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拍一部烂一部的“国片垃圾制造机”,这次终于要脸了

2023-07-24 18:07 作者:Vista看天下  | 我要投稿

传说中投资30亿的《封神》第一部上映了。


观众们在眼见为实之前相当默契,谨慎得好笑——竟没有一个人敢相信它会是好看的。


态度多半是扭扭捏捏:想看但感觉会烂,感觉会烂但还是想看。



即便影片大力宣传的一大群浓眉大眼腱子肉帅哥已经让人心动不已,还是得冷静地说一句:


帅是帅,但电影好不好看不知道啊。



不怪观众如此唱衰。“封神”IP、国产魔幻大片,沾上这几个关键词,经验告诉我们几乎可以闭眼骂。


叠上这些debuff的国产电影,简直没有珠玉在前,能想起来的全是糟粕



事前透露出来的各种预告,也显得让人难以信任。


纣王,由异域风情十足的混血男神费翔来演;妲己,是个俄罗斯女孩。


特效宏大号称中国版《指环王》,但众所周知,以前喊过这个口号的片子都让自己沦为笑柄。


——这能是好片?


是你吗,黄金甲


但看过之后,很多观众和我的体会一样:在你不抱希望的时候,它反倒超出预期一大截。


不仅不烂,甚至可以大胆竞争一下今年国产大片前五名的位置。


而且更值得被写一写的是,它花了9年时间,雪了中国电影最丑陋之耻


“花最多的钱拍最烂的魔幻大片”,这毛病怎么就让它治好了三分?


(以下有轻微剧透,介意的读者可以先【收藏】本文,看完电影后再来评论区讨论)



01

从“向往父亲”到“杀死父亲”


很稀有,第一次在一个国产魔幻大片里看到的不是妖魔鬼怪乱打架,而是一个人完整的成长。


跟最近流行的“质疑、理解、成为”梗完全相反:想成为父亲,不理解父亲,质疑父亲,杀死父亲。


电影含爹量很高,但别怕,它是一个把浓度稀释的过程。


图左为纣王(费翔 饰)


主角姬发,未来的周武王,最大的功绩是讨伐商纣王、建立西周。


在《封神演义》原著中,他和纣王直到牧野之战才会面。但在电影作出的改编里,他自小入朝歌,成为了纣王身边最敬仰他的精英侍卫



电影对原作最大也最妙的一个改动,就是增加了“质子”这个设定。


四方伯侯以及八百诸侯,为了表示拱卫王室的不二忠心,都要向首都朝歌送去一个儿子,是为“质子”。


这些年轻人既是王室拿捏诸侯的人质,又是由王室亲自训练成的战无不胜、无比忠诚的精兵营。


电影的第一场戏就因质子而起,也会让每一个现代价值观的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冀州的苏护反抗商朝,决定不再效忠,于是当时还是王次子的殷寿(后来的纣王)领兵讨伐。


紧闭的城门下,苏护的儿子、也是质子之一,跪在冰天雪地中苦苦哀求父亲不要一错再错,速速投降。


铁了心的苏护,以万箭齐发回应之。


此时的焦点,就变成了一个残酷的刑罚——诸侯叛乱者,其质子当杀。



十几岁的青年人,从小就被教育身为主帅的殷寿是他们的另一个父亲——政治上的父亲


血缘上的父亲背叛王朝,质子就必须死。


不得不说,殷寿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一流的PUA洗脑高手。


高大威猛战力强,有着惊人的人格魅力,让人相信效忠他就是最正确的事。


恐惧至极的苏护之子,最终是怎么下定决心将剑插进了自己的脖子?是在殷寿对其父之背叛痛心疾首的疾呼中,那句为维护权威极具煽动性的蛊惑


“杀了自己,你就是我真正的儿子!”



此时本现代人已大惑不解,接下来一幕更是毛骨悚然。


其余的质子也被同伴的惨死而点燃怒火,在殷寿的带领下高喊:


“是谁杀了苏全孝?”“反贼苏护!”


王权对效忠者的成功控制令人咋舌,自身的暴虐则被摘得一干二净。


姬发目睹了这残暴的一切,但他一直无法搞清楚,心里一边是同情和质疑的本能,一边是对纣王的仰望崇拜,到底哪个才是对的。


姬发内心是良善的,在苏护之子死后制止其他人对他的污蔑:“父是父,子是子。”


但又非常维护王的地位,忠心耿耿。


自己的亲生父亲姬昌被污蔑谋反送进大牢,他也信了父亲真的心怀不轨,劝父亲应该俯首认罪。


姬昌(李雪健 饰)


其余的质子被送到朝歌,多少知道自己是家里不受宠的那一个。


留在家里的兄弟可以安全无虞地继承爵位,他们流离在外,只有依附于一个更强大的“父”,才是立身之本。


可姬发身上不存在这一层动机。他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作弊赢了哥哥来到朝歌,只是渴望做像王一样建功立业的大英雄。


