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洛阳园林 董氏西园

2022-10-10 05:11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董氏西园的主人是董俨。董俨(955——1008),字望之,河南洛阳人。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进士。五年后,到中央办公厅任左拾遗,职称升为直史馆(中央档案馆修撰),后来“充淮南西路转运副使”。转运使在宋代职权很大,相当于统管省发改委、粮食厅、国税局的长官,主管全省经济工作。

董俨不是好人,更不是好官。董俨脸皮厚,善狡辩,操行差,大钱小钱都敢收,对下人吝啬。他用贪污搜刮得来的财富,买了很多姬妾,经常大吃大喝,纵情声色。物以类聚,与他往来密切的,也都是贪官,京城百姓称他们为狐朋狗友。这些人经常晚上聚在一起纵情喝酒到深夜。京城百姓称狐朋狗友中的陈象舆为“陈三更”,董俨为“董半夜”,“三更半夜”由此而来。董俨很恶劣。恶劣到衙门里花公款给公差们制作的高档高价服装,暗中换成一批低价的劣质服装,中间的差价装进自己口袋。董俨经常指派下属出去给自己买东西,装疯卖傻经常不付钱。

董氏西园的特点是“亭台花木,不为行列”,也就是说它的布局方式是模仿自然,又取山林之胜。园子里的亭台花木分布自然随意,并故意营造出周遭景物像是经历过岁月的侵蚀而自然形成的样子。从南边的大门进去,首先就看到东西排列的三间大堂,一在池中,一在池西,其中两间距离不远,处于一个区域,最西边的那间在一个人工湖的中间,往西穿过一座小桥流水,有一处假山高台,再西边还有一间堂屋,周围竹林环绕。地形处理上的起伏变化,使人进园后,没有了一览无余的感觉,是障景和引人入胜的设计手法。如登高台而望,可略观全园之胜。

从台往西,竹丛之中又有一堂,在树木浓郁,竹林深处有石芙蓉(荷花)。循林中小路穿行,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到达湖池区,这里有令人清心的涌泉,涌泉自地下涌出的泉眼,泉眼周边有山石及荷叶遮蔽,有“水自花间涌出”的美景。推开西堂小轩窗,窗外甚为开阔,通风良好。此处是消夏纳凉的好地方。在幽静的环境里,鸟儿和鸣叫的小虫好像也很自得惬意,使人流连忘返了。湖池之南有堂与沏池之北的高亭遥相呼应。登亭可以看到董氏西园的全貌。

附《董氏西园》原文,董氏西园,亭台花朩,不为行列区处,周旋景物,岁増月葺所成,自南门入,有堂相望者,三。稍西一堂,在大地(池)间。逾小桥有髙台一。又西一堂,竹环之中。有石,芙蓉,水自其花间涌出,开轩窓,四面甚敞,盛夏燠暑,不见畏日,清风忽来,留而不去。幽禽静鸣,各夸得意。此山林之景,而洛阳城中,遂得之于此。小路抵池,池南有堂,面髙亭堂,虽不宏大,而屈曲深邃游者,至此往往相失,岂前世所谓“迷楼者”类也。元祐中有留守,喜宴集于此。

北宋的董氏西园就位于洛阳国家牡丹园区之中。园中的千年凤丹林,为宋朝董氏西园的遗物,其中的一株“千年牡丹王”为隋朝西苑遗物,是洛阳牡丹的“活化石”。董氏西园位于洛阳市王城大道东、老310国道与国花路交叉口。



洛阳园林 董氏西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