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题
这部电影应该选一个更成熟的案子。
因为在司法体系中,对于儿童犯,少年犯,老年犯,都有着极度的别样意味,这就相当于是法律的无情,在人们的监督上定义衰败。
这电影无论是在讨论战场,还是讨论国情,都不应该是在讨论儿童。
因为电影的核心早已有变,就像我说的,电影是在所有登场人物的故事当中反映影像呈现出的大环境,而小说是在顷情文字的多次描写中反馈于人物的故事胜于寡。
所以一个儿童,像他这样的年纪,为什么会去杀人?你倒不如问为什么战场要把一个儿童拉上战场,为什么战场和国家与民族的立场能教会一个儿童在没识字前先去找几个瓢,这种撒旦的民族,杀人是很轻描淡写的,所以本片几乎是弃绝了对案情本身凸现的矛盾的围观,因为案情的复杂程度不需要解释。
一个车臣长大的成年人,就很适合,一个完全接受了这套价值观的人,他会去杀人吗?这样的问题才合适。
讨论人的立场,就不该在人的道德上加以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