因为依附是心甘情愿的,所以他的觉醒更加难得。


在这盛大的王朝中,他不断目睹着王权在细微之处的残暴:


攻打冀州凯旋后,苏护的头颅献给老商王,下一秒头骨就做成了宴席上斟满美酒的酒杯;


姜子牙一行带着封神榜出现时,纣王急着要验证是否封神榜能通过吸收死人之元气奏效,随手就杀了身边的侍从。


姬发也无时不刻发现,心中英雄的英明神武形象在崩塌。


当国师比干宁愿挖出自己的心来验证妲己是狐妖时,随手就能杀人的纣王却辩护:


万一验完了发现搞错了,岂不是滥伤无辜?



最终让姬发和殷寿的儿子殷郊一起信仰崩塌的,是他们发现原来纣王并非全然被狐妖蛊惑才变成残暴的样子。


终于发现,自己所崇拜的“父亲”,无论是血缘上还是精神上的父亲——


是自己任由欲望堕落的。他虚伪又暴虐,不择手段利用每一个崇敬他的人去维护一个草菅人命的政权。


殷郊反抗殷寿


姬发生父对他说的那句箴言,虽然像一句土土的心灵鸡汤,却构成了一部国产魔幻大片里难得的文眼:


“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它让姬发对纣王的反叛与讨伐,不仅是为天下苍生的正义,还为“杀死”心中那个已经倒塌的偶像,和曾经向往的功成名就之路


影片结尾尽管有点老套的煽情,却因为将姬发改编成了少年而意味深长——


摆脱那无孔不入的来自权威的诱骗,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02

国产魔幻的“假大空”,

终于治好了几分


很难说,等《封神》后两部开始有更多笔墨刻画神仙妖魔故事后,会不会还有这么集中的内核。


不过从人间开始老老实实铺垫,一定是个正确的选择。


纵观和流量时代一起兴起的国产魔幻烂片几大病,我总结了几个绕不开的顽疾:


特效宏大却不知所云,演员都是“烂片脸”,完全悬浮在空中不讲人事儿。


这三点由表及里,越烂越深。


2015年上映的《钟馗伏魔:雪妖魔灵》,豆瓣评分4.4


曾经大家的志向都很美好,就像江南等人创造九州大陆世界观时,放眼推翻世界幻想的大山,扛起“东方幻想”的大旗。


大手笔的制作也不是没有过,但要么被嘲讽为五毛特效,要么看不出跟中国文化有半毛钱关系,有一种硬要在指环王中土大陆演西游记的荒唐


本来我也很担心《封神》所谓的“权游”和“指环王”风美术,是在炫技。


后来发现,宏大镜头确实不少,但能很明确地感受到是为了衬托王朝的肃杀与压迫感



殷寿率军大胜冀州、班师回朝时,看似盛大,也还原了“殷商尚白”的历史知识点。


画面的饱和度却低于正常水平,金色的铠甲是晦暗的,从画面中解读不出任何积极的情绪。


旁白里的姬发为自己8年来终于能凯旋而骄傲时,殷寿则和自己的父兄进行着一番各怀鬼胎的对话,政治的暗流和变局正在涌动。



片中有很多像这样对得起30亿成本的大场面,比如冰天雪地的冀州之战,比如申公豹附身石头巨兽追逐姬发,姬发被逼到黄河边的绝望渺小等等


但我最震撼的一个场景,是朝歌奴隶大建祭天台。


为了消除天谴,虚伪的纣王许诺造祭天台后自焚以求神明赎罪,一座通天巨塔说起就起。



姬发和他的年轻伙伴们总是站在遥远的高处,看不到虚假繁荣的大工程后面,是蝼蚁一般的奴隶。


镜头拉近才会看到他们被巨石压得身形垮塌,和祭天台的宏伟构成残酷对比。



视觉上的奇观,是为世界观和细节的可信度服务


这是不少观众看完《封神》觉得虽不是尽善尽美、但至少有诚意的一大原因。


另一大原因,就是消灭了那些一眼就知道得“快跑”的烂片咖。


主演名单长到没有尽头,仔细一看,要么是黄渤、李雪健这种级别的中老年实力派,要么是压根没见过的完全陌生人。



之前曾还传出过“让番”的新闻,别人抢一番抢得撕破脸,这群人都纷纷让出去,生怕显得自己独占鳌头耍大牌。


在各平台营销时成了一大卖点、饰演质子们的肌肉男演员,基本都是没什么名气的95后。


实不相瞒,我也是抱着一丝龌龊的念头进的电影院,看完发现——


好消息:每个人肌肉确实都很大。


坏消息:其实他们出场时间并不多。(胸肌也没费翔的大)


