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传开宗明义——病毒进化史

病毒传开宗明义第一章,病毒进化史。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病毒(Virus)。病毒是最原始的生命体,早在没有细胞之前就有病毒存在,那时的病毒还只限于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简单化学物质,没有表现出病毒的寄生特征,当一部分病毒进化成为细胞——既细胞体生物出现之后,个别这种蛋白质和核酸或它们的复合体表现出寄生性,然后进化成现代病毒。
让我们从原始的始祖病毒开始我们神圣的进化之路,终点是如今的大千世界!

这是病毒的进化史,理由如下:
1,类病毒与德尔塔病毒(以下简称丁肝病毒)繁殖方式一样,只是丁肝病毒多了一个德尔塔抗原。(蛇丁肝病毒多了一个疑似德尔塔棘突蛋白)
2,丁肝病毒的RNA是反义RNA,繁殖方式与反义RNA病毒一样(丁肝病毒:转录——德尔塔抗原催化RNA复制;反义RNA病毒:转录——基质蛋白催化RNA复制)。
3,丁肝病毒生活需要细胞的DNA依赖的RNA聚合酶(主要是RNA聚合酶II——转录mRNA的RNA聚合酶)进行RNA复制(可见细胞的RNA聚合酶祖先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



4,正义RNA病毒、反义RNA病毒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与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拥有共同结构。
5,正义RNA病毒RNA复制时首先形成双链RNA,然后双链RNA转录形成正义RNA;双链RNA病毒首先进行转录形成正义RNA,最终正义RNA转录成为双链RNA,可谓是“师出同门”。
6,正义RNA病毒复制时在细胞内形成小体,双链RNA病毒可直接作为小体。
7,反义RNA病毒复制时不形成双链RNA,与正义RNA病毒完全不同。
8,人体内有内源性博尔纳病毒基因(EBLN-1/2/3P),而博尔纳病毒正是反义RNA病毒,可见反义RNA病毒可以整合在宿主DNA基因组中,这与逆转录病毒是一样的(可见,反义RNA病毒是逆转录病毒的祖先)。

9,反义RNA病毒、逆转录病毒、拟逆转录病毒、单链DNA病毒与双链DNA病毒均可以通过内含子剪辑RNA来改变外显子的表达,这与细胞是一样的
10,逆转录病毒中的泡沫病毒有20%的概率会形成拥有双链DNA的病毒,这种病毒的生活方式与乙肝病毒一样(泡沫病毒中拥有双链DNA的病毒遗传信息流与乙肝病毒均为DNA→RNA→DNA,泡沫病毒中拥有双正义RNA的病毒遗传信息流为RNA→DNA→RNA)。
11,乙肝病毒(DR1与DR2)、花椰菜花叶病毒(19S与35S)的DNA上均有两个正向重复序列(direct repeat),用以mRNA转录、pgRNA合成与病毒DNA合成。逆转录病毒的DNA上也有两个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用以mRNA转录、正义RNA合成与病毒DNA合成。
12,无论是以HIV为代表的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还是以乙肝病毒为代表的拟逆转录病毒(Pararetrovirus),它们合成双链DNA的逆转录过程中,均会形成单链DNA,而且单链DNA也含有重复序列。而腺相关病毒这种无害的人细小病毒的单链DNA也含有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13,无论是拥有线型单链DNA的腺相关病毒,还是拥有环状单链DNA的M13噬菌体,它们在进行DNA复制时均会形成双链DNA。而逆转录病毒与拟逆转录病毒也会形成双链DNA。
14,人体细胞内的DNA很多都是逆转录病毒(少数为反义RNA病毒)整合而来。
15,反义RNA病毒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与逆转录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结构相似
16,非洲猪瘟病毒与原始细胞的DNA聚合酶均缺失外切酶修复校正功能,由此可知,原始细胞由原始双链DNA病毒进化而来。

17,原始DNA病毒的DNA聚合酶开始没有外切酶修复校正功能,修复校正功能是后期进化而来。而原始细胞的DNA细胞的DNA聚合酶也是如此。
18,最早出现的外切酶修复校正功能为3'→5'外切酶,最晚出现的外切酶修复校正功能为5'→3'外切酶。
19,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与现代双链DNA病毒的DNA均为线型,而细胞的末端为由重复序列组成的端粒,现代双链DNA病毒DNA的末端为重复序列。
20,真核细胞的端粒上有端粒酶用以合成替换引物的DNA,腺病毒的DNA末端有磷蛋白作为DNA复制的引物。
以上仅为个人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