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 | 苏州古典园林的分析与表现 作业展示(九)~(十二)

课题描述
此次课题的设置,意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开放的态度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力图用有趣、好玩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园林及文化的热情,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兴趣,从而展开理解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并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观、独特之处和造园之“法”,“理”,设计理念、设计智慧。课题考虑到疫情时期的特殊性,同时选取适合环艺学生特点的方式,展开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完成方式。课题为期4周。
具体内容
1.选取网师园、留园、艺圃、寄畅园这四个古典园林里的一个园林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和游园对象。这四个园林均为经典的小园林,小中见大。
2. 对所选的园林进行包括历史沿革、总体布局特点、游走空间序列体验、山石水植物等自然要素、廊、亭、桥等建筑要素分析、关注其在空间中的作用、意境氛围、楹联匾额在内的详细充分的研究。
这一阶段应对的具体成果为对所选园林进行平面图描摹。我国古典园林“游观”,为使同学们建立在有体验认知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展开了云调研,云学习,尤其是体验游观的视频。
3.给自己设计一个形象,进入园林,进入画中,“入画”梦游。身体“居游”,”入画而能栖”,“梦”自己在园林中居游,想象自己在园林中的行为。用画笔细腻地勾绘自己与园林的关系:人或于树下荫蔽,或于山塌对弈,或于卷浪山檐下把酒抚琴,人,或而有“居、望、行、游”的不同姿态……应对的具体阶段性成果为绘制“手卷式”园林场景图(从入口开始,按照自定的游园路径展开绘制)一套,表达的场景可以充分想象,甚至可以“不合理”,但空间结构需表现传统园林特点,典型场景的空间可以戏剧性的转化;除此以外,也可以绘制“片段式”典型场景图。
横屏观看长卷效果更佳
(竖屏锁定或取消自动旋转屏幕)

作业九


彭志远创作感想
这是大三下学期的第一个园林作业,也是从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学习,在整个绘画过程中自己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一开始对中国古典园林处于一个模糊的认识阶段,通过老师授课指导,也慢慢了解到看似一个只是很多树木古物的简单空间其实暗藏着一个特别丰富的天地,通过一些对比,欲扬先抑等一些手法,将一个空间的起伏轮廓变得丰富和具有层次感!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的廊,在空间中也起着重大的作用,因为我感觉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园林中的建筑个体是比较单一的,但是就是通过廊的曲折连接形成了富有变化的建筑群!这个手法在现在很多空间中也在大量使用!还有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在我所选择的网师园中,很小的一个空间但是却有一种极其深远不可穷尽的感觉,通过课上的学习也知道是古人用的一种方法,空间的渗透与层次,这个在现代也运用的特别多!第一个作业创作过程虽然不是很顺利但是老师的建议指导下,最终还是完成了这幅网师园长卷绘画!

作业十



栾舒涵创作感想
以绘画作业云游网师园,虽没有摸过一石一木,没有嗅过一草一花,但好在怀着未知者的不尽好奇与想象,比直接游园要更加意境连绵。从书中得知南宋侍郎史正志因为被劫贬官而来苏,在蓟门外建万卷堂,其花圃称【渔隐】,表达官场失意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我曾读到明代的一则儒家故事《渔樵问对》,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规之于易理。其中所有的道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成了道的化身。自南宋往后四百余年,一任一任的园主后承其志,以“网师”——渔父自许,受贬谪却不灰心丧气,坚持阅读与思考,如渔樵问对中的渔父一般,保持“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处世之道。园中匾额几处皆精妙,吸引我去探寻苏州园林艺术中隐含的人文哲学。
机缘巧合,在完成作业之后不久,我就第一次踏足苏州。对比拙政园的步道复杂碧水蜿蜒,狮子林的重峦叠嶂奇石峻险,网师园的庭园要更加克制而精巧。游览网师园,这里没有连绵不断的水榭楼台,胜在不以奇称趣,山水、花木与建筑尺度相配得当。因体量精巧所以更有小家的味道,像是可以想象过去一家人如何在此间生活。而禅宗讲“芥子纳须弥”,网师园虽小却没有舍弃任何一种要素,有一池活水还有一山秋桂,有俨然厅堂也有小园花香。

作业十一


曹瑞创作感想
这是大三下学期第一个园林作业,学习园林设计,自然要从中国古典园林来研习。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
在绘制这幅手卷图时,面对空间层次如此复杂,手法如此之多的网师园。刚开始无从下手,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是相当少的。但在之后的学习中通过老师指点,资料查找。慢慢的对网师园的空间,手法有了浅薄的认识,网师园的园子入口相当不起眼,但就在这不起眼的红木大门后面,却是另一番天地。在手卷中我想表现网师园九曲长廊与叠山折水相互掩映的感觉,在不同场景的中选用古树过度,运用线条表现古典园林中丰富的空间变化。最后结合老师的指导与建议,用简单的颜色结合线条完成了这幅手卷图。非常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

作业十二




朱宏庆创作感想
第一次接触到古典园林的课题,刚开始是非常兴奋的,但是慢慢深入下去,却是充满迷惑的。这次从园林长卷的创作构思到完成,一直都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困扰着我。我是第一次接触园林的长卷,也是第一次接触国画的创作方式。与西方绘画的透视方法对比,国画的散点透视与两点透视或者三点透视是有较大区别的。在整个创作过程过程中,慢慢学习到了画卷中的“步移景异”的效果,了解一步一景是园林构图表达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慢慢“浸入”园林,体验在园林中游走的感觉。进一步地发现园林之美。
在整个园林学习的过程中,从面对园林的懵懂,再到对园林与国画有较浅薄的了解。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与调整的非常大的。通过老师的引导,我也慢慢去探索园林的发展过程,了解园林背后的文化与故事。
这个学期的结束,我也慢慢地向往园林。假期开始,从南京瞻园再到无限寄畅园,苏州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等,走一遍园林之旅,了解园林的变迁。

免责声明:本文由天大建院环境设计原创,由我方重新整理编辑,图片版权归学生和学校所有;若此图库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资源搜集于网络,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仅用于学习,切勿商业,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