说是重要角色吧,大部分质子露脸不超过2分钟;说是龙套吧,又时时刻刻要在剧情中发挥作用。


但不管戏份多少,这群年轻演员都经历了8个月的魔鬼训练。


每天早上5点起来开始跑操,台词没两句,但生生练成了精通骑马、射术的全能演员。


很难想象忙着走红毯、上综艺的当红流量们,能拿出这时间练一些可能只在电影里一闪而过的技能。



我总怀疑正是因为年轻面孔足够陌生,才能让观众的沉浸感更强。


如果是流量小生某某或烂片常客某某某,那些争奇斗艳的脸跟费翔黄渤一起出现在海报上,相信更多人会头也不回地走掉。



视觉上和硬实力上有了基本的对电影尊重,才有基础去治好魔幻烂片最大的顽疾——


去讲一件“人事儿”。


03

庆幸它一拍就是9年,

躲过娱乐圈最荒唐的年代


烂片对幻想类型最大的误解就是,怎么虚无缥缈地悬浮都没事,让幻想成了瞎想。


恰恰相反,有媒体统计过2013年到2017年间涌现的魔幻大片,虽然口碑褒贬不一,但从卖座的反响来看,“不架空的题材胜算要远远大于架空题材”。


也就是说,一个全国人民都熟悉的IP就算被拍烂了,也很有可能比一个不着四六的纯新编故事更让人愿意买单。


哪怕是荒诞不经的神仙世界,也得和现实人间有个连接点。


《封神》导演乌尔善也认为“再大的史诗也要有落脚点”。他找到的连接点,就是父子君臣人伦在乱世里的不同表现与抉择。


天地混沌动荡中,触及人心的终究是人间事。


而烂片,总是自觉地把人味儿刨除在外。


举个不算魔幻片但胜似魔幻片的例子。


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明明借的是话剧《雷雨》的人物关系——长子和继母私通,为什么一个是文学经典,一个却被骂得狗血淋头?


因为《雷雨》悲剧的缘起,是傲慢的阔少周朴园抛弃了佣人和他们亲生的儿子,是赤裸裸的阶层矛盾,揭露的是社会剧变中一个封建大家长对受其压迫之人虚伪残忍的嘴脸。


至于《满城尽带黄金甲》,设置在一个灯红酒绿、火树银花的华美环境中,看这一家子乱搞,你只会觉得——


这些人怕不是吃饱了撑的,发疯了。


疯癫癫的混沌与错位,也是之前盛产魔幻烂片的那几年,给人的主要感受。


豆瓣评分3.0的《封神传奇》,被网友辣评为“只是借了些封神的人名”,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科幻自商周始。


“开头数百艘飞船前去攻打一座空中之城,结尾一整座城池升起化为大型母舰,Angelababy演的是机器人,雷震子在寻找伙伴的过程中遇到了《沙丘》中的沙虫,申公豹率领的是宇宙舰队。”


当时广被诟病的“四不像风格”,是因为缺乏技术支撑,只好让美术和特效简单粗暴地对接好莱坞。


所以才频频失控,产生了不中不洋的畸形产物。


《封神》也聘请了大量外国团队,看这一串名字也难免担心重蹈覆辙:


《指环王》三部曲的制作顾问,《卧虎藏龙》《断背山》的剧本顾问,《独立日》《寻龙诀》的视效总监,等。


但,最终学习的成果是中国电影制作工业化的进步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另一位商业大片专业户,曾经盛赞《封神》剧组运转之专业。


总共登记超过8000人、工作高峰期达2000多人的剧组,忙中有序而不乱,“像正常上下班”一样。


《指环王》执行制片人巴里·奥斯本给《封神》最宝贵的帮助,是顺利解决了三部连拍的挑战下,各工种工序安排、细化职能部门、预算比例划分等问题。


乌尔善为《封神》的筹备和拍摄整整花费了9年,刚好跨过了娱乐圈最荒唐疯癫的流量时代。


没有蹭热度胡乱改编IP的剧本,没有“流量明星带票房”的迷信,没有港台导演北上扎堆拍魔幻仙侠,没有徒有其表的浮夸特效。


仿佛什么都没有错过,也什么都没有失去。


9年后,流量时代垮台,中国电影也是时候像《流浪地球》之于科幻片一样,有这么一部能体现工业制作水准的魔幻大片出现了。


如今的电影市场,似乎还没有恢复到最景气的时候。


我身边不少朋友都表达过类似的想法:不太想看特别沉重的题材,就想看点无脑爽一爽的刺激感官。


今年现实主义国产题材的电影票房也确实疲软,只有“聪明人”陈思诚和“老实人”王宝强的两部看得过去。


《封神》出现在这个节点,也许就是一个解法,统一偿还一下这么多年国产魔幻大片带给观众的伤害。


“拍一部烂一部”的黑历史希望别再重来,有人开始要脸面,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拍一部烂一部的“国片垃圾制造机”,这次终于要脸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