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食记 其八】好运来自...北北西?

2022-10-19 18:27 作者:暮色苍空  | 我要投稿

去年,一月底二月初,现在回想起来仿佛是很遥远的时间,遥远到仿佛已经是前世的事,那时候新冠带来的阴郁氛围似乎尚未在全世界蔓延开来,那时候周围的人们尚且还充满着希望。


刚过一月份,超市就迫不及待地张贴出印着宣传一种“传统”食物——惠方卷的宣传画了,那是一种用海苔包裹起来的粗寿司卷,里面放着七种代表着七福神之“福气”的食材,共同组合成这种名为“惠方卷”的特殊寿司卷。


宣传画中写着“今年的惠方是——南南东”,我一时以为这是借着当时鬼灭之刃中乌鸦口中颇有魔性的“南南东”的梗来跟大家开的玩笑,后来才知道原来每年日本都会确定一个方向作为“惠方”,“惠方”的意思就是“有利的方位”,而每年的“惠方”就是今年“岁德神”所代表的方位,了解“惠方”便可以与岁德神结下良缘获得庇佑,又因为每年“岁德神”的方位都会变化,因而确定每年的“惠方”就显得格外重要,具体确立“惠方”的方法我不太清楚,不过看起来是按天干地支之类的方式推算的。

日本网站上对惠方的注释

这里的“岁德神”最初似乎是特指一位家家户户在正月期间祭祀的福神,这种习俗主要集中在日本出云到伯奢以西的地区,最早的岁德神祭典在1730年左右。而现代日本这种概念似乎已经宽泛化,把“岁德神”的概念同各类“岁神”相融合,认为岁神即年神,其间就包含了正月时走访各家各户的来访神、保佑五谷丰登的稻神、守护家族的先祖...以及刚才提到的出现在哪个方位,哪个方位就会好运来的惠方神。


哎呀,说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晕头转向了,别急,上面提到的那些神仙,还跟惠方卷里那七种食材所代表的“七福神”尚无关联,也就是说光是一个惠方卷里还藏着七位神仙哩。

在此之前,不如我们先尝尝这枚,啊不,这根惠方卷的味道如何。

这根惠方卷是我从超市花不到500日元购买的,从外观上看除了又粗又长外,与一般的寿司卷别无两样,我们把它拿起来,一口...啊等下,我们要先找准“惠方”,因为这是去年的惠方卷,所以我们朝着去年的“惠方”南南东,一口...等等,忘了说了,惠方卷有另一种说法叫“丸かぶり寿司”,“丸”就是“整个、全”的意思,“かぶり”同“かじり”意为“咬”,这里理解成“吞”,意思就是“整个吞下的寿司”,在习俗中因为惠方卷里蕴含着各种福气,所以不能把它切开,这样福气就会跑掉了,要对着“惠方”,不要说话,一口气将所有福气纳入腹中,如此一来便可以保佑今年好运连连,所以我们加油!来,一口!

啊咕...

......

......

......

......

......

......

......

......

......

......

吃...吃不下了。

这根又粗又长的惠方卷,主要成分是由海苔包裹着的醋饭组成,也就是吃惠方卷跟大口大口吃米饭没多大区别,很容易就吃饱了,除了白米的味道,大口咀嚼之时能品味到脆黄瓜条的清爽、鸡蛋卷的香甜,肉松的松软...原谅我对腌葫芦条的味道实在没有什么印象了,不过放心,我们可是吃下了很多福气呢!

黄瓜条、日式鸡蛋卷、腌葫芦条、肉松、蘑菇、豆腐、樱花粉...

你问鳗鱼呢?开玩笑,这么便宜的惠方卷里怎么会有鳗鱼,想要有鳗鱼的惠方卷,你得花800日元以上买下富含更高级食材的惠方卷才行。

因为惠方卷从组成上来说,实在算不上多新奇,因此各个商家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惠方卷,比如加入当地自豪的本地鸡肉、牛肉,或把普通香菇换成松茸,把包裹在外面的海苔换成和牛肉卷,想必十分美味...

