(内含翻硕MTI川外真题)
中国历史文化 | 隋朝之重要制度文化人物(一)(内含翻硕MTI川外真题)
原创 初歆百科

隋朝
公元581~公元618
重要制度文化人物(一)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它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延续至清末。所谓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为决策、审议、执行机构,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又各辖四司,共二十四司。主要作用为节制君权,三分相权。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有利于集思广益,规范权力,但三省分管诏令制定、审核与执行,往往会造成相互掣肘、职责混淆的后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科举制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它最早产生于公元605年的隋朝,发展并成型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废除。主要形式为定期举行的考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科目,例如唐朝常设科目就有明经、进士、俊士、明字等五十多种,并开创武举,设立殿试;而明代只设进士一科,并采用八股取士,内容多来自四书五经。此外,科举一般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和状元。
科举制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的人才进入统治阶级,动摇了门阀制度,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但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也逐渐成为了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历经多个朝代所开凿完成的一条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它最早开凿于春秋时期,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后经隋朝的大幅度扩修和贯通,形成了一条以隋朝都城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的大运河,元朝时又经翻修,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之后,各朝代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造。目前,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南起杭州,北至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
京杭大运河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开皇律》
《开皇律》是隋朝隋文帝在位时期制定并颁行的一部法律,也是隋朝第一部成文法典。
北周时期,律法时松时严,导致刑罚混乱。公元581年,为改革旧法,隋文帝杨坚命高颎及其它重臣郑译、杨素、苏威、裴政等十四人,广泛采用魏、晋、齐、梁各律的优点,制定新律,同年十月完成。至583年,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等人,本着删繁就简,以轻代重为原则,对新律重新更定,最终制成《开皇律》。主要包括律文五百条,共十二篇,分别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亦作盗贼)、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此外,还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平民的诉讼程序,如百姓有冤情,可逐级上告,甚至直到朝廷等。相较于此前的律法,《开皇律》的篇章体例更加精简,刑罚简明宽平,更是创设了新的五刑、十恶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开皇律》代表了隋朝立法的最高成就,是法制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成文法典,为我国封建法律的定型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
相关真题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