一种用烤牛肉卷代替海苔卷的惠方卷,来源于网站japan-walker

我那时常去的一家便当店里也早早地挂上了自家特制惠方卷的宣传图,新鲜翠绿的芦笋、炸得金黄的鸡肉、看起来饱经美拉德反应的培根条...因为经常在这家店里买便当,偶尔和店员小姐姐打个招呼也让对方对我们几个留学生有了印象。

见到我盯着宣传画中看起来十分诱人的特制惠方卷发愣,小姐姐微笑着说:“到时候别忘了来尝尝我们的惠方卷。”

“可以预订吗?”我追问道。

“嗯...好像不需要预订呢,到时候直接过来买就好了。”

我看到上面写着“期间限定”四个大字,而那旁边则补充着日期,这一年中,仅有两天能买到这家便当店特制的惠方卷。

那之后嘛...我果然忘了,这的确成为了我的一个小遗憾,因此才会在那一天,到一旁的大超市中无可奈何地选择了这只普普通通的惠方卷,拜托了,惠比寿、大黑天、毗沙门天、辩才天、福禄寿、寿老人、布袋佛,您七位福神可别在意!


虽然惠方卷中的食材被有想象力的商家们路乱替换着,然而从“传统”上来讲,惠方卷中的七种食材分别代表着:

惠比寿之与黄瓜,惠比寿是代表渔业的神,保佑商业兴盛、五谷丰登,也是七福神中唯一源于日本的本土神,黄瓜的日语发音是“きゅうり”,读音类似于“Q利”,与日语“九利”同音,因而代表商业繁盛。


大黑天之与玉子烧(日式鸡蛋卷),大黑天是源于印度的神,不过在日本被作为食物、财运、农田和炭火(因为黑么...)的神明,同样掌管商业繁盛(惠比寿:抢生意是吧),而黄澄澄的鸡蛋卷就代表着财运。


毗沙门天(国内叫多闻天王)之与高野豆腐(冻豆腐),这个也挺牵强,主要是因为豆腐的原料是大豆,而大豆又能驱鬼(驱邪)。


辩才天之与腌葫芦条,辩才天是七福神中唯一的女性神,代表结缘、财运、音乐和智慧,因为辩才天的形象里她的羽衣像长长的葫芦条,所以...嗯。


福禄寿之与蘑菇,福禄寿与寿老人在日本神话中基本算同一神,福禄寿的大耳朵形象与蘑菇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以蘑菇代表。


寿老人之与鳗鱼,寿老人代表长命百岁,因为他的形象脑袋长、胡子长,所以以身体长长的鳗鱼为代表。


布袋佛之与樱花粉,布袋佛即弥勒佛,代表笑口常开好事连连。因为樱花的粉色能让人联想到好运,所以...好吧。


总之上面提到的七种食材就是七位福神、七种福气的代表,实际上在各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的加工,如海边的地区加上海鲜或者宣传要闭上眼睛笑着吃之类的习俗,不过他们竟然没有出现咸惠方卷好还是甜惠方卷好的争论...总体来说,都是强调欢欢快快,健健康康,幸幸福福的氛围。


是不是觉得惠方卷的“传统”相当随便?

其实是因为...吃惠方卷的习俗根本就不是传统。虽然在许多地区流传着一些传说,但目前大部分对惠方卷起源的说法,认为在大正时期就有出现,而后来在商业繁盛的关西地区,因为各家商贩举行的庆典活动逐渐将吃惠方卷的习俗延续下来,后来又于1989年由一家连锁便利店推出一款粗寿司卷,并取名为“惠方卷”,至1998年逐渐推行至日本全国,最终成为了在节分时期和撒豆驱邪、“柊鰯”(将烤过的沙丁鱼头插在柊树枝上的习俗,据传可以驱邪避害)共同传承的习俗。


想着关西人那大大咧咧的形象,便不难觉得在早春的氛围中,一大群人聚在一起,笑着乐着唱着歌儿,把尚未切开的寿司卷拿出来,然后大家一边吆喝着一边比赛看谁能一口气吃掉,似乎也变得合情合理了。而基于日本人...尤其年轻人一贯的风格,惠方卷在动漫作品中还有其他含义,美少女张开樱桃小嘴,试图吞下一整个惠方卷的模样,大概的确能引得众宅男浮想联翩,那时候只要别浪费食物,大概福神大人也不会耿耿于怀吧,毕竟惠方卷是给人们带来福气和快乐的食物,只要乐着笑着唱着歌儿,人们就能暂时将烦恼和痛苦扔在一边,对惠方投以期望的目光,拾起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封面来自:ユーレカ artworks/95974047

【日食记 其八】好运来自...北北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